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主题探究式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

2019-09-03 06:21:14张晓萍
中小学校长 2019年6期
关键词:游学世界探究

□张晓萍

在世界日益变成 “地球村” 的国际互联时代里, 通过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学生国际理解的意识、 态度以及与人交往、 与人共处的能力,使学生在日益国际化的社会里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 相互合作,已成为当代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使命和目标。 但综合来看, 我国的国际理解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 大部分学校开发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多为知识读本式, 目标上以静态地掌握国际理解方面的基本知识为主, 教学方式上多以认知、 识记为主, 缺少对学生国际理解意识、 态度、 能力形成的关注, 缺少主体的积极探究与主动建构, 缺少国际理解教育真实环境的建构。 而在我们看来, 以主题、 问题和任务为主导开展学生主体探究活动, 并将真实的国际理解教育学习情境包容期间, 才能引领学生更好地理解、 体验国际理解教育领域的复杂问题, 才能有效形成国际理解的意识、 态度和能力。 由此,“小学主题探究式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课题逐步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

一、 建构小学主题探究式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框架

国际理解教育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 以 “国际理解” 为教育理念开展的教育活动。 我们认为, 在中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应符合中国的国情和特点,可让学生围绕四个方面的内容展开探究。 一是 “民族文化理解”, 能了解本民族的文明进程, 认同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等;二是“异文化理解”, 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了解其他国家、 民族的文化生活,理解多元文化的共存; 三是 “世界基本问题”, 重在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 了解世界基本问题、 国际组织与维护和平、 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 四是 “国际沟通与交往”, 重在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学习与他国人民交往的基本技能和行为规范。 围绕上述四个维度,

二、 研发国际理解教育不同课程模块的特色主题课程

学校初步构建了小学阶段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框架。 在我们看来,主题探究式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它与知识读本式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相比较, 具有如下特征 (见表1)。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 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 我们进一步细化了各年段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目标, 设置了相应的主题探究课程, 形成了年段主题探究式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框架。

根据主题探究式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框架, 我们整合相关资源, 开发不同课程模块的特色主题课程。

(一) 主题探究式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必修课程

1. “从……看世界” 主题探究课程——瞭望中国与世界

我们以儿童的生活世界为原点, 立足于国际、 世界的视野, 立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研发 “从……看世界” 主题探究课程。 比如二年级上学期的 “从童谣看世界”; 三年级上学期的 “从小小年历看世界”、 下学期的 “从家乡美食看世界”; 五年级上学期的 “从稻米看世界”、 五年级下学期的“从秀洲农民画看世界” 等。 这样的课程设计我们既希望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本民族、 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也致力引导学生立足于国际、 世界的视野, 通过自主探究学习、 比较、 理解、 尊重他国、 他族的文化。

表1 主题探究式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与知识读本式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比较

2. “小菱娃游世界” 主题探究课程——走向多彩的世界

我们与班队活动、 学校创意节日文化活动整合, 并通过英语、 艺术、 体育、 科学等学科的有机渗透, 开发 “小菱娃游世界” 主题课程。 包括 “小足球 大世界” “小小奥运大世界” “小荧幕 大世界”“小舞台 大世界” “美食美服中的大世界” 等节日主题课程。 每年10 月份启动主题探究课程, 全班同学的探究成果在秋季运动会创意嘉年华进行展示分享。

3. “中英校际连线” 主题探究课程——我们和世界对话

我们借助英国领事馆文化教育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共同推动,与英方结对学校合作, 进行中英校际连线课程项目研发, 具体包括:“社区点亮生活” 之“人与社区” 共建项目、 “梦想与团队” 共建、 “中英气候课堂” 共建项目。

