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 静
童谣和民间游戏的结合能够在发展其自身的同时完善幼儿的游戏体验感。将游戏和民谣结合,使多种童谣在一种游戏中得到运用,从而促进幼儿游戏活动的发展,通过这种活动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童谣应该在幼儿园民间游戏中得到渗透和应用,因为将一种民间游戏与多种童谣相结合是幼儿园民间游戏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例如,幼儿园在组织幼儿进行跳橡皮筋游戏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童谣与之相结合,以丰富幼儿的记忆,增强游戏的趣味性。跳橡皮筋游戏的重点是幼儿的腿部动作,如勾脚、压力、跨距、挥杆、触碰、踏步等。教师需要注意游戏的不同阶段,要整合不同的民谣,才能发挥不同民谣的作用。在游戏开始时加入童谣,让幼儿能够明确游戏的顺序和相关的游戏模式。在游戏过程中,可以进一步运用童谣的节奏,让节奏与幼儿的游戏动作相统一,并为游戏增添欢乐的气氛,增强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童谣与民间游戏的结合也是幼儿园民间游戏中儿歌的一种使用方式。民间游戏有多种表现形式,教师应以具体的游戏内容和游戏模式为重要依据,然后确定童谣的选择。以幼儿园的民间蹦极游戏为例,教师可以选择相应的童谣与之相结合。节奏性强的童谣能够直接带动幼儿做游戏并增强幼儿的锻炼程度。竹竿跳这个游戏有很强的节奏,它要求玩家按照节奏感,寻找自己的快乐,节奏性强的童谣韵律性很强,对幼儿的动作有暗示作用。针对游戏活动的具体发展,引导幼儿快乐跳动,教师可以先指导幼儿准备游戏(如竹竿的摆放),然后教师一边唱儿歌,一边示范动作,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随后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敲杆子,另一组跳杆子,及时将游戏动作分解给幼儿,让幼儿先做模仿练习,最后在幼儿熟悉游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将刚才的儿歌转换成幼儿熟悉的童谣。
在引导幼儿开展民间游戏的过程中,童谣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此外,童谣也可以与民间游戏和教学活动相结合,以提高幼儿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例如,教学活动的语言教学和民间游戏相结合,并适时加入民谣《丢手绢》,真正为幼儿创造了一个寓教于乐的学习课堂。具体来说,教师应将这一教学游戏分为三部分:一是游戏。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鉴于幼儿的兴致高涨,会有特殊情况发生,教师应该简化游戏规则。二是幼儿学会计算自己的最终成绩,学会让幼儿用加法运算。相对来说,这个教学环节的实施会顺利一些,因为这个环节的步骤并不复杂。第三是引导幼儿学习唱《丢手绢》。这个环节涉及三个方面经验的积累,对于幼儿来说,学习起来会有点困难。但是,为了提高游戏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在第二环节要求幼儿准备手绢,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游戏的真实性,也非常适合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总的来说,这一教学游戏的三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童谣与民间游戏的结合,使幼儿的教学课堂更加有趣。通过游戏活动的开展,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热情。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花时间玩游戏、唱童谣。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一开始就“无意识”地实现了老师设定的教学目标,这种无意识的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
一般来说,民间游戏与民谣是密切相关的,两者都是在民间研究范围内进行的,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从一定程度上讲,童谣与民间游戏相互交融,童谣本身也有游戏体验。从童谣作用的角度组织民间游戏,主要依靠特定的节奏和内容,为达到开发游戏和调整幼儿游戏行为来创建一个特定的游戏氛围,以协助民间游戏有序发展的目的。童谣与民间游戏相结合,能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许多幼儿园已将其付诸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效。童谣在幼儿园民间游戏中的渗透和运用有多种表现形式。教师应以幼儿的发展需要和游戏的内容和形式为重要依据,选择合适的活动策略,确保幼儿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