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班主任德育建设中的传统文化渗透

2019-01-12 10:11王雷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中华德育

◎王雷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传统文化塑造着我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性格品质等,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教育者应当自觉地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将其积极地渗透到德育建设过程中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为社会发展培养出具有坚定文化自信和厚实文化底蕴的新生力量。

一、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积极健康的德育因素,如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观念、个人品德修养等,都是可为德育建设所用的优秀精神文化资源。中华传统文化向来重视人生价值和道德修养的追求,重视人格品行的培养,追求个体的个性全面发展,这些都与现代德育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班主任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掘和运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教育资源,以此来熏陶学生的心灵,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班主任可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置专门的德育课堂,每节课设置一个德育主题,并搜索整理相关的历史人物、文化习俗、古语等,让学生来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获得思想道德上的升华。例如在以“爱国精神”为主题的德育课堂上,学生可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感受文天祥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感受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中感受林则徐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决心。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以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进其道德修养的提升。

二、创新德育教育的建设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现代思想道德建设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传统文化能够为道德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慧源泉。

近些年来,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逐渐被挖掘和发展,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当中,却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点是教育形式的单一化、低效化。目前在德育建设过程中,大部分班主任都采用说教为主的方式,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较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此,班主任要采用更加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一方面,可将传统文化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如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古文来感受古人的高尚品格和道德修养。在历史教学中,可为学生重点介绍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英雄人物,使其成为学生的榜样;另一方面,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为载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传统文化德育教育。如组织、推荐学生观看《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传承者》等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形成主动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以此来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和改变。相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来说,德育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其教育效果与班级环境、学校环境都有着很大的联系。只有营造出良好的大环境,才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运用传统文化滋养学生的心灵。在德育建设中,班主任要善于联合组织其他的班主任、教师、教育管理者等,在每个学期多次开展丰富的校园德育活动,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高尚情操作为德育活动的主题,整合多方面的教育资源、传统文化资源,积极组织和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诗词会”“古文朗读大赛”“传统文化作文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展示其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感受,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结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在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倡导坚定文化自信的今天,班主任作为德育建设的中坚力量,要积极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德育建设中去,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因素,以此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道德观念,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与传统文化底蕴的共同发展,在塑造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中华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