这些旨在促进中英友好学校学生开展共同探究的课程共建项目,可以更好地实现持久的校际合作,从而促进两国青少年之间的深入交流对话。 以 “社区点亮生活” 这一中英课程共建项目为例, 该项目鼓励学生深入了解他们所在的社区,通过对项目六大主题的学习和探究, 不仅能够深入了解自己所在的社区, 而且可以与其他国家的同龄人就这一主题进行比较和交流, 这是培养学生全球公民意识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二) 主题探究式国际理解教育特色选修课程

1. “MMUN” 模拟联合国主题课程——我们与国际组织

学校与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合作, 引入 “MMUN 联合国少年大使” 培养课程: 国际组织与模联基础课程; 创造力激发、 外交礼仪、 时间管理、 团队协作课程;“MMUN 模 拟 峰 会” 课 程。“MMUN” 课程分为两大类, 一是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思维能力、 合作能力、 交流能力, 帮助孩子树立尊重自己、 尊重他人、 尊重环境的理念; 二是 “MMUN” 模联专业知识的学习, 包括模联专用词汇、 专用句型、 模联阅读、 模联流程和议事规则等。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 学校每年选拔出十五位左右的优秀学生, 赴联合国 (纽约或者日内瓦), 参加模拟联合国国际青少年峰会, 和来自世界各国的 “小小外交官”们, 模拟联合国运作方式和议事规则, 对全球热点的政治、 经济、 环境、 教育、 社会等问题, 提出解决方案, 进行演讲、 辩论和表决。 这一课程让我们的孩子和世界各国的 “联合国少年大使” 一起分享学习联合国和平教育学习资源,并能站在世界的舞台上表达自己的观点, 展现中国孩子的风采。

2. 探访式主题游学课程——探访中学会国际沟通与交往

学校围绕所去国家或地区进行探访式主题游学课程开发、 设计,孩子们带着这些课题踏上游学之

三、 主题探究式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组织实施策略

路。 教师在游学课程实施过程中,一是引导学生有目的的探访, 二是引导学生随机多元学习, 三是建立后续延伸目标。 我们鼓励学生游学归来, 整理相关照片, 撰写相关博文, 制作网页、 PPT, 在学校网站发表交流, 并组织 “海外游学奖” 的专项评比, 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总结游学成果, 进一步扩大游学效益。

3. “学做国际人” 拓展夏令营主题课程——国际意识植根心灵

每学年暑假, 学校都会开设“学做国际人” 拓展夏令营课程。一般包括 “我是活动家” “我是特种兵” “我是创造家” “我是企业家” “我是探险家” “我是国际人”等几大板块的活动内容, 并通过课题研究、 校园真人CS 维和训练课程、 国际知名企业探访、 户外经典拓展游戏等参与式、 体验式的课程, 引导学生了解国际知识,开拓国际视野, 使国际意识植根于学生心灵深处。

由于主题探究式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更强调以主题、 问题和任务为主导引领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因此在课程组织实施的过程中, 无论是课时的安排, 还是活动组织、 课堂类型、 评价方式都与知识传授类的课程有很大的区别。

(一) 课时安排彰显弹性特点

在课时安排上, 充分考虑课时计划和活动实施的实际, 实行弹性课时制度。

集中时段与分散时段相结合。如 “从……看世界” 主题探究课程, 一个探究活动大致需要8 至10 课时。 教师在制定活动计划时,以时间段来安排课时。 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是以综合实践活动课集体活动的集中时段与学生分组活动的分散时段相结合来推进的。

长线活动与短线活动相结合。像 “从……看世界” 主题探究课程, 以及 “小菱娃游世界” “中英校际连线” “MMUN 模联峰会”“探访式主题游学” 等课程时间长、 跨度大, 需要长线规划; 而像英语绘本主题阅读、 英语口语主题交际、 年级层面的国际理解教育走班选修课程, 只需要一课时或几课时完成。 所以在具体实施时都是以长短线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一方面,在课程安排上, 必修类的课程放在课内进行, 而大部分选修类的课程, 如探访式主题游学课程、“MMUN” 模联课程、 “我是国际人” 夏令营等课程则是课内与课内相结合, 更多以学生寒暑假及闲暇时段开展为主; 另一方面, 对于一项主题探究活动, 如制订研究方案、中期小结、 终期总结展示在课堂上进行, 学生小组研究、 调查、 查阅资料、 设计制作等可在课后进行。

