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联伟,林 杰,张瑜晶,杨艳红,南亦劼,邸竹音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哈尔滨 150086)
护理实训基地是护理专业学生成长为护理执业人的摇篮,如何高效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德技双馨”的护理人才,全面提升学生临床工作能力,拓宽就业路径,是实训基地教学宗旨。我们总结实践教学管理、学生培养模式等,探索实训基地多维度的管理运行机制,使教学资源得以高效应用,增加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维度,使学生在协调能力、组织能力、专业技能等各方面得到提升。
随着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由“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的转变和“健康中国”的目标确定,以及社会对护理技术人员职业素养要求的不断提高,护理教育理念也发生巨大变化,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并重,而且在技能培养方面加强人文关怀、舒适护理,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更要贴近临床工作情境的要求已提到工作日程上。例如;国外医学期刊曾报道从2005年到2015年期间,临终关怀护理教育的特征显著增加。研究与现代医学发展模式相适应的护理专业实训中心建设与管理,在实训中心怎样更便捷的为专业学生提供多途径、多场景、综合性的实践资源是实训基地建设发展的目标,而要达成目标就要在管理方面多研究、勤总结,并逐渐完善。目前国内外有关医疗护理实训基地的构建的研究的相关文章和报告较多,局限于某一专业课的实训室构建和管理的文章多见,但对于实训基地集维持高效运转、资源应用充分、使用管理规范、安全于一体的全方位动态管理体系以及管控参数的研究报告却寥寥无几。我校以临床需求为宗旨,以提高学生临床工作能力为目标,为学生提供更广阔发展的空间,拓宽路径,自2011年与国内知名企业签订战略性合作协议,共建共管“黑龙江现代护理实训基地”。基地设施完备先进,教学设备国内一流,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现代化、国际化的护理实训基地,被省教育厅确定为专业综合型、区域共享型护理实训基地。实训基地为落实国家职业教学长期发展目标,实现“健康中国”背景下人人享有优质的卫生服务,培养适应国家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高标准、高技能、高素养的护理人才。自2013年使用以来,实训基地实行共享型多维度的管理运行机制(如图):以培养高标准“德技双馨”的护理人才为核心、以基地质量控制标准为依据、以基地质度管理制度为保障。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平台管理与应用,对实训设备、设施进行数据化管理。明确专业综合与区域共享的责任与义务、共享与合作的原则与方法,突出专业技术研发与培训。实训基地也是护理专业与学校教务管理、企业合作的综合管理部门,如同多元的神经节,接收、传递、整合信息,并及时做出反馈,确保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和管理职能,基地深入实训基地建设,加大院校合作,在实训基地建立临床专家站所,在医院设有学校专业教师工作室,院校共同制定教学标准与规范,创新专业技能特色培养模式。健全技能评价体系,并在学生临床实习、创业就业以及社会服务中获得反馈信息;通过数据化统计分析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趋向,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使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畅通无阻,形成有数据、有理论、有方法、有创新的良性循环管理机制,真正解决学生技能训练的时间、空间、资源等问题。多维度的管理提高实训室效能,延展学生专业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和成长,最终实现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实训基地共享型多维度管理机制得到省内外同行专家以及护理职业院校的认可和推广,是“十三五规划课题”《关于以OSCE为主导的护理实训中心多维度管理及相关参数的研究》的重要部分,良好的管理机制使我校硕果累累,我校学生自有黑龙江省护理技能大赛以来连续蝉联省赛第一名;在全国大赛中获等一、二、三等奖,在全国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得团体第二名。2017年12月被黑龙江省教育厅确定为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单位,加速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
2.1.1 规范实训基地管理
规范实训基地管理是畅通实训基地工作运转的关键,其主要包括实训基地的安全管理、设备、仪器维护与管理以及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
护理实训基地能够安全、规范地运行是开展教学科研、专业化教学、技能培训、进行社会服务等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保障在校师生人身安全、保护教学资源、保证校园安全的首要前提。基地认真执行我国近年来有关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积极参加教育厅主办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讲座”,借鉴其他相关大学院校实验室安全与管理的经验,遵照学校安全管理指导办法,制定适合护理实训基地的实训室安全制度与管理办法,实训基地实行三级管理负责制,明确各层级责任和义务,安全管理责任人为安全保障提供信息和服务,并确立工作任务、解决问题方法,使安全管理上下畅通有序。明确授课教师学生安全管理责任、安全教育具体实施方法,使学生建立“人人有责”的安全意识,创建“共享、合作、安全、高效、规范”的护理实训基地安全管理体系。
