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市高新区教研室 陈蓉花
我国城市和乡村的教师发展极其不平衡,农村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比较低,工作环境也相对较差,大多数农村教师都会有“职业倦怠”的现象。而这种大批的“职业倦怠”的现象会影响很多农村教师的工作动力,导致农村教师工作缺乏热情,抱着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
学者们由于对职业倦怠的关注点不同,其定义尚未统一。其中最为典型的为Pines和Aronson的理念,所谓职业倦怠,指的是因为长时间进行情感付出导致身体、情感甚至心理均处于过度损耗的一种情况。我国专家刘维良提出,职业倦怠指的是个体不能应对外界超过个体能量以及资源的过分需要而出现的身心俱疲的一种情况。综合以上的观点,职业倦怠涉及两个层面:一是个人面对职业所带来的压力,在心理层面所产生的无力和疲惫感,二是个体面对自己的职业无法保持足够的热情,没有充足的动力。这两者的关系密切,总的来说就是指教师在长期执教之后,由于压力出现了一定的负面心理,面对工作举足不前等,这些情绪的出现让农村教师疲于应对,进而造成教学质量低下等。
国家课题组的教师选择南昌市高新区作为调研范围,并对本区的昌东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的30余名农村教师进行访谈,通过对结构化试题的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为:45岁之上的教师所产生的职业倦怠十分严重,男教师比女教师职业倦怠感更强,这主要是部分教师的从众心理,他们发现身边大多数教师的职业理想都不明确,也引起了自己的职业倦怠。
现在大多通过网络方式培训,编制的课程内容也相对完善,涉及教学、礼仪等多个要素。然而,部分教师提出,这些培训多是一些理论,对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并无实质影响。于是有教师就选择“挂机”的方式进行听课,混个合格证书。农村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少,其专业素养得不到提高,在业务上很难做到“跳一跳摘桃子“的境界,在晋升方面,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大部分晋升是论资排辈的,由于各种原因,自己并没有晋升的机会或晋升的机会十分渺茫,就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农村学校设施较差,办学理念落后,生源较弱,个人的教育理想和现实相差甚远,大多数教师在农村扎根数十年,想调入县城或市区学校,但希望渺茫,教师工作获得感不强,从而导致大多数农村教师抱着随波逐流、随遇而安的态度从教。
很多教师觉得工资不高,福利太差,尤其是住房公积金所占比例过低,而现在房价又高,现在购房压力比较大,可是工资却没怎么涨。
大多农村学校为了分出优劣,会在学期结束的时候将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对比,教师将卷子对换之后给予阅卷评分,此后排出名次。美其名曰以后评优评先作为量化的依据,但在实际评优评先操作的过程中,领导起主要作用,领导的意见左右着考核的优劣,无法依据标准去完成考核和评估。
农村小学教师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因此,他们的职业倦怠感过于严重不仅会给教师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而且会威胁到学生的成长。
这里所谓的环境不仅有教学环境,而且包括校园环境、教学设备、生活环境,等等。比如,在每个教室安装多媒体、在教师办公室安装空调、解决教师的午餐问题等。美化校园环境,打造教师休闲运动的设备和场地,从而减轻教师负担,使教师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农村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薪酬福利等方面比城里的教师要差得多。而这些物质需要正是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的生存的需要,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需要,对于农村教师而言,工资太低,会使他们的心理产生落差,甚至心理失衡,最终会出现职业倦怠感。例如,本地政府应继续增加对这些地区的财政支持,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的“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这一政策落实到位。提高教师住房公积金及其他补助补贴等,让农村教师成为一个真正让人羡慕的职业,使教师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职业,切实感受到作为农村教师的价值,从而使每一位农村教师积极地投身到农村基础教育事业中去。
农村学校的领导应保持服务心态,在教师教学过程中给予指点,在生活中也要多关心教师,提升教师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校领导还要有公平、公正的管理意识,把对教师的关怀落在实处、细处,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根据我们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农村小学教师对教师评价体系表达了一定的不满,大多数的学校在考核过程中会出现领导的主观评价起关键作用的情况,不能公正按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因此,我们农村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应进一步优化,应运用多元化的准则,综合考察农村教师的工作量,评估教师的教学成果、出勤情况、外出竞赛情况、参与科研情况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方面,以此激励教师长期在农村从教。
喜欢得到他人的赞赏,这是人的本能。曾经,有一位心理学家这样描述:渴望得到他人的赏识是人类内心最深刻的需要。假如仅是利用规章加以管束,教师这个职业是极易出现倦怠现象的。因此,各农村学校应将“赏识教师”作为日常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多看到教师的长处和闪光点,在全校营造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赞美、互相欣赏,比如,学生对教师的支持,同事之间的互相学习尊重,使教师内心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激发农村教师的内在驱动力。
总之,作为学校领导应拓宽培训通道,联系学校的现实情况颁布相应的策略,根据教师的不同情况,给出培训和提升的机会。在晋升的通道上,提供公平公正的平台和空间,充分发掘教师的潜能,杜绝论资排辈等不合理的情况发生。在管理上体现人文关怀,将教师奖励制度落实到位,赏识每一位教师,激发每一位教师的内在潜能,让每一位农村学校教师都有主人翁的热情,以校为家,安心踏实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