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实验小学 马永花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善于使用自己的“十八般武艺”,在课堂中注意创设课堂氛围、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巧妙设置陷阱、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求异思维等来进行教学,不断地冲击学生,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敏于发散,让教学充满新鲜感,充满生机活力。下面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谈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创造一种民主、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主动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创新。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的《搭配中的学问》这一节课时,我精心设计课前游戏,让学生通过与老师玩握手游戏愉快地感受“有序”。既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活跃了气氛,又为新课做了很好的铺垫,一上课我就说:“孩子们,马老师很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就让我们握手来交朋友好吗?同学们,如果老师想和每一位同学都握一次手,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吗?生:按座位,一个一个握,一列一列握,握过手的举手和没举手的握……这样握手很有顺序,既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你们的办法真好!这说明按顺序解决问题很重要。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按顺序去做。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课前创设握手情景切入,抓住时机,让孩子们在玩中思考,引导学生思考有序、不重复的握手方法,为学生进一步研究有序不重复的搭配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这样的课前活动互动自然,有趣,有效,非常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孩子们很喜欢。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强烈的好奇心会使人对事物产生疑问,乐于探索,赋予追根问底的精神。因此,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提出各种新奇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教学第十一册《圆的面积》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前面我们所学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都能用有关的公式去求,那求圆的面积有公式可用吗?”学生们思索了一下说:“应该有吧?”“你能用前面我们学过的求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有关知识想办法求出圆的面积吗?”学生对这个问题充满了好奇,都想试一试,我就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在小组内先探讨,说说自己准备怎样做?然后验证学生的猜想:我们可将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拼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再利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很喜欢,学生对老师提的问题好奇才能让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想出更多的问题。
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平方千米与公顷的认识》一课中,我一开始就设计了这样的一道练习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我们学校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1( ),从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中选择正确的面积单位。有的同学选择1 平方厘米,于是马上出现争辩的声音“不可能这么小啊,我的一个拇指指甲盖大约是1 平方厘米”,又有同学说“1平方米和1平方分米好像也不对呀!”我笑着问为什么?“因为1 平方分米只有成人的一个手掌面大小,1 平方米只有半块黑板大小,哪有那么小的足球场呢?”那你们猜应该填什么?“反正答案应该比这三个面积单位更大!”我乘机表扬同学们:“孩子们真棒!老师是故意出错题的,原来此题没有正确答案啊!那应该填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两个新的朋友——公顷和平方千米,学完这节课你就知道正确答案了!”在新课伊始,我抓住适当的时机,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分析研究,有目的地设置“陷阱”,诱使学生“上当”,再引导学生分析,发现“上当”的途径。通过对错误的质疑、否定,对知识进行补充、完善,并以极高的热情进入新课的学习,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搭配中的学问》让学生寻找搭配方法时,我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活动的机会。服装搭配(2 顶帽子搭配3 条裙子)这一环节的教学,我先让学生用图片自己独立搭配,在搭配的过程中,有的孩子是有序搭配,有的孩子是无序搭配。独立完成后指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搭配的方法,在反馈交流中比较得出搭配的正确方法:按一定的顺序、逐一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体验搭配的有序性。然后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记录这6种不同的搭配。让学生再次经历有条理的思考、有顺序的搭配。因为留给学生学习空间,学生不断回报给我们惊喜,有的孩子会用画图的方法记录,有的孩子会用文字的方法记录,有的孩子会用序号的方法记录。学生在经历猜一猜、连一连、说一说、算一算探索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探究开拓的创新意识。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求异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加强求异思维的培养,应就某些问题,激励学生敢于超越常规、标新立异,为创新注入新的活力。鼓励他们对一个问题想出多种解答方法,多种答案,可以以多角度去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如在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时,有一个小林同学经过观察、思考,好奇地提出:“能不能将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都用‘上、下底之和与高的乘积除以2’这个面积公式?”我先不置可否,接着鼓励学生大胆求证,经过分组合作验证,说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这个学生当时无比兴奋,同学们也非常高兴,大家都为有了新的发现而开心。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不简单,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激励学生创新,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