针对实训基地的多元化、数字化、共享型的实训教学资源,科学规范地建立设备验收制度、账目管理要求与方法,确保帐、物、卡的一致[1],并采用信息化管理平台,使条码技术与固定资产管理相结合, 实现固定资产的全程实物跟踪管理,其中包括实训教学资源信息的新增、修改、调拨 、转移、借用、退出、领用、归还、报废等情况,设备的保修、保养、维修、检测信息等,使实训基地资源管理的又据可循,有章可依,轻松实现固定资产帐物相符的良好管理效果。再有通过学期末实验备品清查对实训中心的固定资产和消耗品进行统计和上报,为实训基地发挥固定资产和实训教学资源的作用、提高使用效率,维护资产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与此同时与合作企业加快研发射频识别芯片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实训设备与资源的合理应用与共享。在实训资源数据化管理的基础上明确管理责任人,制定设备使用、维护与保养的方法及相关制度,加强管理授课前设备调试与功能测试,督促课后的维护,在设备使用期,实训教师与设备、仪器生产商保持长期联系,进行定期维护和维修,并定期对授课教师进行培训;加大实训课程设计、准备、授课过程的管理力度,使实训基地在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教学保障 等方面高效运行提升教学质量。
近年来,我校建立了校园网站、数字化教学管理平台,实训基地在原有的教学管理平台基础上,增加实训教学管理模块。对实训基地实行数字化管理,统计实训课设备使用与耗材以及实训室应用等,提高实训资源利用率。完成实训课网上预约制,为实践教学提供可靠信息,进一步规范课前准备,实现实训课全视频质量监督,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基地的录播室为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在实训课任务准备中,微信多功能、便捷的应用方式更受学生的青睐,开创新的学习途径,不再将实训教学局限于实训室,而通过微信视频、qq视频等形式在各实训室、学生宿舍等多场所得以外延与扩展。总体上使实训授课内容更充实、传授途径更宽泛、指导形式更多样、评价方法更具体、实训课管理更及时,全面提高了实训课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实训室的管理质量,发挥实训基地的管理与教学、训练职能。
2.1.2 加强院企合作、推进院校融合为教学研究与科研搭建平台
拿出乐高玩具,开始拼插吧。这是最消耗时间的活,没关系,十岁的我,有大把的时光可以消耗。直到拼得头昏眼花、手指麻木,我才收手。扭头一看,是几箱芭比娃娃。它们陪伴了我几年,不过我已与它们日渐疏远。
2005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2]在同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中则进一步强调了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培养人才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3]。我校实训基地为“校企合作,院校融合”创造了必要条件,本运行机制中将市场和社会需求作为教学风向标,定时到临床调研,开展实训课程改革与创新,研发具有临床护理专业特色的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内容丰富贴合临床实际工作,深受学生欢迎,并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收效显著。实训基地同时是学校与企业在资源技术、师资培养、岗位培训、学生就业、科研活动等多方面合作的平台,利用实训基地与企业不同的资源和环境,以培养适应人人健康的卫生事业发展、满足优质护理服务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的摇篮,为专业技术研发、教学研究创建更大更具活力的工作平台。
2.1.3 多种技能培训模式,外延实践教学课堂
为将学生学习的理论个与技能真正转化为临床第一生产力,教学与临床接轨,在实训基地设立临床专家工作室,秋洁工作室,师生工作坊,建立实践技能第三方评价体系,第一时间为学生进行技能指导和评价并创建晨晚间护理课间实习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使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环境管理、日常管理等与临床更为接近,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真切的工作场景,拓宽工学结合新途径,实现了院校共同培养、共同育人的目标[4]。
通过学校、第三方、用人单位对学生在临床实习与工作、创业就业、以及社会服务等途径进行更客观而全面的评价,评价结果的反馈和信息化处理,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使质量控制有的放矢。
在临床见习、晨晚间实习、方向班临床实习做为实践教学的一种模式,使护理实训课程更贴近临床技能需求、学生技能更全面,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更强烈,实训基地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技能训练和技能达标问题,使学生技能达标率达100%。在加强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专业文化和职业精神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2.2.1 “一口清,一手精”特色实践教学
