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波 大连画院
清代大画家恽南田曾说:“有笔有墨谓之画。”有无笔墨,是评价山水画的重要标准之一。中国山水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用笔方法,它既包含中锋、侧锋、逆锋、拖锋等用笔方法,也包含中国山水画的各种皴法、点法、染法。山水画用墨有烘、染、破、积、泼等方法。墨色变化又分五色,即焦、浓、次浓、淡、次淡,如果墨不分干湿浓淡,就无黑白之分,也无阴阳明暗;干湿不备,就没有苍翠秀润;浓淡不辨,就无凹凸远近;墨无变化,则画无气韵,气韵要生动,必须以运墨先后而求之。但是,这些墨法归根到底还要“归乎用笔”。
墨以笔为筋骨,笔以墨为血肉。两者相辅相成、如同骨肉不能截然分开。墨由笔出,笔由墨现,一幅好的山水画笔法和墨法是分不开的。好的笔墨效果,精湛的笔墨功夫,是中国山水画家终生追求的目标。
南齐时,谢赫在“六法”论中提出了“骨法用笔”的观点,指出用笔要见骨力,才从理论上把用笔提升到绘画的中心地位,使用线造型成为中国画的基本要素,它既刻画物象的形体结构,又传达内在神韵。宋代是山水画发展史上最为写实的时期,笔墨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讲究,但用墨自身并没有独立的美学价值。作品在追求形似、写实的同时,也追求笔墨自身的美,注重神似与诗意。直到元代“文人画”的兴起,人们才提出绘画的美不仅在于描绘自然,更在于艺术表现中所使用的线、色彩即笔墨本身,追求写意的笔墨意趣,元画也因此获得独特的审美价值。
明朝中期,对笔墨的倡导日胜一日。徐渭以其旷世奇才和雄肆奇崛的实践开世风之先,他洒脱不羁的笔墨显示出画家对自然的主宰精神,把自古以来以具象表现为主要手段的造型艺术变为抽象的水墨意趣,迎来了以笔墨独立表现情感的文人画的新时代。后董其昌这位画坛巨擘更是大力提倡,他说:“以蹊径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绝不如画。”这从理论上将画家区分为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是自然的客观存在,一个是艺术的主观存在。到了明末,笔墨已渐渐凌驾于自然形象描绘之上。笔墨与丘壑分家,并与精神境界相联系,而且成为画家雅俗之分的标准。人们把只安排“丘壑”的画家称为“作家气”,把笔墨胜者称为“士气”,认为自然对象的形象稍差都没关系,可见笔墨在当时的崇高地位。
唐岱在《绘事发微》中提出:“气韵由笔墨而生”,赋予笔墨以气韵的意味,而且讲究“笔气”与“墨气”均得方为上品,提出画家在运用笔墨过程中,要有高深的修养与禅静之功。石涛在《画语录》中提出:“笔与墨会,是为氤氲”,笔与墨的结合,就像天地之元气相会合那样自然、密切,这使中国绘画中笔墨的审美层次又进入一个新的高度。以“四僧”为代表的改革派为了充分抒发情感、张扬个性,掀起了笔墨意象表现的巨澜。虽然“四僧”的异军突起使某些画家对形有所轻视,但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还是有像“四王”等一些画家并未完全抛弃对物象形的表现与追求,继续保持了一种拟古仿古的艺术风格。不过用墨已经成为这一时期名家们争相掀起的风尚。这一时尚的追求,丰富了笔墨的表现内涵。
笔墨的高度发展与成熟,让中国画的发展再一次受阻,此时的绘画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一大批新的艺术家,把西方近代绘画强调素描与光的特点引入中国画。
以黑白为基调,以笔墨为核心的水墨画为了适应新的时代、新的审美观,在墨与色、光与笔墨的矛盾统一又变化的处理上做出了贡献。林风眠、张大千、李可染等前辈艺术家都在此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林风眠主要以色彩为表现手法,他的作品画面明快、幽深而忧郁,但弱化了笔墨。张大千把笔墨幻化为一种明灭着光效应的泼彩,泼重墨、泼重彩,如黑云蔽日,使用线与皴擦描绘的山体,时而沐浴在阳光中,时而风起云涌,形成变化莫测、气势磅礴、辉映交融的效果。李可染较少应用色彩,他创造了一种逆光的效果,凝重、深秀、谨密,在回归自然的真实性的同时,又充分发展了水墨画的性能。这些绘画形式以极其自由的方式分解或组合成新的笔墨样式,典型而富于成果,拓宽了笔墨表达的新领域。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作为中国画的语言,笔墨是一幅画的精髓,是一个画家一生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绝非一朝一夕就能熟练掌握。近几十年来,现代人的书写习惯已经大为改变,加上教育教学方式的西化,使中国山水画的对笔墨的追求已经衰落。
当代中国山水画家放眼古今中外,广为吸收,努力实践探索,极大地丰富了山水画笔墨的表现力。其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传统笔墨的再认识、再发掘;二是引进现代审美观念及其相应的表现方法,如肌理效果、平面构成、光影明暗等;三是借鉴版画、水彩、油画、民间工艺等其他画种或艺术门类来丰富笔墨。但这样的变化也让传统中国画的拥护者深感忧虑。
现代国画大师吴冠中说,“笔墨只是奴才,它绝对奴役于作者思想情绪的表达,情思在发展,作为奴才的笔墨手法永远跟着变换形态,无从考虑将呈现何种体态面貌。也许将被咒骂失去了笔墨,其实失去的只是笔墨的旧时形式,真正该反思的应是作品的整体形态及其内涵是否反映了新的时代风貌。”“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正如未塑造形象的泥巴,其价值等于零。”
这一时期,笔墨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史上处于异常尴尬的地位。
中国山水画特有的媒介材料决定了山水画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山水画如果没有笔墨这一血液的滋养,它的艺术生命就会枯竭。正如现代山水画大师关山月所说:“否定了笔墨,中国画等于零。”因此,中国山水画必须重视笔墨。
当前,中国山水画正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化,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笔墨形态的发展和转化,也是不可避免的。历代的中国山水画大师在笔墨方面都花了很大的工夫,并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中国当代的山水画家,应该努力继承古人的成果,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创新之路。让中国山水画的笔墨将永放光芒,永远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