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扶沟县城关镇红卫小学 杜桂云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现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应当不断顺应当前教学要求,为学生创设全新的学习环境,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令其能够在轻松而愉快的学习氛围当中长期保持对数学学科的探究积极性。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简单介绍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教学效率。
在小学阶段,教师既要为学生耐心讲解数学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数学思维模式,能够在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就学会如何通过最简洁的模式进行思考、探究。因为数学学习不仅仅是记忆数学概念以及数学公式的过程,更是形成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的过程,教师要想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不断在数学教学当中进行数学思维渗透,经过长时间的渗透教学,让孩子在潜移默化当中领悟更多的数学问题解决技巧,打造强大的数学思维品质。
比如,教师在为学生介绍圆柱体体积计算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于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有更深刻的印象以及应用能力,就可以在课堂为学生提供一块圆柱体橡皮泥,让学生试着求出这块橡皮泥的体积。依照看得见摸得着的橡皮泥,学生的思维往往更容易打开,有的学生就会想到将橡皮泥捏成其他形状,然后进行体积计算;有的学生会想到将其放入装满水的容器当中,通过测量溢出水的体积完成求解。这些办法都是正确的,而且是除却正常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以外的方法,实现了对于学生思维的开拓,令孩子们意识到数学的解答不止一种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数学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更为枯燥无聊,小学生才刚刚进入学校进行正式的数学知识学习,对于很多的数学概念性知识都不甚了解,如果教师直接为学生进行数学概念、公式等知识的介绍,孩子们印象不够深刻,学习效果也不是很好。所以,教师要引入数学模型,通过更加形象、具体的数学模式将数学知识理念支撑起来,借用数学模型,孩子们可以更容易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所在,灵活地应用数学模型理念,成功解决一系列问题。教师在该过程当中还应当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鼓励小学生仔细观察数学模型的特点,然后尝试动手操作,自主构建数学模型,只有孩子亲自参与其中,才可以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美丽所在,从内心深处产生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动力。
比如,教师在为学生介绍相遇问题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自行组建数学模型的机会:如果两个人A、B 分别以不同的速度v1,v2相向而行,试求他们在哪里相遇,什么时间相遇。孩子们在读题的时候就可以动笔画一画,过程之中,学生就会抽象出多个数学关系:A 走的路程+B 走的路程=总路程,利用该数学关系进一步构建数学模型,结合S=vt 的公式完成解题。另外,教师还可以继续为学生创设两人不同时出发、二人相向而行却不相遇等情境,锻炼学生依照具体题目条件而构建不同数学模型的能力,提升孩子们的数学素养。
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各种数学知识的时候,还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空间,令其能够在小学阶段就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愿意基于教师所教授的数学知识进一步思考与探究,想一想为什么教师会用这样的授课方式展开教学,这个知识点除了教师提到的解题方案以外是否还有其他的解法,等等。学生可以自己先进行思考,然后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将自己的想法或者疑惑及时提出来,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完善思维过程。当学生每次上完数学课以后都能开动脑筋多想一点,自己的思维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无论是在数学学习当中还是在生活实际中,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均会大大增强。
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圆”相关知识的时候,就可以为学生介绍“工人锯木板”,最开始教师为学生讲解“圆出于方”的时候,小学生自然会产生极大的疑惑,不肯相信圆形能够从方方正正的矩形当中操作得到。而教师继续深入讲解,让学生了解锯木工人们是如何在一块长方形的木板之上锯出圆形的。通过观察“割圆过程”,学生的思维模式也能发生一定的转变。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抛出问题:“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对于“圆形的性质”也会产生极大的探究热情,积极结合自身生活经验以及所学数学知识探究学习,在今后的学习当中也善于使用科学方法进行问题研究。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之上不断改进,结合学生学习特点以及需求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利用数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给予小学生更多的探究机会,在师生的良好互动当中搭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提升数学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