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立
高中阶段是人生职业生涯探索的重要时期。高中生在该人生阶段发展出相对明确且稳定的职业兴趣,将有利于其毕业之际的大学专业选择。而职业兴趣的充分发展是其明确与稳定下来的重要前提。社会认知生涯理论中的职业兴趣发展模型描述了个体职业兴趣的形成机制[1],基于该模型可以这样阐释高中生职业兴趣的形成过程:高中生的个人特质和成长环境促进了其生涯学习经验的发展,生涯学习经验则通过自我效能感和结果预期进一步促进了职业兴趣的发展。由此可见,在高中生职业兴趣的形成过程中,生涯学习经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中生生涯学习经验是指高中生所收获的与职业生涯有关的成就表现、积极情绪唤起、口头劝服和替代学习。其中,成就表现是高中生亲身参与某生涯领域活动的成功经验;替代学习是高中生看到与自己相似或具有被其所向往能力的榜样成功地完成某项任务的经验;口头劝服是高中生所信任之人对其在某生涯领域成功表现的肯定或鼓励其尝试参与某生涯领域活动;积极情绪唤起是当高中生参与某一生涯活动时,其所体验到的积极情绪状态[2]。但是,由于生涯学习经验的量化研究起步较晚,基于社会认知生涯理论的生涯学习经验有关理论假设仍有待于更多的实证支持。
基于社会认知生涯理论,高中生生涯学习经验是促进其职业兴趣发展的内在信息资源。但是,以往研究鉴于缺乏高中生生涯学习经验测量工具,鲜有探讨生涯学习经验在高中生职业兴趣发展上的促进作用,只是从理论角度论证了二者的关系。刘立立和缴润凯首次编制了国内高中生生涯学习经验的有效测量工具,并初步考察了高中生生涯学习经验的现状[3]。这为进一步探讨高中生生涯学习经验对职业兴趣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基于前期研究发现,本研究将考察高中生生涯学习经验对职业兴趣的影响。因为高中生尚处于生涯探索期,没有明确且固定的职业领域,所以采取Holland职业领域六种分类方式,在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这六种职业领域下考察二者的关系情况。因此,本研究进一步假设:在Holland六种职业领域下,高中生的不同生涯学习经验可以直接正向预测职业兴趣。
以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级中学的学生为取样群体,兼顾不同学区的教育水平,共抽取有效样本1013人,平均年龄16.36岁。其中,高一284人,占28.0%,高二408人,占40.3%,高三321人,占31.7%;男生366人,占36.1%,女生647人,占63.9%;文科生358人,占35.3%,理科生545人,占53.8%,未分与缺失110,占10.9%。
1.高中生生涯学习经验问卷
自编高中生生涯学习经验问卷,包括六种职业领域学习经验问卷,即现实型(R)、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和常规型(C),每个职业领域下包含4~6个生涯活动项目,共涉及29个高中生常见的生涯活动项目,并考察每个生涯活动项目下四种学习经验的丰富程度。问卷所涉及四种生涯学习经验分别为成就表现、积极情绪唤起、口头劝服和替代学习。该问卷采用4点计分,分别为“1=从不”“2=很少”“3=有时”“4=经常”。在本研究中,该问卷六个职业领域问卷的α系数为0.82~0.91之间,各职业领域问卷内部的四个生涯学习经验分问卷α系数为0.60~0.78之间,符合心理教育统计学要求,具体情况见表1。
2.高中生职业兴趣问卷
采用 Zhang,Kube,Wang 和 Tracey(2013)修订的中国个人球形职业兴趣量表简版(Personal Globe Inventory-Short-China,PGI-SC)。采用7点计分,从“1=非常不喜欢”到“7=非常喜欢”。在本研究中,职业兴趣量表的α系数为0.67~0.79之间,符合心理教育统计学要求,具体情况见表1。
对高中生生涯学习经验与职业兴趣进行描述统计,具体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高中生生涯学习经验的整体水平不高,按照平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型、常规型、研究型、现实型、艺术型、企业型。对于高中生而言,社会型、常规型和研究型领域的相关活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相对较为常见,该领域的相关经验较易获得;而现实型、艺术型和企业型的相关活动往往需要主动创设相关条件才能有机会获得该领域的相关经验。这些都可能是影响高中生生涯学习经验在各职业领域分布不均的外在因素。
另外,在大多数职业领域中,替代学习的得分最高,积极情绪唤起次之,口头劝服再次,最后是成就表现。可见,在高中生职业生涯发展中,观察职业榜样的间接经验更为丰富,学生对参与各类生涯活动的快乐体验最难忘,也会时常听到来自父母、老师或同伴的鼓励与支持,但是在大多数职业生涯领域下的实践经验,尤其是成功的直接体验是非常有限的。在社会型职业领域里,高中生报告了最多的成就经验,这可能是因为社会型领域所侧重的人际互动经验,学生可以直接从日常学习生活中获得。而其他职业领域的直接经验的获得则需要创设特定的外在环境,比如现实型的动手操作、研究型的科学研究、艺术型的艺术表演等是需要营造特定的活动环境才能实现,因此,来自于这些职业领域的成就体验就受到了限制。
表1 高中生生涯学习经验与职业兴趣的问卷信度、描述统计
