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市墩头镇双溪小学 许世杰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思考方式有较高的要求,这也就造成了很多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遭受学习方面的困惑,甚至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的数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将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做以调动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教材为基础帮助学生设计出有效的提问问题,并且学生能借助完成自主化的数学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需要具备递进性,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对自身已经掌握的知识激活,从而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对新知思考与探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提升他们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问题设计的中心点设置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对以下三个小问题的设计来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化的数学学习:
1.借助两个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能够拼成怎样的图形?
2.借助两个在大小和形状方面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否将平行四边形拼合出来?如果能够拼合成功,那么拼合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应当如何?
3.借助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你是否能够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
以上三个问题就是具有逻辑性的。第一个问题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独立地完成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拼合,从而对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拼凑过程加以了解;第二个问题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明确掌握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对两个图形的特性加以掌握;最后一个问题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对于借助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能够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方式方法加以明确,同时帮助学生将这两种图形紧密地联系起来。这三个问题的解决过程是环环相扣的,一方面能够使得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能够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高,最终实现数学综合能力的大幅度增强。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引领学生对新知进行建模时,需要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结构进行仔细的研究分析,从而将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寻找出来。将这些问题通过结合点进行串联,通过串联性问题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积极思考,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温故而知新,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在新知模型的构建方面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回顾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推导方法,学生借助这个回顾的过程就能够将数学思想和以往掌握的知识之间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巩固,再接下来教师就可以使用如下几个问题来完成概念教学的串联。
1.拼成的长方体体积和原来圆柱体体积有什么关系?
2.长方体的长、宽、高应当分别对应圆柱体的什么部位?
3.拼成的长方体体积如何计算?
4.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以上案例中,教师设计的四个问题是具有一定的串联性的。 通过问题的不断贯穿结合,能够使学生对抽象形的数学概念拥有更为深层次的理解,找到数学知识的突破点,不断地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优良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思维。
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导向性问题是能够帮助学生对思维进行梳理的有效方法,导向性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将最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题的过程中寻找出来。
例如,在教学“正比例的意义”一课时,就可以选择有关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 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等方面问题进行合理的设置与引导,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到数据所带动的图形变化与规律。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问题的知识点,一方面又能了解到数字乃至数学的神奇,从而增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关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当改变其在教学过程中古板的教育教学模式,选择使用全新的具备创造性的新的方法去学习数学,从而提高学生当下和以后解决数学问题和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借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们完成各种平面图形的展示, 从而拓展同学们对空间的想象力,然后通过创新性问题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1)如果展示的是三角形,那么可以看成上底和下底分别是多少的梯形?(2)如果展示的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可以看成上底和下底分别是多少的梯形?(3)你觉得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存在怎么样的联系?
以上案例中,教师设计的这三个问题是具有创新性的,通过这三个创新性的问题,就能够搭建起学生对各平面图形面积之间联系沟通的桥梁,从而使得他们的自主学习得以增强。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借助使用有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数学学习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数学问题的设计时,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本学情,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效率才能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