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隆安县隆安中学 韦伟芳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灌输式”与“题海式”教学为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同时也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始终停滞不前。此外,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让学生在进行消化时,也倍感压力,只能默默接受,致使高中数学课堂变得“沉默无声”。因此本文以“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为题,以尊重学生差异,目标分层;符合学生发展,内容分层;增强学生实践,作业分层作为主要的论据,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为高中数学发展带来有益的帮助。
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累积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形成了自己的数学思维模式,因此会存在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学会尊重差异,帮助学生科学地认知自我,从而实现目标分层,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以及数学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应该在素质教育的指引之下,将学生按照成绩与能力进行划分,切勿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让学生感到分层的公平性,然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实现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考取令自己满意的数学成绩,以每一名学生的进步来实现班级整体的进步。
例如,教师在教学高二数学时,以一周的时间为期限,向学生讲授数学知识,然后进行摸底考试,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以及考试成绩为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实现科学分层。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接受学生的质疑与提问,向教师进行自我推荐,教师也要合理地采纳学生的建议。再比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函数”时,针对划分层次的学生要求也有所不同,第一层次的学生只要求记住公式运算,并解答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第二层次的学生要求能够理解公司的推导,并解答较为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第三层次的学生则需要掌握公式的推导方式,并且灵活地运用公式解决较为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总之,立足于学生的差异,掌握学生的发展区间,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探究任务,最终实现不同层次的共同进步。
教学与学习是一种双边活动,需要产生有效的互动才能够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想要完成教学目标,首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状态,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吃得饱”,保障每一项教学内容都能够符合高中生的发展特征,因此教师应该开展内容分层,针对第一、第二、第三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内容掌握要求,合理安排这三层次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率与互动效果,从而帮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教学的过程中,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完成自己对自己的期许,并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充实自己,完成厚积薄发的过程。
例如,教师在教学“平面向量”时,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设计了四个问题,第一,什么是平面向量?第二如何理解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第三是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怎样计算?第四是通过平面向量的各项知识进行综合解答。在问题中,有基础类型的理论需要第一层次的学生进行掌握,第二层次的学生则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理解与推理,第三层次的学生需要熟练地运用平面向量知识,灵活地解答各种问题。问题的难度在一步一步地增强,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问题中达到不同层次的进步,让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长期以来的题海战术,让众多学生感到吃力,课后作业也成为学生抱怨的对象,为此教师应该合理分布作业任务,实现作业分层,调动学生写作业的积极性,进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完“统计”之后,为学生发布一个任务:“分析某一广告的数据可靠性”。首先将学生合理地分为学习小组,由优秀学生带领基础薄弱学生开展作业活动,实现相互帮扶的状态。然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布不同的任务,实现组内工作分明的状态,最后完成本项任务。在此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任务之中完成了不同的任务,对于自身的数学能力也有所提升,同时也能够吸取优秀的学习经验,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提供了机会。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模式对于高中数学教育而言十分有益,教师应该加以重视与广泛应用,为学生的发展带来有效的帮助。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深入地了解班级内的学生,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将教学任务逐一解决。此外,学生也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积极地配合教师的工作展开,形成良好的学习互动,最终实现共赢的局面。以上是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所总结的教学经验,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