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国
学校管理包含诸多内容, 比如学校制度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评价体系建设、 教学科学研究建设等, 自然地构建出学校管理的主框架。 我们要以真实、 实践、 科学、 传承为创新方法起点, 对学校管理的各层面展开创新研究, 由此全面提升学校管理品质, 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学校管理实践亟待创新, 与社会发展相适宜, 在具体实施管理措施时, 要把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学校管理制度是确保管理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条件, 在制
度设计和执行阶段, 校长要发挥关键作用。 丰富校长的管理知识, 提升校长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能, 都可以为管理制度设计创造良好条件。 学校管理制度包含诸多内容,教育管理制度、 德育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 卫生管理制度、 后勤管理制度、 教师管理制度、 学生一日常规管理制度等, 都属于学校最常见的管理制度, 创新管理制度建设, 需要对管理制度设计、 执行、 评价等环节进行全面评估, 以便探寻管理制度升级渠道。
建立学校管理新秩序, 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新制度, 校长在制度设置、 执行过程中要发挥关键作用。首先要广泛征询教师员工的意见,为管理制度全面整改和创新提供更多参数, 特别是来自教学第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具有更高参考价值。 其次要建立过硬的管理队伍, 学校组织以校长为核心的管理小组, 对学校管理制度进行分项落实, 监督各个职能部门的制度执行情况, 对学校管理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展开会商活动, 及时调整学校管理策略。 再次要深度发掘学校管理优势条件, 从而为新制度新秩序创设提供更多成长点。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点, 无疑这是学校管理最需要利用的管理资源, 学校管理者需要保持清醒头脑, 对优势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处理, 以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 最后要依托最前沿管理理念, 适时展开管理制度贯彻学习和研究,针对学校管理的具体实际, 做出更多战略性调整, 推出更多实践活动, 让学校管理在不断实践中完成管理系统的升级。 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 势必给学校管理带来更多助力支持。
学校管理制度创新实践中, 管理者需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对学校管理实践展开全面评估, 为管理创新铺平道路。 学校领导核心是学校管理的主轴线, 围绕核心任务展开多元实践, 自然能够为学校管理带来更多创新动力。
教师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力量,强化教师团队建设, 无疑是最为现实的学校管理重要追求。 教师队伍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 这是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城市化建设逐步推进, 生源向城市集中, 教师也随之向城市靠拢, 农村教师队伍面临重大挑战,大批优秀教师被选调进城, 农村学校教师队伍不仅人数上处于劣势地位, 师资水平也出现大幅度下滑,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势在必行。 农村学校虽然不能给教师提供丰厚的工资待遇, 也不能给其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但对教师职责教育是可行的, 也是必要的, 对教师展开全面专业培训, 加强教师教学交流, 都可以为学校管理带来更多帮助。
教师团队建设面临新课题, 学校领导对此要有全面考量, 针对教师队伍现实展开创新管理探索, 对相关制约因素展开全面评估操作,自然能够理清教师团队建设的正确方向。 第一, 要突出一个 “管”字, 对教师展开多种管理, 这是最为基础的要求。 教师教学需要管理、 教师生活和学习同样需要管理, 教学常规管理中, 学校要建立完善的管理细则, 利用量化手段展开管理操作。 教师生活和学习管理时, 学校要通过更多人性化手段,组织教师展开多种形式的专业学习和培训, 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成长综合能力。 第二, 要注重一个“理” 字, 理顺教师与教师、 教师与教干、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这是教师团队建设的重要目标追求。 教师之间能够配合默契, 这是教师团队建设的重要基础条件。 不管是同学科教师还是同年级教师, 教师之间的正常交流非常重要, 学校要为教师交流创造更多条件。 教师与教干之间要和谐,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教师是学校管理主力军, 教干要做好服务工作, 为教师教学、 生活、 学习提供更多便利条件, 凝聚教师内聚力、 向心力, 势必为学校管理注入更多活力。 理顺学校内外部关系, 为学校管理创设良好环境, 学校管理自然能够走上正轨。
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学校发展大计, 学校主要领导需要有前瞻意识, 从教师实际需要着想, 为教师教学、 生活、 学习提供更多服务,不仅体现学校管理的人文关怀,还能够为学校管理带来丰富动力。
农村学校管理面临更多现实问题和困难, 我们要有充分认识。 为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我们需要对教学评价体系展开创新实践和管理, 要改变 “唯成绩论” 评价思维, 对教师教学态度、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展开客观评价, 广泛听取学生、 家长的意见, 在学校评先树优中渗透更多民主因素, 这对提升教学评价品质有重要现实意义。 评先树优和教师晋级时, 学校进行客观评价, 让更多教师能够劳有所得, 这对稳固教师队伍也有重要促进作用。
在学校管理中, 优化教学评价体系成为教师关注焦点问题。 学校在教育教学评价创新实践中, 需要针对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和规定, 依据本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对现有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升级处理, 以有效提升教师教学积极性, 为学校管理带来更多发展机会。 首先, 教学评价标准设定体现公平性原则, 教学评价执行要体现人性化原则, 在奖惩制度执行时, 要有所侧重, 注重鼓励和表彰, 给更多教师带来欣慰感。学校领导要在制度允许范围内, 尽量提升奖励额度, 以体现学校管理的人性化, 激发教师的正能量。 其次, 教学评价需要有物质奖励, 也需要有精神鼓励; 需要有教学表彰, 也需要有生活慰问; 需要对教学态度良好的教师进行精神奖励,也需要对困难教师进行生活补助。上述做法都可以提升教师敬业自觉性, 从而为学校管理创造良好条件。
创新教学评价体系建设, 主要体现在教学奖励的丰富性、 观照性、 鼓励性上, 让教师员工能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自然能够提升教师归属感, 对学校管理形成多方面支持。 学校主要领导组织教干进入教师家庭展开访贫问暖活动, 最能够打动教师的心, 其内在的激励作用会更为显著。
学校管理整体品质如何, 与其教科研水平成正比。 作为农村学校, 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都相对落后, 在教科研上更处于劣势地位,我们要正视这一现实的存在, 利用我们自身的优势条件展开个性教科研活动, 发动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课题研究、 论文撰写活动, 鼓励教师展开多种形式的教学创新实践, 并以成果形式展现出来,这无疑能够为学校管理带来更多支持。
学校教科研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 而教师是教科研的生力军,学校业务领导要发挥主导作用, 引领教师参与多种教学研究活动之中, 为学校管理提供丰富经验支持。 教科研管理涉及多方面的内容: 第一, 课题研究是学校教科研的重头戏, 让每个教师都有课题研究任务, 这是提升学校教科研水平的重要追求。 学校负责教科研领导要争取更多课题研究任务, 参与课题立项、 结题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 让教师顺利展开相关研究实践。 第二, 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多种教学活动, 讲课比赛、 公开课、 观摩课、 课件制作比赛、 手工制作比赛、 学科知识竞赛、 征文比赛、 演讲比赛、 远程教育活动、 云平台互动等, 都能够为教师教研带来信息资源和教学实践契机, 对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有重要促进作用。 第三, 组织教师参与多种形式的教科研培训学习活动, 让教师接触最前沿教科研理念, 展开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 也能够有效促进教师教学, 为学校管理形成帮助。
学校加强教科研管理力度, 为教师创造更多专业成长机会, 无疑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教科研为学校教学管理带来的促进动力是显性的, 我们要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教科研, 为教科研大开方便之门, 自然地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教学内驱动力, 由此促进学校管理的全面升级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