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创新研究

2019-01-11 20:36范亚丽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范亚丽

受新思潮以及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虽然没有来自成家立业方面的压力,但是在情感、人际、学业以及择业方面也面临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果压力长期积压且得不到排解和疏通,极有可能成为心理问题的易感人群。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有多元化特征,抑郁、焦虑、攻击、随性、作弊、欺骗、偷窃以及厌学思想较为常见。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缺乏说服力,而且与学生需求产生了距离,教育效果缺乏提升空间。我国大数据进入加速发展期,大数据的理念和技术也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拓展了新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国科学院时强调,“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1]。如何抓住发展的时代机遇,实现大数据思维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创新,是新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而借助大数据的特征,通过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多元数据,可以快速高效的促进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实现了获取、存储、管理、分析以及资源共享方面的新效能,是推动高效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

1 浅析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有之义

1.1 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迅猛发展,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节奏也逐渐加快,在追求卓越的进程中心理上和生理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困扰和障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呈现出比单纯的躯体健康问题更突出的态势。大学阶段是稳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果各种心理问题和障碍不能得到及时疏导和治疗,可导致大学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产生,影响社会功能发挥,甚至发展为精神性疾病。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提升应对压力挫折的能力,维护好大学生良好心理状态,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坚实基础,也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创建心理育人新格局的重要保障。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范畴

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过多地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政治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和投入比重较低,甚至将其与心理咨询等同划分,为此教育质量缺少专业性和科学性。现实生活中,社会家庭的压力与个人内心的强烈欲望之间的矛盾促使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多元化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从途径措施还是方法效果上都难以应对和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心理矛盾与价值冲突,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交互融合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随着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频发,使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体现高校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有利于心理品质与思想品质的协调发展,破解了困扰思政教育的难题。

1.3 构建平安校园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引起的自杀、自残、失联及伤人等恶性事件社会关注度极高[2]。倘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事件频发,则不利于平安校园的顺利推进,甚至危害社会的安定与和谐。通过以包容的视角抓好校园网络这块阵地,打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可预防和干预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可实现校园氛围阳光、活泼和奋进的目标。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助于提升学生控制自我情绪,形成理性平和和尊重他人的优点,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最终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2 解析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迟滞因素

2.1 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阶段处于人生发展的十字路口,学生刚刚具有独立意识和思维,但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很容易出现自卑、厌恶的情绪,当现实落差过大时,非常容易冲动,原始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也会随之降低,进而引发逆反、对抗心理。久而久之得不到排解,心理畸形现象不可避免,看待问题就会产生极端倾向。此外大学生受互联网的影响更为明显,甚至被称为“触屏一代”,在网络虚拟空间释放、倾诉和发泄个人情绪,缓解压抑的状态和宣泄内心情感,但存在网络交流占用的时间较多,易对网络产生过度依赖,痴迷于网络世界,出现不同程度的“网瘾综合症”,产生严重心理危机。

2.2 家庭因素

健康的人格塑造离不开和谐的家庭环境。家庭是社会的重要元素,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温暖港湾,很多人的成功都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与和谐的家庭环境。相反,部分家庭因管教过严形成孩子畏惧、依赖、胆小怕事等不良人格。据调查,大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与家庭结构、家庭教育及家庭氛围有很大关系。如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对学生产生心理影响,会延续到大学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由于受早年经历不幸或残缺家庭危机等负面影响,学生敌对、冷漠、孤僻等问题时常发生。此外不和谐家庭以及过分溺爱家庭都对学生的潜意识产生作用,无形中产生过多的心理压力。

2.3 社会环境因素

大学生意识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主流的思想风尚可以对学生产生正能量的帮助,而不良的社会风气以及负面舆论都会对学生产生破坏性影响。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在自媒体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推动下,不良信息很容易对学生产生干扰,使学生出现情绪波动,进而造成沉迷或萎靡颓废现象的出现。

