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张浦中学 孙佳丽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类别学生进行不同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初中学生由于性格、学习风格以及知识储备等因素,个体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采用“同评价标准、同目标要求、同进度、同内容”的教学方式,很少能够顾及每个学生,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实施分层教学能有效地应对学生间差异较大的难题,较好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做呢?
在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中,对学生合理分层是前提。学生分层不能简单地以成绩为标准,而要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开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在教学中,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测试、课后交流等尽快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数学基础、智力因素和习惯态度等。为了避免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教师应提前与学生沟通,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知道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只是为了让教学更有针对性。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三层: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基础薄弱,理解能力不强,习惯态度存在问题,无法完成学习任务。B层是学习中等的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理解能力尚可,对数学有些兴趣,学习较为自觉。C层是学习优秀的学生,他们基础扎实,思维能力较强,有较好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及时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必要的调整,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传统的教学目标对每个学生的要求都是统一的,导致优秀的同学“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下”。因此,对教学目标分层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于A层学生,要求使原来不学习的学生能开始学习,原来学习困难的学生能掌握主要的公式定理,学习基本的数学方法,及时完成作业,养成学习的习惯。
对于B层学生,致力于让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能够完成中等难度的题目,重点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上进心。
对于C层学生,要求能深入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所学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对学困生适当放低要求,但这不代表要降低《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基本要求。当然,教学目标也不宜过大,否则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
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最考验教师的智慧。作为教师,我们要将分层教学和集体教学相结合,既能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又能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让课堂教学发挥更好的效果。
A层学生接受新知识比较慢,所以教师在讲授时要循序渐进,穿插着例题示范,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跟上节奏。为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教师要将简单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中等难度的问题让B层学生回答,有难度的问题让C层学生回答。学生回答正确,要给予掌声和鼓励,回答错误,也不批评,予以适当的引导。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得到更多的锻炼。
在数学课堂上,除了全班统一的练习,教师可以额外设置拓展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升自我,也防止他们完成练习后无所事事。A层学生可能无法完成全部练习,教师可以适当降低门槛,减少习题的数量,多关注完成的质量,加深他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在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在班内巡视,分层重点指导。尤其是A层学生,教师不能放弃不管,要耐心辅导,帮助他们完成不难的习题。对于B层学生,教师要点拨他们练习中的错误,指导数学方法。C层学生重在培养数学应用能力,发展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
当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让分层教学在课堂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业分层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学生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层次不同的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
A层学生重在巩固基础,多做一些简单的题目,逐步提高练习的难度。A层学生的作业尽量面批,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督促订正,指导学习方法,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
对于B层学生,在熟练完成基础性作业的同时,提供中等难度的题目,并将难题分解,使他们能够解决难题的部分步骤。教师定时进行3~5人的集体辅导,点拨学习上的共性错误,检查作业、试卷的订正情况,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
C层学生不仅要求他们完成课内作业,还要加深难度,做些课外练习。教师要及时检查,注重个别点拨,锻炼学生解决难题的能力。这样,既不增加A、B层学生的作业负担,又使C层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只评价学习结果、忽略学习过程的做法,而是采取多方面、多层次的评价标准,综合反映学生的数学能力水平。
教师要对预习复习、听课效率和回答问题等情况进行随堂评价。对于A层学生,应多多表扬,比如“你回答得真棒!”“你的作业有进步!”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B层学生,既看到他们的成绩,又要指出不足,比如:“要是再努力些一定会更棒!”“以后订正作业也像今天这么积极就太好了。”促使他们肯定自我、积极进取。对于C层学生,要鼓励,更要严格要求,使他们精益求精,不断超越自我。
其次,测试是检查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为了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测试后评价也要分层。在统一命题的学期测试中,为避免挫伤A、B层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以将试题分为a、b、c三个层次,由易到难,与学生分层相对应,并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划分合格、优秀的标准线,让学生进行自我比较,不为其他同学的高分而自卑,也不为其他同学的低分而自满。
总之,分层教学改变了以往“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做到了因材施教,分层提高,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当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真正落实分层教学仍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不断地学习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