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黠旖妮 红河州文化馆
近年来,基层群众对舞蹈的热情日益高涨,群众舞蹈文化已逐步发展成专业文化艺术,群众舞蹈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舞蹈的编排和创作。本文主要阐述了群众舞蹈的特点、群众舞蹈编排的选材要点以及编排的创新途径,希望能为一线舞蹈编排人员提供参考。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进行,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随着物质条件的逐渐丰富,群众越来越注重追求精神文明,其中大多数人选择了舞蹈。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表现手段的一种艺术形式,而大众化的舞蹈有健身和娱乐性质,由于门槛较低、雅俗共赏,深受基层群众的喜爱,特别是老年退休人群,十分愿意参与这项集体活动,以缓解生活的寂寞,强健身体。群众舞蹈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自娱自乐性质的舞蹈,在生活中常见为集体舞、交际舞等;另一种是登上舞台的表演性舞蹈,这种相较于前者更加专业,会经过精心编排。大众化的舞蹈总体来说属于业余水平,这种舞蹈形式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被基层群众喜闻乐见。
要编排好基层群众的舞蹈,编排选材的内容十分重要。专业的文化艺术创作应源于生活,贴合群众。由于基层群众舞蹈具有业余性特点,因此编排动作应偏向简单化,不能将专业舞蹈中的高难度动作编排进来,这样会让群众倍感压力。编排选材的内容要让基层群众能够接受,内容要贴近群众生活,易于激起基层群众的兴趣和排练的积极性。不仅如此,舞蹈的选材还可以结合当地文化,彰显舞蹈的地方性。
舞蹈的编排构思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舞蹈动作的构思,由于基层群众舞蹈具有业余性,因此要选择难度较低的舞蹈动作;二是构思主题和编排选材的契合度,在编排舞蹈的构思方面,要表现出鲜明的契合度,舞蹈中的每个动作要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将舞蹈主题更好地呈现在舞台上。
动作组合是编排舞蹈中的重要工作,舞蹈编导人员根据舞蹈人员的情况以及舞蹈的主题、设计相对应的舞蹈动作。在动作组合方面要考虑到舞蹈演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能否满足,动作组合是否连贯,是否符合大众审美。
舞蹈选材的队形问题也是编排人员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之一,基层舞蹈表演可能会受到演出场地的限制,舞蹈编排人员应首先考虑舞蹈人员的多少、舞台的大小以及舞蹈人员的动作联系情况等问题,让队形更贴合实际,更好地体现舞蹈的主题。
每个舞蹈的演出都离不开道具和布景,良好的道具和布景能够增添舞蹈的活力,舞蹈编排选择的道具和布景有木质、皮质、丝织物等类型,应充分考虑道具和表演的契合度,使用不同的道具让演出更加丰富多彩,更好地吸引台下观众的注意力。
开展基层群众舞蹈的编排工作,要积极培养群众的创新思维,要引导群众在生活中注重收集素材,对素材进行加工,使生活中鲜活的素材转换成艺术作品。艺术来自生活,因此群众舞蹈的创新和培养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观察,让舞蹈作品贴近群众生活,才能让作品更容易被群众接受。
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所具有的特殊标志,生活在特定的时代中就要紧随时代的步伐。群众舞蹈的创新可以结合时代精神,用舞蹈作品深刻地体现出时代精神的深刻内涵,这样更能被群众所接受。同时,时代精神具有一定进步性,结合时代精神编排群众舞蹈,也能让群众更好地领略时代精神的核心内涵。
基层群众舞蹈的编排还可以借鉴国际化的思维创造能力。国际化的思维主要指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舞蹈文化,秉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用国外的优秀舞蹈艺术表现形式丰富我国的基层群众舞蹈艺术。这对我国基层舞蹈艺术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大有裨益。在舞蹈中融入不同的元素,能让基层群众舞蹈焕然一新。
基层群众舞蹈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群众舞蹈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舞蹈编排方面的创新以及舞蹈人员的努力。基层群众舞蹈的创新与发展,可以成为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要、提高群众审美和时代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