另外,高中生职业兴趣的现状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研究型、现实型、常规型,整体得分水平不高。这表明大多数高中生对各职业领域工作的认识并不十分深入,也没有投入浓厚的兴趣。尽管结合高中忙碌的学习状态,能够理解学生对学习以外的世界没有太多关注与兴趣,但从兴趣与专业发展的连续性上看,这个现状值得高中生涯教育工作者去反思。
采用Pearson相关考察在RIASEC六个职业领域下,高中生生涯学习经验与职业兴趣之间的相关情况,见表2~4。
表2 现实型/研究型生涯学习经验与职业兴趣之间的相关情况
表3 艺术型/社会型生涯学习经验与职业兴趣之间的相关情况
表4 企业型/常规型生涯学习经验与职业兴趣之间的相关情况
从表2~4中可以看出,在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职业领域中,生涯学习经验与职业兴趣之间的相关情况存在跨职业领域一致性的特点。具体来看,各职业领域下的四种生涯学习经验之间及其与总分之间的相关是显著的(p<0.01),生涯学习经验总分及四个分维度与职业兴趣的相关也都达到了显著的水平(p<0.01),且各变量间的相关处于中等或低等程度。可见,高中生生涯学习经验与职业兴趣的相关关系显著,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回归分析。
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分别考察在六种职业领域下四种生涯学习经验对职业兴趣的预测情况。具体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
在现实型领域中,学习经验的成就表现和积极情绪唤起维度可以显著正向预测职业兴趣(β=0.27,p<0.001;β=0.20,p<0.001),这两个维度共可以解释职业兴趣19%的变异量。其中,成就表现对职业兴趣的预测力最为显著,可以解释职业兴趣18%的变异量,而积极情绪唤起则可以解释职业兴趣约2%的变异量。口头劝服和替代学习没有进入方程,表明二者对职业兴趣的直接解释力很低。
在研究型领域中,学习经验的成就表现、口头劝服和积极情绪唤起可以显著正向预测职业兴趣( β=0.20,p<0.001;β=0.09,p<0.05;β=0.10,p<0.05),这三个维度共可以解释职业兴趣约12%的变异量。其中,成就表现对职业兴趣的预测力最为显著,可以解释职业兴趣10%的变异量,而口头劝服和积极情绪唤起分别可以解释职业兴趣1%和0.4%的变异量。替代学习没有进入方程,表明其对职业兴趣的直接解释力很低。
在艺术型领域中,学习经验的积极情绪唤起和成就表现维度可以显著正向预测职业兴趣( β=0.30,p<0.001;β=0.12,p<0.05),这两个维度共可以解释职业兴趣16%的变异量。其中,积极情绪唤起对职业兴趣的预测力最为显著,可以解释职业兴趣约16%的变异量,而成就表现则可以解释职业兴趣1%的变异量。口头劝服和替代学习没有进入方程,表明二者对职业兴趣的直接解释力很低。
表5 六种职业领域的生涯学习经验对职业兴趣的回归分析
在社会型领域中,学习经验的积极情绪唤起和成就表现维度可以显著正向预测职业兴趣(β=0.26,p<0.001;β=0.11,p<0.01),这两个维度共可以解释职业兴趣12%的变异量。其中,积极情绪唤起对职业兴趣的预测力最为显著,可以解释职业兴趣11%的变异量,而成就表现则可以解释职业兴趣1%的变异量。口头劝服和替代学习没有进入方程,表明二者对职业兴趣的直接解释力很低。
在企业型领域中,学习经验的积极情绪唤起和成就表现维度可以显著正向预测职业兴趣(β=0.25,p<0.001;β=0.11,p<0.01),这两个维度共可以解释职业兴趣11%的变异量。其中,积极情绪唤起对职业兴趣的预测力最为显著,可以解释职业兴趣10%的变异量,而成就表现则可以解释职业兴趣1%的变异量。口头劝服和替代学习没有进入方程,表明二者对职业兴趣的直接解释力很低。
在常规型领域中,学习经验的积极情绪唤起和口头劝服维度虽然显著正向预测职业兴趣( β=0.25,p<0.001;β=0.15,p<0.05),但这两个维度仅解释职业兴趣4%的变异量,这可能是本研究样本数量较大所导致的。此外,成就表现和替代学习并没有进入方程,表明二者对职业兴趣的直接解释力很低。
根据生涯学习经验与职业兴趣的相关关系及逐步分析结果,可以进一步考察高中生生涯学习经验对职业兴趣的影响。按照回归系数显著且预测变量对结果变量的解释力大于10%的原则,建构预测变量对结果变量影响的理论路径。综合各职业领域下的研究结果,高中生生涯学习经验影响职业兴趣的理论路径,具体见图1。
图1 不同职业领域下,高中生生涯学习经验对职业兴趣影响的路径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1)在各种职业领域中,口头劝服和替代学习对职业兴趣的影响并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或解释力尚低(ΔR2<0.10),所以没有进入路径分析图;(2)成就表现和积极情绪唤起对职业兴趣影响显著,但这种影响存在职业领域间的差异。具体来看,在现实型和研究型领域中,高中生职业兴趣主要受到其在该领域的成就表现的影响,而在其他职业领域中,成就表现对兴趣的这种激发作用并不显著;在艺术型、社会型和企业型领域中,高中生的职业兴趣则主要受到个体在从事该领域活动中所感受到的积极情绪的影响,但在其他职业领域中,积极情绪唤起的这种兴趣激发作用并不明显。
