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施天益
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所有的课程内容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幼儿的生活是学习的基点,是学习的材料。”最吸引幼儿注意的往往就是游戏本身的特点,因此,幼儿园的课程要关注幼儿的生活,关注课程领域的有机结合,利用周围环境将幼儿的教育、生活融为一体,并通过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实施课程游戏化六大支架前必须要审视教师的儿童观、游戏观、课程观,在游戏中认识到幼儿是一个有自我、有主见、有思考的学习者。随着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我园对大班幼儿实施了自主用餐管理。进行自主用餐活动之前,有些幼儿想自己动手盛菜盛汤,但教师常常会以汤饭容易烫伤幼儿为由,拒绝让幼儿自主操作。随着自主用餐活动的推进,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们能自如地取餐、用餐,在用餐结束后,我们还会随机生成“谁来做餐厅服务生”的游戏。
自主用餐,在教师的眼中是一种带有危险系数的活动,但在幼儿的眼中却是一个情境真实且材料丰富的餐厅游戏。课程游戏化的推入,打破了幼儿等吃饭的僵局,取而代之的是大家在自主游戏氛围中的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将一些生活技能的经验和相关社会行为规则在这个游戏中不断进行巩固,同时也让幼儿享受到了游戏的愉悦感。
游戏是一种自愿、自主、自由、快乐的活动,游戏对幼儿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情绪情感体验,这就是游戏体验,也是其他活动无法替代的。
传统的数学课就是教师在黑板上讲案例,然后让幼儿操作,学习课程游戏化理念后,我们将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在生活场景或模拟情景中,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的思维来解决问题。
在一次下午的餐点活动中,每位幼儿都分到了半个苹果,当分到萱萱小朋友的时候,她举着手喊:“老师,我不要吃半圆形,我要吃圆形的!”我一听,顿时乐了,正好趁这次机会好好教教他们认识图形,我随即提问:“为什么想吃圆形的呢?”她回答:“因为圆形的大呀。”我接着问:“那一个圆形的苹果从中间切开有几个半圆形?”她回答:“两个。”为了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我拿起一个完整的苹果,讲解道:“一个完整的苹果像个足球,老师从中间对切,将它分成两半,每半个苹果就近似一个半圆形。”幼儿们一边品尝着苹果,一边认真地听着数学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对“圆形”“半圆形”有了认知,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加深幼儿的印象,便于幼儿接受。
幼儿园非游戏化活动的含义是指对幼儿园除了游戏以外的全部教育活动的总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就是要使幼儿园非游戏化的活动也变得游戏化。
“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开着小火车出去感受一下春天吧!”用游戏性的语言来组织活动可以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并能积极体验活动。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游戏是儿童天生喜欢的活动,儿童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要积极调动幼儿学习的欲望,运用游戏性的语言来组织活动。有了这些游戏经验,可以让幼儿更好地投入活动,并从中感受到满足与快乐。
在一次“拉大锯”的语言活动中,教师一句“姥姥家,看大戏,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起去看戏”瞬间将幼儿带入游戏的氛围中,幼儿马上进入角色,随着音乐旋律活动达到了自我享受的境界。“拉大锯,扯大锯”,由于“大锯”这个词对幼儿来说比较陌生,这就需要教师在言语上提供帮助,将游戏化的活动渗透到日常的语言活动中去,让幼儿能够更有效、更愉快地学习。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中,我们认识“游戏课程化”是以游戏为手段,将幼儿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和要求隐藏在游戏之中,让幼儿在玩乐中掌握知识与技能,使游戏成为幼儿学习发展的主体。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幼儿的发展是它内在的联系纽带,教师的探索是它内在的改革动力。给幼儿一个自由游戏的小天地、一个自主游戏的小舞台、一个愉悦的游戏乐园,让他们拥有一方童言无忌的空间,拥有一个展示风采的平台,让他们在领悟、透析、实践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自由地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