3 研析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大数据优势

3.1 源头:大学生心理健康数据来源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数据调查工作,根据学校的特点以及不同学院专业的实际情况,从而采取不同方式、内容和模式的数据调查。首先,单从组织角度分析可以来自家庭、宿舍、学院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部门。其次,按照数据主体来考虑,数据内容覆盖了辅导员、家长、学生、心理咨询师等等。最后,数据来源的工作也十分复杂,如心理咨询或约谈、心理课程教学、心理活动以及心理普查或测评等。基于此,高校心理健康数据具有来源广泛且内容复杂的特征,通过大数据可以对所收集的调查表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整理,并为接下来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3.2 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反馈

高校心理健康数据内容多为日常性工作实践,如SCL-90症状自评量表、卡特尔16PF测试、社会支持等量表、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咨询记录、学生心理事实材料、学生成长报告、危机评估数据、深度辅导记录、班级晴雨表、学生参加心理活动情况等等。这些真实的材料和记录反映了学生的实际心理健康测量数据,客观反映出大学生个体的心理状态,直接反馈学生正常和异常状态下的数据组合,反馈学生个体异常心理与行为,形成初步判断。通过上述数据,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及时制定相关疏导和干预方案,实现助人自助功能,有效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并为系统的运行带来重要的参考依据,为此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环节。

3.3 结构:大学生心理健康数据类型

在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中,受学情因素的影响,心理健康数据类型也具有个性化和多元化特征。例如:心理咨询记录、图片资源、数值型资源、心理课程学习成绩、深度访谈记录等等。这些数据类型兼具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不太容易分析,而通过大数据能够对数据收集产生更为高效的整理,进而将其应用于学生心理预防或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中。记录文本和数值型资源在大数据分析中是最有价值的,图片资源和视频音频材料起到辅助评估的作用。大量的、多样化的数据能够深入挖掘解学生心理健康的信息,从碎片化的数据中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寻找数据规律,推断发展趋势,为此要有针对性地应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

3.4 速度:大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处理

按照大数据的处理流程,基本可划分为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解释。数据采集是基础,数据处理是关键,高校心理健康数据处理速度体现在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及时反馈上[3]。通过心理咨询或约谈、深度辅导等相关数据可以实时评估心理危机;通过团体辅导、学生活动数据可以实时获取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通过心理测评数据实时反馈学生心理状态;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的大量测量数据,可实时建立高校异常心理状况筛选模型。高校心理健康数据的实时处理能够及时筛查学生个体异常行为,便于及时制定方案,进行有针对性地干预,也就是说,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体现在数据快速处理后有针对性加强教育。

4 厘析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

4.1 理念更新: 依据大数据理念,确立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

数据即资源,是新时代的“数字宝矿”,具有数据体量大、数据类别丰富、数据速度快、数据真实性高的特征[4]。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即云计算等的协同融合点燃了信息新时代引擎,我国的大数据进入加速发展期,大数据的理念和技术也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拓展了新空间。大数据是每个人的大数据,也是每个大学生的大数据。学生打电话、上微博、聊QQ、刷微信,学习需求、生活动态和思想状况,时时刻刻都在不断产生新数据,“堆砌”着数据大厦[5]。理念引领行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大数据理念,积极拥抱大数据,提升对数据的敏感性,主动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心理状态的各种数据信息,善于获取数据、储存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形成大数据思维与习惯,不断提高对大数据发展规律的把握能力,使大数据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4.2 技术驱动:基于大数据思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数据平台建设

大数据以数据化的动态形式展现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规律,以此赋予了我们重新审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崭新视角。如何运用大数据思维,促进大数据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度动态融合,发挥数据的价值,将从数据采集、数据筛查、预警跟踪、主动干预四个阶段建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大数据平台。数据采集,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源头,平台建设的基础,目的是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信息档案。数据筛查,即对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规律进行分析比对,运用数据间的相互关系来进行筛选,这是平台建设的关键。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准确预估,筛查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群体,对于筛查出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学生,表现为社会功能受损不明显,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如及时心理辅导,可有效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心理健康。在实际工作中应注重对数据采集和分析过程的保密,避免泄露学生的信息。预警跟踪,即通过数据筛查阶段获得的分析平台数据,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科学的判断,依据规律进行等级划分,针对学生心理异常数据及时发出预警信息。这一阶段是平台建设的重点。对预警信息进行分级管理,不同级别的信息匹配不同层次的跟踪措施,从而建立健全动态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追踪机制和管理机制。主动干预,是在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开展案例督导和个案研讨,进行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