本研究考察了在Holland六种职业领域下,四种生涯学习经验对职业兴趣的直接影响。结果发现在Holland六种职业领域下,来自他人的口头劝服和替代学习并不对职业兴趣产生直接作用。换言之,尽管父母、教师或同伴对高中生参与某一职业领域的活动情况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与鼓励,尽管学生通过学校、家庭等多种渠道获得了较为丰富的观察学习经验,这两类间接经验仍然难以对不同领域的职业兴趣带来显著的直接影响。
然而,从四种生涯学习经验的整体水平看,来自口头劝服和替代学习的间接经验丰富于学生的直接经验,这种“收获多,但作用不大”的现象应得到高中职业生涯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鉴于高中生的实际学习生活,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活动更多侧重间接经验的传授,如何提高这部分教育工作的实效是高中生生涯学习经验促进职业兴趣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社会认知生涯理论,这可能是由于自我效能与结果预期在二者之间起到了完全的中介作用。因此,普通高中学校在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涯活动时,如果所涉及生涯活动的性质属于间接生涯经验,应该注重活动内容设计中增加积极反馈与价值引导相关内容。比如,增加学生的认知与反思环节、提供难度梯度的任务、给予及时的肯定与反馈、引导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发展等,这是间接经验最终可能影响职业兴趣发展的必要且重要途径。
本研究发现口头劝服和替代学习对职业兴趣的直接影响是不显著的,而成就表现与积极情绪唤起对职业兴趣的影响则表现出明显的职业领域差异。具体来看,在现实型和研究型职业领域下,成就表现直接影响职业兴趣;而在艺术型、社会型和企业型职业领域下,积极情绪唤起直接影响职业兴趣。
这可能是由于现实型与研究型都属于传统男性职业领域,这两种职业领域的工作都对从业者提出了一些相似的要求,比如较强的动手能力、严谨认真、理性慎思、不看重人际交往能力等。这两类职业领域的从业者相对更为理性,可见对二者产生兴趣的学生也一定在日常生活中展现了如上的性格特点。因此,对于该群体的人而言,感性冲动并不是动心的理由,唯有切实的成功经历才可能会促进学生在相关职业领域的兴趣发展。
然而,对于艺术型、社会型和企业型职业领域而言,从业者都是具有较为充沛的情绪情感体验,自身愿意且较为擅于处理人际沟通事宜,相较于前两个领域的从业者,他们更为灵动活泼。可见,对这样职业领域感兴趣的高中生们更加擅于感受和表达自身的情绪情感,他们更为感性而活。因此,对于该群体的人而言,积极的快乐情绪体验是让自己对某职业领域产生兴趣的重要途径。
从高中生生涯学习经验对职业兴趣的路径分析中可以看出:成就表现与积极情绪唤起是直接促进职业兴趣发展的重要生涯学习经验,且二者都来自于学生直接的切身活动经历,属于直接经验;而口头劝服与替代学习并没有对任何领域的职业兴趣产生这种积极的直接影响,可能更多地体现在潜在的间接的影响上,且二者都是来自于个体外在环境给予的经验,属于间接经验。由此可见,在高中生职业兴趣的培养与促进工作中,高中生的直接生涯经验要优于间接生涯经验。
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高中生的实际学习生活是非常紧张的,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去充分体验并从活动中汲取足够的直接经验来促进个人职业兴趣的发展。就实际情况而言,为高中生提供有效的间接生涯经验仍然是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途径。根据社会认知生涯理论,每种生涯学习经验都有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普通高中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应该将四种生涯学习经验有机结合于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生涯学习经验的合力共同促进高中生职业兴趣的健康发展。比如,一方面适当增加直接生涯经验的活动比例,为学生提供兴趣发展的一手经验;另一方面,全面改进提供间接经验的现有生涯活动,提高相关活动促进兴趣发展的有效价值。总之,注重“以高中生直接经验为主导、间接经验为助力”的不同生涯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整合,是有效提高高中生职业兴趣促进工作的重要保障。
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不同职业领域下的高中生生涯学习经验及职业兴趣的整体水平不高;第二,高中生生涯学习经验表现为间接经验较为丰富、直接经验次之的特点;第三,不同职业领域下的高中生四种生涯学习经验与其相应职业兴趣存在显著相关;第四,高中生的成就表现与积极情绪唤起对职业兴趣的影响更为直接且显著;第五,高中生的口头劝服和替代学习对职业兴趣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其更可能通过其他生涯要素来间接影响个体职业兴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