实训基地自投入使用以来采用“一口清,一手精”特色实践教学方式,要求每一位学生仪表符合职业要求,精神饱满,并能一边口述操作要点,一边操作,达到手口内容一致、口述专业、操作规范,以班级为单位全员参加,最终达到人人达标的总目标。“一口清,一手精”的技能达标从初期的专业单一项目展示到情景化综合项目展示,从师生分别展示到师生同台竞技,从“教、学、做”的单相学习过程转变为“做、学、教”双向师生互动式的情景化教学,展示空间从舞台到实训基地每个角落,评价由教师一方评价到专家、师生三方评价,使“双一”技能达标教学不断深入,更切合临床实际,成为实践教学质量检测的方法与手段,形成护理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双一”技能达标教学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2.2.2 男护联合会
2.2.3 “天使志愿者”培养实践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针对专业人才学校进行有效的专业培养并向社会输送,学生在学校所获取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协同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等是他们进入职场、获得成绩与发展的基本要素[6]。面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和实训基地教学资源有效利用的相契合,根据学生能力特征、个人意愿、专业喜好,按照实训基地资源情况,将学生分为三个志愿者团队,各团队志愿者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管理需要进行岗位轮换,提供给学生全面锻炼的机会;第一团队为班级自主管理团队,是按院校授课计划完成正常上课任务的班级自主管理团队,班级班长和课代表是主要负责人,要求责任明确,实践内容主要包括:实训课物品设备的准备、参与实训课设计与备课、标准化病人培训、班级实训课组织与管理以及课后的整理、清洁,充分挖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第二团队为志愿者模拟护士团队,管理方法与医院护士组织管理相同,设有总护士长,科护士,模拟护士团队主要负责安全检查、实训设备、设施的维护与报修、协助实训课的准备工作;第三团队为志愿者技能团队:以提高学生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目的,是实践教学的延续,有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各种赛事储备人才。
2.3.1 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护理实训室升级拓建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到来,人们对养老观念的改变,以及在“健康中国”的战略背景下,实训基地立足于促进老年人健康、预防疾病为目的的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的需求,深度调研养老护理人才需求,以及我国多元化养老的特点,对养老护理人才的知识架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社会适应能力等执业能力进行评估与确定,开发养老护理课程,制定实践教学标准,使养老护理人才培养规格与养老护理人才需求相一致,实训基地创建高龄体验、人文精神心理、社区保健、疾病专科护理、24小时全失能老人照护、中医与康复等养老护理实训室。尝试性开展校院企联盟制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使养老护理人才有明确定位,对致力于养乐护理事业的有志学生,以及养老机构、企业员工进行职业能力培养,以利于各层次护理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全方位提高养老护理人才的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以满足社会对养老护理人才的迫切需求,实训基地被确定为“国家养老护理专业示范点”。
2.3.2 不断完善,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社会服务是实训基地重要职能之一,在社会服务中找不足、比差距,不断完善,培养学生服务意识,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最终达到优质化服务。主要包括三方面:
1)注重文明讲礼貌,热情周到人性化。
2)公平竞技无投诉,安全合理规范化。
3)大赛设施专业化,物品准备精细化。
基地在共享型多维度管理运行机制下教学成果显著,并得到广泛应用:
实训基地人文精神和专业文化的环境渗透与教师教书育人中不断践行人文关怀理念,在技能操作过程中不仅限于完成操作,而增加了对病人病痛的关注与理解、帮助与抚慰,体现出护理专业的真正精髓,因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在其临床实习中受到院方的一致好评。
“双一”技能达标、“天使志愿团”能力训练和“男护联合会”的护理专长培养以及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形成学校人才培养的的特色标志,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实训基地资源的共享使各个学科之间在教学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渗透,促进教学方法改革,更利于资源有效利用,利于各项科研的开展,使“双一”教学在院系间全面推广。
院校合作、医教融合使教学目标更为明确,培养的学生更具有应所需护理人才特征,并且促进护理技术的改革与应用,如专利:《一种医学护理用气压式患者肢体康复训练装置》是院校合作、医教融合的典型实例。
综上所述,良好的运行机制使实践教学等各方面稳步向前发展,受到省卫生厅、教育厅以及同行专家高度认可,迎接参观、考察和进修单位数百次、人员千余人使实训基地成为全国养老护理专业示范基地,师资培训基地,社会服务先进单位。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被评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护理专业被评为高水平骨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