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寺巷中心小学 张 晨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不教”,具体就是要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升他们的学习力。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此时正处于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升他们的学习力,那么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乃至后续的人生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如何才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力值得深入探讨。
数学知识诞生并最终服务于生活,或者说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知识,所以除了按照教材上的知识安排开展教学外,还要注意选取一些生活素材来开展课程教学。特别是对于城郊小学而言,教学资源有限,此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就要有效结合学生的思维认知特征,多选择一些贴合他们生活实际的知识,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形象、直观,从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这些数学知识的兴趣,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因此,在开展数学课程教学期间,数学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目标、要求以及学生数学学情、兴趣和爱好等来创设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吸引他们听课的注意力,深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的同时, 提升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认识钟表》和《认识图形》等章节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城郊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积极搜集一些生活中相关的素材,如教室里面长方形的黑板,家庭里面的方形凳子、圆形挂钟以及三角形木块等。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这些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事物或现象,那么可以深化学生对有关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有用性。此外,在现实生活中还包括许多具有价值的数学学习素材,如小学生衣服上面纽扣的形状、尺寸与数量等,或者购买学习中所用铅笔和橡皮等文具的时候涉及的简单数学运算,又或者根据从家庭到学校的距离来确定什么时候该从家里出发去上学等。通过利用这些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和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方面的应用优势非常显著。
从整体上来讲,小学数学学科主要包括四个主要学习模块,即数与代数模块、图形与几何模块、综合与实践模块、概率与统计模块。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城郊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以及问题求解等视角入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确保可以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于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也比较强,尤其是非常喜欢听故事,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些特征,通过借助故事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参与运算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应用故事主体提问的教学方式,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或动画片,将数学运算教学内容和故事与动画等进行有效结合,并为学生设置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比如,在《数一数》这个单元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中的一个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数一数画面中有几只羊。为了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教师可以采取抢答的回答方式,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分配4~5 名学生,让他们比一比看看哪组学生可以最快、最准地回答出有关的数学问题,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也提升了他们的反应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使他们可以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数学问题中来,所以城郊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重视数学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样要重视数学知识的实践运用,确保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有关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他们的学习力。
例如,在学习完《认识人民币》这单元数学知识后,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周末到超市购买文具”的模拟活动,引导学生在购买铅笔或橡皮等过程中的现金支付场景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人民币。又如,在学习《认识钟表》部分数学知识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一个作息时间表,这样可以深化学生对于时间部分数学知识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使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只有通过为学生创设一些应用数学知识的实践机会,才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总之,学习力培养是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个目标,对于学生数学学习乃至后续其他学科的学习会产生直接影响。在实际的授课中,数学教师可以从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入手,基于故事教学,突破学习难点,同时要重视实践教学,确保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