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实验小学 万 夏
数学是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则是素质教育理念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动手操作教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性、发散性数学思维,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1.教师对动手操作教学不够重视
动手操作教学是对传统课堂知识讲授的有益补充,只有二者互相配合,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都只注重给学生灌输课本知识,指导学生对课本内容死记硬背,对动手操作教学则不够重视,认为其会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和教学精力,并且很容易造成混乱的课堂秩序。这种错误的教学观念就导致动手操作教学只能沦为空谈,教师要么完全不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要么就简单地指导学生画一画、算一算,从而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动手积极性,使动手操作教学的效果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2.教师的动手操作教学方法不够合理
动手操作教学是对课本数学理论知识的具象化和实体化呈现,同时其对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动手操作教学中,有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都不够合理,一方面,教师对教学内容缺乏深入的认识,无法将教学目标有机融入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往往不知道动手操作的目的是什么,只能被动地对教师亦步亦趋;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缺乏准确的了解,常常会给学生布置难以完成的动手操作任务。这些因素很容易使动手操作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之间出现割裂,导致学生不仅无法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到知识,还会逐渐产生厌烦抗拒的心理。
1.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
对于本就比较枯燥乏味的数学课程来说,兴趣是学生进行高效学习的第一要素,也是教师各项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对动手操作的兴趣,帮助学生体会到动手操作的乐趣,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喜欢动手操作,愿意动手操作。比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等与图形运动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万花筒内各种图形的不断变换而形成的景象视频,使学生能够亲自感受到图形运动所带来美好视觉享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在积极情绪的引导下自觉使用尺子和铅笔进行作图操作。
2.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动手氛围
课堂氛围是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有效辅助,只有在合理氛围的带动下,才能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就要注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动手操作氛围,使动手操作成为学生常态化学习思维的组成部分,从而促进学生能够逐渐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比如在教学《加法和减法》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小木棒等简单教学工具,先向学生提问:“一共有30 根木棒,小明拿走5 根,还剩多少?小红又拿走7 根,还剩多少?后面小刚拿来9 根,还有多少?小强又拿来3 根,还有多少?”通过这样连续性、阶段性的问题营造出悬念式的课堂氛围,从而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对小木棒进行加减操作,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刻印象。
3.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小学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处于初级阶段,学生在小学时期往往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学习经验也比较不充足。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将动手操作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从而降低数学学习和动手操作的难度,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学习信心和学习成就感。比如在教学《统计》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对班级学生的身高情况进行测量,准确记录身高数据并进行分类整理,而后再绘制出对应的条形统计图或扇形统计图,从而促进学生感悟到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统计知识,使学生能够养成通过动手操作来解决生活问题的实践意识,实现对数学课堂的延伸和拓展。
4.引导学生之间合理竞争
小学生由于生活背景、成长环境以及学习基础的不同,在数学课堂中的表现必然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合理竞争,通过竞争来帮助学生树立争先恐后的学习观念,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动手操作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比如在教学《数一数》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数数比赛,指导学生利用手指数出讲台粉笔、班级学生以及教室外花坛中的树木的数量,比一比哪个学生数得又快又准,并且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从而创设出竞争化的动手操作情境,促进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究。
总之,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为此,教师可以从激发兴趣、营造氛围、结合生活以及引导竞争等角度出发来将动手操作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课堂,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课堂的教学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