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崇勇
摘要: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农业供求矛盾,推动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支持。本文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分析了农村信用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索新时代农村信用社抢抓机遇、实现转型发展的途径和举措。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 农村信用社 转型发展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农产品供求的结构性矛盾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为农而生、伴农发展,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必须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才能以新的姿态立足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才能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
党的十八大后,我国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①。基于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对症下药,在2015年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回应了新常态下应该“干什么”的问题。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2016年初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
需求与供给是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在古典经济学看来,供给创造需求,即消费和投资需求都是由供给侧的生产通过分配形成的,虽然外生冲击会造成短期波动,但市场的自稳定机制能最终实现供求平衡。斯密强调劳动和资本等“供给侧”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强调了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强调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关键作用。萨伊于十八世纪初提出了最鲜明的供给管理思想——“萨伊定律”,认为供给会创造它自己的需求,或者說产品生产本身能创造自己的需求。凯恩斯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全面批判了“萨伊定律”,认为经济危机是由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有效需求不足又是由“三大基本心理规律”决定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导致消费需求不足,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共同作用引起投资需求不足,总需求不足、供求不平衡,故需要政府干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多数改革都是从供给侧进行的,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以积极财政政策为主要内容的需求政策只是导致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一股力量,以发挥企业活力为主要内容的供给政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意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近年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在引领全球经济治理发挥着积极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
二、新时代农信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新时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是最重要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新时代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机遇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文件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农村倾斜,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必须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是联系“三农”的金融纽带,在金融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将面临更多的战略机遇。
(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
2016年,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国务院及有关部委相继出台了 《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等多个农业领域中长期重磅规划文件。从这些文件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作为主线贯穿农业发展。农业现代化规划提出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协调兼顾优产能调结构、协同推进生产生活生态、改革创新双轮驱动、市场政府两手发力、国内国际统筹布局、现代农业和新型城镇化相辅相成,坚定不移地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发展、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突出抓好建设现代农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个重点,紧紧扭住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任务。粮食行业发展规划提出积极推进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安全优质营养健康粮食食品供给能力,增加安全绿色、优质营养、适口方便、种类丰富的粮食产品供给,增加满足消费者个性化消费需求的中高端产品供给。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农业现代化、粮食产业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必将创造大量的金融服务需求,作为县域金融机构的主要力量,农村信用社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
(三)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挑战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会议指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银保监会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3%,同比上升0.09个百分点②。农村信用社单个法人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信用风险存量大、风险处置手段单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四)推动业务转型发展面临的挑战
农村信用社属于合作组织,在欧美等发达经济体有庞大的组织机构,在国内有遍布城乡的机构网点。历经60余年发展,国内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网络机构,成为服务“三农”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农村金融主力军。较其他商业银行,法人治理不完善、产权关系不明晰、资产负债规模小、产品创新能力弱,在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形势下,业务转型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一是农村信用社组织形式上属于合作组织,仍然坚持“一人一票”原则;实质上早已背离了“为社员服务,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宗旨,实施商业化经营,但缺乏商业化的经营机制,业务经营面临严峻挑战。二是农村信用社由社员入股组成,体制上属于集体所有制,社员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理事会是决策机构,产权关系模糊,社员代表参与意识不强,内部控制问题突出,缺乏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短视行为突出,公司治理面临严峻挑战。三是农村信用社产品创新动力不足,金融服务效率不高,不能适应客户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市场竞争面临严峻挑战。四是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水平低,合规意识不强,信用风险居高难下,风险防控面临严峻挑战。
三、农信社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和举措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村信用社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加快改革、回归本源、强化创新。才能抢抓战略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崭新的姿态立足新时代。
(一)加快改革步伐,提升金融服务活力
新时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农村信用社现行体制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必须加快改革步伐,提升金融服务活力。截至2018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4588家,其中,农村商业银行1427家、农村合作银行30家、农村信用社812家,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任务艰巨。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破解现行体制机制束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升金融服务活力,是农村信用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一是要按照公司制要求,加快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步伐,把农村信用社改造培育为合格的市场主体;二是要在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过程中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提高法人股占比,增强股东参与意识,从根本上解决内部人员控制问题;三是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建立运转高效的经营机制,推动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业务发展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四是要加快人才培养,造就一批懂金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员工队伍。
(二)回归金融本源,增强支农支小定力
在新旧动能转换时期,房地产行业风光不在、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农村信用社必须回归金融本源,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一是要主动融入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制定中长期业务发展战略规划,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发挥农村信用社长期扎根农村、贴近农户、熟悉农业的优势,持续加大支农力度,做优做强“三农”金融服务,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在同业竞争中牢牢守住“三农”市场;三是要密切关注国家产业调整政策,制定严格的信贷行业准入标准,建立动态信贷支持名录,遴选优质信贷支持项目,审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三)强化产品创新,增强金融服务动力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与之配套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农村信用社急需强化创新驱动,从供给侧入手创新金融產品,增强金融服务动力,引领客户需求,为各项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构建新支撑。一是要以产业链金融服务为目标,围绕现代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金融服务需求,打造完整覆盖农业产业链的金融服务产品;二是要以多元化客户需求为导向,区分传统农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庄园等新型农业生产主体不同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三是要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支撑,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金融服务渠道,打造安全、高效、便捷的线上金融服务产品;四是要以资产和负债业务为基础,从资产、负债端入手,建立健全金融服务产品定价机制,丰富金融产品,优化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利率结构,提高资产负债配置效率;五是要以中间业务为新的增长点,走轻资产的业务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四)强化风险防控,增强自我发展实力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农村信用社要加快构建覆盖各项业务操作流程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增强发展实力。一是要建立风险监测、识别、预警、处置长效机制,通过高效的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控前、中、后台操作风险,及时发现和处置风险;二是要优化核心业务系统,规范操作流程,堵塞流程设计上的漏洞,从源头上防控操作风险;三是要牢固树立依法合规审慎经营意识,增强自我约束能力,严防关联企业集中授信、过度授信、过度依赖抵押担保,严防信用风险;四是要加强政策研究,密切关注国家经济金融政策和地方产业政策,严防市场风险;五是要加大监督检查和执纪问责力度,强化职工法纪教育,严防道德风险;六是要加强资本管理,建立与业务发展规模相适应的资本补充机制,强化资本内源性积累和外源性补充,增强风险抵抗能力。
(五)强化产品营销,挖掘金融市场潜力
农村信用社业务营销方式单一,客户吸引力不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须通过强有力的营销赢得客户、赢得市场,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要从业务发展战略上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加强市场调查,了解客户需求,营销适合产品,提供高效服务;二是要从业务营销技术上精心策划金融产品营销方案,区分不同客户群体、不同金融产品,制定并组织实施营销方案,提高业务营销效果;三是要从业务营销人员上打造高素质的专业化营销团队,着力培养一支懂业务、能策划、会营销的高素质营销队伍,充分挖掘金融市场潜力。
注释:
①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首次进入公众视野。
②数据原来于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学习出版社,2018.
[3]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名单(截至2018年12月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2019.
(作者单位:曲靖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统计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