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中闲暇教育的思考①

2019-01-11 21:35郑心慰
中小学德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闲暇文言文人

◎郑心慰

闲暇教育是指导人们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的教育。[1]对于青少年而言,闲暇教育着重于引导其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养成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的习惯、技能技巧,从而提高闲暇生活的质量。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闲暇教育思想,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更是体现着中华民族在闲暇生活方面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文言课文,以其华丽优美的语言风格,委婉的情感表达,深远的思想境界,向学生展现了中国历代文人的闲暇生活图景,传递着自然哲学、人格修养、审美情趣、文学艺术等闲暇文化。[2]然而,随着时代的更迭和历史的变迁,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中的闲暇教育内容常常会因时代背景、思想差异等原因,与当前社会生活的价值追求以及当代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之间产生某些冲突,造成对其中蕴涵的闲暇教育内容得不到有效的利用。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若忽略古代文人的思想文化背景,忽视与学生日常生活进行积极建构,难免会使学生产生课文理解上的偏颇,不利于文言文闲暇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为此,本文试以人教社2007年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中的相关文言课文为例①,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引导辩证思考,拓展闲暇教育价值

闲暇的本质是自由的,但“自由并不意味着放纵、无约束或无视一个人在闲暇中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所负的责任”[3]。文言课文中的闲暇教育内容传达了一种寄情于山水之间、逍遥超脱的境界,渗透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淡化物欲依赖的闲暇教育内容,体现了古代“隐逸文化”的特点,是一种传统闲暇价值观的表现。但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儒家“学而优则仕”入世思想的深刻影响下,“隐逸”作为古代文人的一种生活选择,其中或夹杂着因深知官场黑暗而产生的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思,或包含着心怀济世理想却怀才不遇的失意,是政治志向碰壁之后的无奈之举。由此可见,文言课文中作者寄情山水的背后,还隐含着古代文人“家国责任”的入世追求与“超脱物外”的归隐之心之间的矛盾心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取传统闲暇价值观中所提倡的“摆脱物欲束缚,回归本我”的价值追求,引导学生体会古代文人高洁的境界。同时,不囿于课文传递的内容本身,引导学生认识其中隐含的矛盾冲突,形成正确的闲暇生活价值。例如,在学习《归去来兮辞》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呈现作者陶渊明曾三出三归,在经历了多次官场碰壁之后,最终选择脱离世俗,归于箪食瓢饮的田园生活的归隐背景,来启发学生探究陶渊明所描写的闲暇生活背后的价值观念及出仕退隐的矛盾心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开拓思维。随后,在学生对作者矛盾问题探究的经验基础上,进行课堂延伸,以“有价值的闲暇生活选择是更应顺从个人本心还是更应符合大众取向”为主题,开展课堂辩论赛、小组讨论会等自由活动,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与自主建构,在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中,进一步拓展文言课文闲暇教育的价值领域。

二、拉近古今距离,深化闲暇教育内容

根据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学生在把握事物特征、理解学习内容时,都是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进行学习与建构,无可避免地会带上自己的主观经验和创造个性来参与认知活动。可见,闲暇教育要提升生命的质量,真正做到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仅仅通过了解、学习古代先哲对生命意义感悟是不够的,还要进入个体的生活世界,真正关注个体生命的本身。[4]

文言课文的闲暇教育内容中无论是山水游记还是文人雅集,都常常包含着作者的人生感悟及哲理思考,向我们传递着古人在享受闲暇时所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古代文人通过对闲暇活动所见、所闻、所思的描写来抒发自身的志向和修为,而这些个人理想与修为的抒发又能给我们以启迪。古代文人多有兼济天下的情怀,他们立言立说并不仅仅局限于对个人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思考,还包含着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考量和寄托。例如,在《游褒禅山记》中,作者王安石通过描写游华山洞未能尽观其景的遗憾,提出需要坚定的志向、不断的艰苦努力以及一定的物质条件才能完成理想追求的道理。这与其说在揭示探求真知的智慧,不如说是在表达一种政治理想。因此,教师在利用文言文进行闲暇教育渗透时,为增强课文对学生的现实指导意义,应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提取课文传递的具有时代意义的主题,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个体经验,让学生在自由的课堂氛围中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是否有过因为没有坚持而产生的遗憾、如何为达到个人目标而做准备等问题。通过“以今度古”的探讨,引导学生做到“古为今用”,让历史与现实相通。古人和今人的心产生共鸣,就能拉近学生与作品、与作者的距离,消解文言文与学生的时代隔膜,让文言文中的闲暇教育内容“活”起来。

三、课内外结合,渗透闲暇技能教育

理想价值的实现与恰当的闲暇技能息息相关。仅有科学的价值观,缺乏一定的技能技巧,仍达不到闲暇教育的目的。[5]古代文人的闲暇生活多伴随着琴棋书画等闲暇技能,他们通过这些活动形式,或从中获得体悟,或抒发自己的闲暇价值观,描绘理想的生活图景,展示一种艺术化的闲暇生活。例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及王勃的《滕王阁序》两篇选文中描写的文人雅集便是中国士大夫文人重要的闲暇生活方式之一,其中传递的曲水流觞、抚琴高歌,登高赋诗、赏花载酒等传统闲暇技能,体现了闲暇生活的艺术化、诗意化,赋予闲暇以创造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运用情境教学法展开学生的自主活动,鼓励学生自由地选择不同的表现形式还原文言课文中所展示的内容情境与闲暇生活场面。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体验和感悟;更重要的是,情境展示中的音乐、美术、表演等活动还能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人闲暇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挖掘和培养学生的闲暇生活技能。[6]

猜你喜欢
闲暇文言文人
人在何时最清醒
文言短文阅读训练三则
古代文人与琴棋书画
以词突破,辅以句式——高考文言断句题解答技巧
古代文人的雅号由来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文人吃蛙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闲暇:教育蕴藏其中
明清鼎革之际文人不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