(二) 活动模式注重探究体验与实践应用

一个具体的主题探究活动, 一般按 “确立活动内容—制订活动方案—学生实践体验—成果交流评价—活动拓展延伸” 等步骤进行,基本形成了选题指导课 (选择课、制订活动方案)、 实践体验 (调查研究、 设计制作、 网络探究) 和成果交流型 (阶段性总结、 成果展示) 等几种活动模式。 中英校际连线课程重在借助互联网使两国孩子围绕同一项目进行分享交流;同时尝试将实践研究成果用世界共通、 明了的方式回馈所在社区及更广范围 (如全国、 国际) 产生更为积极、 有效的辐射、 影响; 中德环境教育课程重在和德国环境教育专家进行面对面分享交流,尝试用国际惯例、 准则来科学、严谨地关注、 处理环境问题;“MMUN” 模拟联合国少年大使课程重在参加 “MMUN” 模联浙江峰会、 纽约峰会, 模拟、 体验联合国运作方式和议事规则; 探访式主题游学课程重在到游学地所在学校、 家庭进行访问、 学习、 交流,以微观察的方式搜集、 记录中外文化的差异; 中外文化交流课程则重在使学校社团与国外结对学校社团进行专业的对话、 交流,使学生与到访的外国小朋友 “同上一天课”, 使学生与外教进行多层次、 多角度的交流。 同时, 学校也积极创造条件和平台, 让学生有机会在真实的国际理解教育大环境中去实际运用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从而培植国际理解的态度, 学会与他人共生共存。

(三) 表现性评价导引主题探究学习

依据对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目标的设定, 学校采用过程性、 多元性和表现性的评价来支撑、 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探究学习。 具体表现为:

1. 以过程性评价来记录学习点滴

制定评价表, 编印 “实践探究护照”, 以一本护照记录、 评价、反馈学生在主题探究活动中的情感态度、 合作交流、 学习技能、 实践活动、 成果展示等。

2. 以多元性评价来支持学习实践

评价主体上有学生自评和互评、 教师评价以及家长、 社会评价。 成果形式上倡导多元表现形式: 一是文字表现类, 如 “从……看世界” 主题探究报告、 模联课程中关于世界热点问题的立场文件、某一国家的调研报告, 游学探访主题报告等; 二是艺术创作类,如中英校际连线课程中诞生的艺术发现日记、 中英学生联合发行的明信片、 诗集, 模联课程中所制作的国家展板, “小菱娃游世界” 课程中歌、 舞、 展览、 设计等艺术创作; 三是行为表现类, 如学生参与中德环境教育课程后, 制作产生各种有创意的环保服装, 通过走秀的形式, 向大家直观地表现他们的思想。

3. 以表现性评价来引导学习方向

创造丰富的表现性平台, 如“菱娃游世界” 创意展示会、 G20时装秀、 模联大使新闻发布会、 游学家游学分享活动、 中英、 中新文化之夜等平台, 展示学生对国际理解教育不同内容的探究成果。

四、 小结

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 国际理解意识、 知识、 技能和态度对学生素质发展至关重要。 为此, 我们基于国际化视野, 适时顺势在学校中开发主题探究式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给我们的孩子奠定面对国际风云的基本价值判断和开阔的国际视野, 这是一种未雨绸缪、 实实在在的教育国际化举措, 也是我们学校推进教育现代之路的必由选择。

猜你喜欢
游学世界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游学天鹅湖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华人时刊(2018年15期)2018-11-10 03:25:28
去美国“插班”游学
中华家教(2018年7期)2018-08-01 06:32:22
我家的游学故事
中华家教(2018年7期)2018-08-01 06:32:20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1: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