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 董 真
小学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阶段,决定着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方向。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具有抽象性与思维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创新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培养其数学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尤为重要的,只有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才能从根本上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步伐,为国家培育出更多高素质人才。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分析小学数学能力的组成因素,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出比较完善的数学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成长。
1.阅读与审题能力
对于数学问题,关键要学会审题,只有明确题目要求,才能高效解决数学问题。通过审题,学生可以清晰地找到数学问题中含有已知量与未知量,基于了解题目,学生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利用现有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有许多,这些基础数学知识皆能够为学生指明解题思路,有助于学生审题能力的提高,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的领会与理解。
2.想象创新能力
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创新能力。因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很容易对周围事物存在好奇心,所以数学教师应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发挥学生自身潜能,使学生对现有的数学问题进行想象与创新,科学地将数学知识进行迁移,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整理问题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整理问题能力。在小学生学习期间,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教师不应立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应给予学生适当的启示,促使学生充分转动大脑,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与整理,总结出数学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同时,如果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教师应引导其他学生进行探究,将他人发现的问题与自己发现的问题联系在一起,整理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此外,在学生发现问题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对于解决问题思路有误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引导,切忌直接批评,降低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小学数学青岛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师先利用信息教育技术呈现生活含有长方形与正方形的事物,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给予学生充足时间,促使学生运用思维,提出面积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哪个数学问题能直接表明题意,促使学生讨论出最佳面积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地对数学教学内容产生质疑,培养学生整理问题的能力。
2.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首先,教师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主体参与式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尝试与猜想,分组探究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奥秘。其次,互相交流,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回答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针对没有自己观点的学生,教师要激发学生分析问题的意识,引导学生勤于动脑,体会学习的乐趣。最后,自我点评,强化技能。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总结,找到问题的关键阶梯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青岛版小学数学《多边形的面积》,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解决多边形面积问题的方式:是否可以把多边形分为几个特殊的图形?怎样得到多边形面积问题的结果?促使学生全面分析数学问题,加强对多边形面积的了解。
3.实践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组织学生参与实践应用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学会解决问题。例如青岛版小学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过程,再结合两位数除法的特征,使学生自主地对知识进行迁移,在积极的引导下,使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巧妙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应关注小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结合教学内容,采用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丰富学生数学知识储备量,提高学生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