江苏无锡市新吴区春星小学 邵夏萍
2017年9月,春星小学独立建制,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同时,在这所教师平均年龄超45周岁的“老龄化”学校里也迎来了一批青年教师。两年时间,10多位朝气蓬勃的新教师带着憧憬踏上了工作岗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使这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早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师岗位并挑起大梁,成为学校发展迫在眉睫的任务。
在继续推进青蓝工程等培训项目的基础上,如何更有效地加速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开始了探索。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微”培训工程逐渐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孵化器。
对教师个人而言,新教师刚踏上工作岗位,尚在适应期,对于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尚未理清头绪,存在着诸多疑问。在校时学到的理论与实践产生的矛盾也让他们无所适从。对此,他们需要扎扎实实的解惑,需要接地气的、可操作的培训,以使他们能更快地适应新岗位。
对学校层面而言,新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后备力量,是教学之本。学校希望通过有效培训促进整个教师群体的进步。
但如何让青年教师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学一阵”转变到“学一生”,如何使个体的发展促进团体的进步,我们需要了解教师自身的成长意愿。因为,教师自身对于成长的需求,将产生自觉的学习动力,最终才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因此,教科室精心设计“微”调查项目,通过调查了解每位青年教师的职业兴趣、目前困惑、未来发展需求等。这一“微”调查项目,给了青年教师畅所欲言的平台,一方面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另一方面可以促使青年教师的自我反思。
接着,教科室通过梳理、总结与归纳,准确地聚焦到教师发展需求,之后联合多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微”培训项目,化解青年教师成长的苦恼,消除其职业困惑,实现团体与个体发展的双赢。
2018年初,教科室在全面梳理“微”调查的基础上,开始精心策划“微”培训项目。“微”培训妙在一个“微”字,既指时间短,又指规模小。为了不给青年教师增加心理负担,加重其工作压力和时间成本,我们立足于开展“微”项目。我们力求每次培训都能针对性强、内容精简有效、时间长短适宜,给青年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做到“一课一得”,真正让每次培训有实效。
基于这样的出发点,结合学校工作计划,教科室策划整个项目,将培训细化成“教学技能、科研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方面,由学校各部门负责人负责不同板块的日常管理及培训,每月定期开展主题活动。“微”培训项目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而渐渐有了一定的成效。
为了让青年教师更乐于学习,我们设计了不同的培训形式,同时融合区内教师培训共同体的优质资源,为他们搭建学习平台。
“微”讲座“请进来”。我们邀请市区名师骨干教师进校,为青年教师开展专题性讲座。“三字一话”基本功是教师的必备技能,我们把基本功的提升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为让青年教师基本功有质的提升,我们邀请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周志明老师做专题讲座,手把手地教大家写好钢笔字和粉笔字。为了让新晋班主任尽快胜任班主任工作,我们邀请无锡市班主任工作带头人李筠老师作讲座,她用鲜活的案例、朴实的语言教会大家如何开展有效的家校沟通。为了提升科研能力,教科室主任邹静珠老师精心准备,从论文写作的格式讲起,让新教师快速掌握写好论文的基本方法,让他们在工作之余,学会总结提升。
“微”课程“走出去”。“走”出去,是指新教师要勇敢走出实践的第一步,在课堂实践中提升自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堂实践能力是教师最重要的能力,因此,我们通过课程的实施来锻炼教师。结合学校课题研究,我们策划了“幸福传播”微课比赛活动。青年教师们通过备课磨炼自我,通过评课提升自我,整个活动在校内取得了良好的反响。这既是一次自我挑战,更是一次同台竞技,激励青年教师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形成了良性竞争的好氛围。
“微”论坛“展风采”。“沙龙”“区域共同体交流活动”是“微”论坛的主要形式,每逢开展相关活动,青年教师们总是踊跃参加,“在传统文化浸润中成长”“成长的足迹”……一系列沙龙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青年教师通过内部交流,或区域内合作探讨,通过思想的碰撞,素养得到提高。大家在一起共同分享智慧,共同激励成长,也增强了青年教师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我们的“微”培训,可谓是“无微不至”,涵盖了教师发展需要的方方面面。上文提到的几个培训项目,其实已经是从教师“教学技能、科研水平、班级管理”等全方位地开展了培训,但我们还在尝试将培训细化。
“微”训练重技能。朗读、课件制作、板书……这些都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与素质,我们通过组织“基本功大赛”开展各项训练,通过训练的精细化,让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获得成长。
“微”评论重反思。学校通过青年教师“悦读会”开展了相关活动,教师们同读一本书,读后写微型读书笔记,通过阅读来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通过撰写“微”评论来总结心得与收获,然后再通过“微”论坛进行分享,青年教师在交流中不断反思,不断成长。
目前,我们的“微”培训项目在短短两年时间内,也取得了一定成效,部分教师在这一举措下,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10多位新教师中有2位在无锡市级赛课活动中获一等奖,1位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多篇论文,这10多位教师在全国省、市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得一、二等奖。我们的付出初尝成果,让人欣喜。
因为实施时间较短,我们的“微”培训项目还略显粗糙,未能形成体系,因此,我们有了以下思考,以期使“微”培训更完善。
规划有利于青年教师明确自己的目标与发展方向,“微”规划的推进可以为青年教师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我们在“微”调查的基础上,可以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制一份“微”规划,结合学校对于新教师“一年常规入门、二年课堂过关、三年业务达标”的考核要求,细化到每个学期、每个月具体要完成的小项目,如制定一份个人教科研计划、完成常规课考核等,后期可以根据教师的发展再做相应调整。比如,有些教师在发展过程中,班级管理能力凸显,那么可以侧重往德育方面发展。这样可以让每个青年教师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少走弯路,快速成长。
我们还为每位青年教师建立成长“微”档案,将青年教师发展路径清晰记录下来,学校可以通过这一形式,及时了解教师的成长进程,及时调整培训策略,优化培训效果,使工作有的放矢,真正让“微”培训做出“真、实、好”的效果。
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要更清醒地认识到青年教师发展是一项关乎学校发展的重要工程。我们将秉承“让每一颗星星都闪光”的办学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模式,激励他们实现自我价值,成为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使整个青年教师队伍成为真正的明星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