4.3 模式转化:涵育大数据素养,夯实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基础

4.3.1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得到国家和教育部门的重视,为此高校要认真落实上级的要求,转变以往应付的心理和敷衍了事的状态,集中精力对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进行完善,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者具有责任心、事业心的同时,还具备高素质、高层次的业务能力。与此同时,加大课程体系建设,在教学中渗透辅导,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

4.3.2 构建双重心理健康服务 大学生思维十分活跃,为此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也层出不穷,要想采取相关的措施加以应对,应该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通过提供线上线下双重服务,不仅符合了时代的改革需求,而且顺应了互联网信息需求。在大数据的保障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特征会日益凸显,便于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高校要明晰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所处的困境,教师要善于采取全新的教育思维模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可以安心地选择网络心理咨询。

4.3.3 精准化心理健康建设 在自媒体网络终端日益普及的今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还可以依托媒体平台的微视频学习模式,将其作为理健康教育课堂的主要平台,结合学生心理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这样会实现互动性的教学效果,而且会达成开展工作的精准化和个性化。此外还要普及和宣传心理健康常识,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程能够得到精准化建设。

4.4 规划推进:瞭望大数据视角,营造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氛围

4.4.1 加大心理健康校园网络的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互联网为基础,加大健康教育网络软件的开发力度,针对性地设计网络心理健康评测软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体验相互协调,通过网络进行了解,开展网络心理咨询课程,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倾诉和查询,为学生创造了主动学习的契机,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也能够及时掌握,避免产生各种消极情绪。面对挑战和挫折,大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就会引发心理健康问题,一旦心理健康问题继续延伸,安全压力随之爆发。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学校应该完善心理健康测量模型,确保互联网预警机制能够健全,一旦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事件,就可以及时地启动应急预案,进而采取专业的健康教育引导。

4.4.2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预警防控体系 2018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和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做好对心理危机学生的跟踪服务,注重做好特殊时期、不同季节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6]。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还要继续发挥教育网络体系的作用,确保学校、学院、班级、宿舍的“四级”网络预警防控体系的全覆盖,开展多元化的统一调度管理教育制度,确保分工体系的明确性,在层层推进的战略保障下,学生的心理品质培养势必会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此外,还应该打造心理健康建设的网络路径,借助网络社区、微信群以及QQ群的辐射源,让各种微平台可以发挥其检测和指导的作用,这样有助于学生之间的良性沟通和互动,实现对他人的情绪状态的甄别和疏导,为此会实现朋辈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辐射[7]。

4.5 制度构建:防控大数据风险,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数据安全

通常,数据的生命周期包括数据的产生、采集、存储、流通、应用、销毁六个环节,涉及数据来源者、数据收集者、数据控制者、数据加工者四种主体角色。安全的大数据应用环境需要从各个环节和各主体角色的依法有效监管,共同营造安全的数据应用环境,同时,应适时规避大数据带来的应用风险。依据《纲要》规定,一方面,数据获取时,要完善心理测评方式,优化量表选用,禁止使用可能损害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和仪器。另一方面,遵循保密原则,建立心理健康数据安全保护机制,保护学生隐私,杜绝信息泄露。在平台对数据的自律方面,腾讯公司法务部副总经理王小夏介绍了腾讯“数据有度”的理念,即管理数据有法度、使用数据有态度、收集数据有限度、保护数据有力度、数据服务有温度。也是告诉我们要树立防控大数据风险意识,遵守大数据应用的法律底线。学校应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负责统筹和制定相关大数据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以主体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素养,实时对大数据应用的监督和实施反馈,保障大数据应用心理健康教育安全、健康发展。

总之,在当前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当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提升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以培养出合格的人才,这就需要重视教育模式的改进和创新[8],正确应用现代化教育模式去应对,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稳步开展。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