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戏教学策略的变化研究

2019-01-11 17:46顾红云
中国学校体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间隔绳子距离

顾红云

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教学中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之一,由于在教学中可以有多样性的变化,既可以激发学生体育学练的兴趣,同时还有助于提升体育课的练习密度,这对于体育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显然有一定的助推效用。因此,笔者以“乐趣绳障碍”游戏为例,来谈谈体育游戏教学的变化方法及出现问题后的应对策略,以此来抛砖引玉,供大家研讨之用。

一、“乐趣绳障碍”游戏简介

1.游戏价值

通过该游戏练习,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上下肢协调性以及下肢爆发力与肌肉耐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彼此的信任感。

2.基本方法

将学生按一定的类别(如学号、性别、身体素质等)分组,甲组两名学生先拿绳子,面对面蹲立或坐下,拉直绳子,适度控制绳子与地面的距离(25cm左右)以及人与人的间距(1.5m左右)。乙组学生分列两路,面对横绳(图1)。

裁判员发令后,第一排的两名学生采用双脚同时起跳的方式跳过每一根绳子到达终点(图2),然后从两侧返回起点,与前排学生拍手后排至队尾。前排学生拍手后依次进行,直到所有学生都跳过,先跳完的组为胜。第二轮,持绳组与跳跃组交换位置,继续进行游戏。

二、变化的方法

1.单人单脚跳(图3)

2.单人双脚跳(图4)

3.双人合作跳(图5)

4.双人侧向跳(侧对跳跃方向:图6)

变化的方法还有反向跳(背对跳跃方向)、跨越式跳等。显然,只要教师在“跳”的动作上动点儿脑筋,做一些简单的变通就可以凸显游戏教学“教无定法”的教学理念,同时也体现了一线体育教师的教学智慧。

三、教学中曾经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持绳左右距离不等,导致学生不能连续的跳跃。

应对措施:固定持繩地点,强调持绳的学生必须依据点位蹲立或坐下。

2.持绳学生任性改变绳子到地面的距离,容易破坏连续跳跃的节奏,增大练习者摔伤的概率。

应对措施:游戏开始之前“约法三章”,即:不能擅自调整绳子距离地面的高度;强化彼此间的配合意识以及安全提示;对于故意违反规则的学生实施必要的“惩戒”,以示警告,确保“零事故”。

3.把控组间练习交替时间的火候不当,影响一部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应对措施:视各组练习人数的多少来把控轮换时间,掌握好一个“度”(时间不能太长亦不能太短),力求恰到好处,这样既可以保持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与兴趣,又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练习的疲惫感。

4.拉绳的高度过高或过低,无法满足不同身体素质学生的需求。

应对措施:采取升降级比赛法来保持学生练习的激情,即将绳子一端置高,另一端置低,斜拉摆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有选择地跳高端绳或低端绳,大胆尝试,超越自我,挑战自我。

5.跳跃绳子时快时慢,节奏不流畅,导致跳跃动作变形,手忙脚乱,身体失去平衡,容易踩到绳子或跳过多根绳子,此种现象势必为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应对措施:教师在组织学生做游戏前,采用分解练习法,让学生体验目视前方,上下肢摆蹬协调,匀速完成跳跃动作的方法。在游戏中,采用示范缓冲落地与下一次起跳的衔接,同时用余光审视体前绳子的布局,依据练习现场的状况灵活机动调整起跳高度与远度的方法,让学生直观观察游戏过程,待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游戏方法后再比赛。

6.在采用连续间隔跳的方式进行游戏时,本组学生间隔跳跃的时间过短,容易堆积成团,严重影响全队以既定的节奏跳完整个“绳障碍”;而本组学生间隔跳跃的时间过长,明显降低了练习的密度,还会形成打闹的局面,这都与当下提倡“少等多动”的教学理念严重不符。

应对措施:事前安排一名学生(比如见习生、体委等)专门负责本组的起跳发令,让其依据场上练习的情况,适时下达口令,控制本组学生起跳的间隔距离;还可设定一个标志点,采用前一名学生跳到规定的标志点后,下一名学生才能起跳的方式,以便于控制学生前后练习的间隔距离。

综上所述,体育游戏教学只有适度地进行游戏变化,才能让体育游戏彰显出其内在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健康,达成体育与健康课的课程目标。

猜你喜欢
间隔绳子距离
寻宝藏
距离美
绳子
距离
间隔,是为了找到更好的自己
床到马桶的距离
取绳子
芝麻开门
上楼梯的学问
头夹球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