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设计专业教学中模块教学的应用

2019-01-12 10:01:06刘鸿燕石家庄学院
艺术家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师应教学方式模块

□刘鸿燕 石家庄学院

一、传统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弊端

(一)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今,越来越多高等教育学校在扩招,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设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学校开设了设计相关的专业,设计专业和市场的结合性较强,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性[1]。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贴合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满足社会的需求。但是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国内很多院校的设计专业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完全按照理工科的培养模式,设计的基础课和专业课被分割开来,有很明显的界限,无法有效联系。例如,设计课、工艺课以及结构课等课程都是各自安排课程,衔接较差,出现理论和实践脱节现象。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课程安排不灵活,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讲述大量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学生在课堂中出现开小差、打盹的现象。教师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吃力,教师教学也很费力[2]。

(二)无法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无法满足现今社会对设计课程的要求。例如,教师在给学生们讲解服装设计时,由于学生不了解结构以及面料加工工艺,学生的设计大多不符合实际,只是为了达到艺术效果,实用性不是很好。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其思想被禁锢了,学生习得的知识结构以及相关工艺都是按照教师的布置。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思路千篇一律。学生体现的完全是教师的思想,缺乏自己的思想。

二、设计专业教学的具体目标

设计不仅有文字,还有图像和色彩,因此,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设计作品要传达的内容非常丰富,这就要求设计工作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实践能力。创意性设计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信息效果。有效的设计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们的设计能力,用良好的设计展现应有的效果。现在的设计存在着同质化的现象,缺乏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师应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让学生们掌握各种计算机设计软件,提高创新思维,让其创作的作品更具创意性。

三、设计专业教学中模块式教学的内容

高校艺术设计教师应有效整合课程,通过模块化教学克服上述弊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模块化教学可以打破课程的局限,让学生学得更好,避免学生出现似懂非懂的情况[3]。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相关的课程分成不同的专题,每一个专题安排相应的教师团队,有负责专题设计的教师,有负责专题结构的教师,也有负责专题工艺的教师。这些教师组成设计团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设计结构以及工艺的教师在课上向学生讲授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后,再让学生们结合具体的课题进行练习,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中。让同学们在现场设计作品,教师给予一定指导,利用这种方式让学生们练习,将学到的设计知识与工艺有效连接。学生们在设计作品时,能够检验自己的所学,通过制成的成品检验所学理论知识是否过关,通过检验不断改进自己的设计,让自己的作品更符合实用性要求。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变学生学习的思维,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模式,让学生主动学习。随着学生学习内容的不断深化,提高学生的模块化教学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专业特点和操作技能来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构建完善的教学模块。对于设计的学生来说,通过模块化教学方法能够不断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自身。由于模块教学是团队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专业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避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复相同的内容,有效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知识,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

四、设计相关课程实施模块式教学的措施

(一)强化专业特色

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要求他们掌握多种多样的设计软件,如图像处理、制作矢量图、制作插画。只有掌握各种各样的软件,学生才能够有效运用,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进行有创意的设计。但是在调查中发现,现在很多设计专业教材缺少具体案例和明显的专业特色。学生们即使掌握了软件,也不知如何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具体案例向学生们讲解,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让学生们分析案例,找到案例中的不足和优点,转变观念。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自己进行设计,该如何操作,让学生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二)不断丰富实训的模式

现在的设计专业教学过程存在一定缺陷。例如,有些学校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实训环节,即使是有实训环节,也是教师向学生们展示操作,这种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完全模仿教师的行为,缺少自己的思想。在这样的模仿环节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将完成的作业内容上交教师,再由教师为学生打分,这样的方式非常单一。如今的大学生见多识广,接触过许多新鲜事物,对于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兴趣不大。设计专业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求很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切实展开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学校要加大硬件的投入

学校要进行模块式的教学改革,就需要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建立各种各样的实验室和工作室。实验室应配备相应器材,为学生预留合理空间,让学生便于与教师进行沟通,也能够自己动手实践。在工作室进行模块化教学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采用这种方式教学,能够让学生放下对教师的芥蒂,主动与教师合作,上交自己的作品让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在课堂上,学生能够进行设计,制作成品,同时有相应的结构和工艺教师帮助学生完成成品。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不一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团队应现场指导,将不同课程和不同教师整合成一个模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照读课本,而是具体地向学生们传授设计方法和经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合理划分模块

在教学过程中,模块划分非常重要。教师可以把模块分成理论和实践两类,具体分析案例模块以及设计模块[4]。在理论和实践模块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应教会学生正确地应用色彩,学会构图,学会使用软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设计理论知识,教会学生设计的技巧。在具体案例分析模块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一系列案例,让学生们了解真正的设计师,接触到他们的设计理念,理解设计的创意,学会表现手法。具体的设计模块中,教师要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完成自己的作品,结合具体的广告宣传、画册海报等教学培养学生的敏锐捕捉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模块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切实学会操作设计软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合理搭配色彩,学会构图、图形设计以及文字编辑。在案例分析阶段,教师要用成型的案例向学生们介绍,比如汽车的广告,能够让学生们认识到广告如何表达汽车的品质,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结 语

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展开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收集素材,提高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教师应教学方式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5:14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8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0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16
选修6 第三模块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s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42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