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铭/ 文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落幕。我去的那天恰逢下雨,地铁2号线出来再上天桥,然后进入国际会展中心的夹层。收起雨伞,顺着人流,在被隔栏引导出的S形队伍中缓缓前行。因为水湿地滑,大家都小心翼翼,尽管走得很慢,前面好像还是有人滑倒。我注意了一下地面,铺的是很高级的大理石板,质地细密、表面光亮,一沾水就相当湿滑。上海是一个多雨的城市,上海地铁的站点入口高出地面的设计,就是为了防止雨水倒灌,难道会展中心在建造时没考虑这些?当然,大理石坚固、大气、漂亮,单从质量角度来看无可厚非,但我总觉得似乎缺了点什么。这几年,笔者到会展中心参观已不下五六次,大家反映最多的就是标识和动线设计问题,会让人有如入迷宫的感觉,现在看来缺的就是人性化考量!
人性化考量,应该属于现代管理理论研究的范畴。蒸汽机、电气化的两次产业革命,让大规模量产的工业化时代应运而生,资源稀缺性与创造更多价值的期望促进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围绕“物”的生产和“人”的激励两条主线,产生了“质量管理”和“品牌管理”两大命题,它们正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刚开始还处于同一个起点,即如何使生产变得更有效率,当时泰勒的科学管理大行其道,事后检验和规模经济形成了所谓的“质量”和“品牌”。而后,一些企业意识到:产品应首先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而不是满足生产者自己设立的质量检验标准。于是,一部分优秀企业开始关注客户需求,特定的“质量”标签奠定了其独特的“品牌”地位。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产品的同质同构化也日趋严重,即便是你进行了技术创新,但这种创新也很难被客户所感知。于是,质量也从狭义的质量概念发展成“大质量”概念,即由产品的内在质量(如冰箱的制冷效果等)、外在质量(如冰箱的款式、颜色等)和服务质量(如售后服务、维修等)三个层次所构成,质量管理也从事后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发展到全面质量管理、卓越绩效管理等不同阶段。与此同时,品牌也从狭义的识别系统发展成“无形资产”概念,即用抽象化的、特有的、能识别的心智概念来表现其差异性和独特价值,品牌管理也从品牌商标管理、品牌营销管理,发展到品牌关系管理、品牌资产管理等不同阶段。由此可知,质量侧重于“物”,而品牌关注于“人”。即便发展到今天,质量注重的是产品或服务的过程管理,品牌注重的是客户、员工、股东等相关利益方的关系建设,而产品或服务当然是维系这些关系的根本所在。
ISO 9000标准认为“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这一概念,显然隐含了一系列问题:这“一组固有特性”如何确立?其确立依据又是什么?怎样满足要求?其衡量指标又是什么?实际上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也就是说,为谁服务,以满足谁的需求为准则,是我们谈“质量”的首要前提。
现代意义上的“品牌”,是烙印于客户心田、联想于客户脑海的一组区隔符号。它显然解决了上述质量的前提问题。从竞争角度来看,品牌是一组区隔符号,不仅有物化的符号,如商标、包装等,还有文化的符号,如价值观、愿景等;从客户关系来看,品牌是对客户一贯性的价值承诺,包括功能性价值、情感性价值、社会性价值、认知性价值诸方面的承诺;从组织层面来看,品牌是一种战略性的无形资产,由承诺带来信任,由信任产生烙印,由烙印引发联想,由联想凝聚资产。试想,当客户的认同和共鸣建立起来之后,客户就成为品牌的“心智拥有者”,那么,品牌权益人是否就享有了品牌所带来的真正价值——战略资产?
以诉求为导向,发现并满足客户和市场真正的需求;以愿景为载体,承载并腾飞员工和组织共同的梦想;以战略为目标,启动并实现股东和事业追求的价值。这种理顺客户、员工、股东等相关利益关系,并努力形成共赢局面的良性循环,就是品牌之逻辑!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已陆续引进了TQC等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到了1993年我国则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这部法律在2000年又得以重新修订。30多年过去了,虽有法律加持,但三聚氰胺、苏丹红、毒奶粉、西安电缆事件等恶性事件接二连三,产品质量问题依然严峻。为何会如此?笔者想从如下几方面加以分析:
一是文化上的。“差不多先生”可以说是汉文化的一个特性。90年代初到日本“洋插队”的一位中国人,在一家日本工厂做冲床工。按照操作规程,需“一看二放三稳四摁”四个步骤,即先看仔细再放加工件,确认放稳后再摁按钮。由于模具做得很妥帖,他就把四步变作“放、摁”两步来提高效率,甚至还传授给了他人。有一天,车间主任来了,看到一线员工“一二一二”的操作大发雷霆,而另一边,来自中国“洋插队”正“一二三四”干得规规矩矩。事后,有人问中国人怎么回事?答曰:领导来了当然老老实实照规矩办,是个中国人都知道。
二是市场上的。中国的大市场令全世界羡慕,但也导致了品质被稀释的虹吸问题。我们这个市场太大,订单太多,你不响应,有的是人会响应。所以不少公司把数量和规模作为追求的目标,“三六九抓现钞”,质量就放在次要的位置了。
三是道德上的。贪婪是一切欺诈的源头,而贪欲是人类历史发展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要遏制这种贪欲,仅靠法律是不够的。因为法律是规制社会行为的最后“底线”,而道德“底线”一般要高于法律“底线”。当道德滑坡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时,这个社会就极其危险了。三鹿奶粉通过添加三聚氰胺让检测的“蛋白质”成分“提高”,西安电缆事件通过减少铜芯直径来“降低”成本等,这种贪婪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四是理念上的。质量的本质是满足要求,这个要求首先是客户要求。而品牌应该是企业长期的战略资产。如果我们仅把品牌看作是传播的工具、营销的手段,那么在企业尚未建立正确的质量意识时,这种传播和营销便会成为坑蒙拐骗、助纣为虐的工具和手段。质量是生产者的视角,品质是消费者的感受。“品”字三个口,是众人之口,如水一般可以载舟亦可覆舟。导入正确的品牌理念并付诸实施,企业才会有与之匹配的品质、功能等一贯性的承诺。
上海提出全力打响“四大品牌”,不应一味地谈质量,因为质量只是品牌建设最基础的部分,如同已经进入小康社会,却还在大谈特谈温饱问题一样。上海更应强调的是标准和品质,其中,标准是对标国际一流的高标准,品质是颇具客户口碑的好品质。孔子曰: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唯有坚持国际性的标准、口碑好的品质,才能真正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
什么时候我们能不再张口闭口谈质量了,才是真正“品牌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