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开发区中学 周冬梅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所涉及的相关问题,了解课程总目标,明确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内容里,以个人或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联系新旧知识体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了解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丰富学生的直观感知,了解新知识对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数学知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更近距离地了解数学,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欲望,对数学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形成基本的数学素养。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概念和方法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数学教学中对新授的知识有深刻、全面的认识,用最简单的方法讲述,扫清学生认知过程中的障碍,再难的内容都有最简单的方法,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学术能力,这也可以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使用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数学运用的能力。思想比公式重要,建模比计算重要。数学方法要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渗透,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用在以后接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渐削除对数学的畏惧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逐渐形成数学素养。知识的取得是暂时的,而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是长久的,使学生受益一生。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这种养成教育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尤为重要,小学数学教育就是从生活中的实例开始的,这也为培养数学素养起了良好的开端,完全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数学学习模式及运用模式。在这个阶段,我们正好可以培养孩子的数学感觉,让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形成一种习惯,提高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喜欢上数学。到了高年级,学习任务加重,数学开始了机械化做题,有的孩子跟不上节奏,便开始了分化,数学也只有知识而忽视了能力,这时我们不妨停下脚步等一等,看看他们会什么,降低点要求,也许他们对数学就不是那么害怕。任何人都要有适应社会发展的数学素养,他们也需要,给他们点鼓励,让他们有自信,让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充分的发展,他们的能力有差别,但他们的自信是一样的,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谋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的教育要体现公平、公正,让每个孩子在学校享受快乐、有收获的教育,不仅体现在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更要让每一名学生各方面素养得到充分的发展,教育也为社会的和谐出份力,尽份责。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智力的核心,是人智慧的集中体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在教学中,探索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还有助于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有效提高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知识,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学习,在此过程中全面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以及核心素养,而且教师在为学生进行教学之时也要充分注意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思考,进而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方法来解决,拉近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例如我们可以用概率来计算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彩票中奖,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意识,多参加社会实践,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了解更多现代数学的概念和思想,提高数学的悟性和数学意识,培养数学思维的习惯。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有所提升,要求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之时,可以有效提高自我的核心素养,故而教师在为学生进行教学之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思路,改变传统的题海战术,在为学生进行教学之时不仅仅注意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而是要聚焦于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思想,在为学生进行教学之时可以采用生活导入式教学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行高效学习,并在课堂上有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等核心素养都可以得到提升,进而促使学生可以得到全面化的发展,并符合现当代社会对于中学生提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