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净慧体校 何秀祝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已有知识储备,促使其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与思想,并从中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掌握数学学习的主动权,积极地开展数学观察、猜测、推理、验证以及分享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并将其内化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形成自己特有的数学学习策略。所以,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小学生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要注重对其数学活动经验的养成。
1.个体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活动经验培养,要立足于小学生的数学基础储备及其认知规律开展。教师应正视并尊重不同学生所存在的个体性差异,他们对于数学活动的材料的加工方式也是各具特色。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时,要注重学生个体数学知识的储备、数学技能的应用以及数学思维的发散性,促使小学生构建清晰的数学认知体系,强调数学活动经验的个体性。
2.动态性。深厚的数学内涵与智慧,都是在数学经验的不断积累中获得的。因此,活动经验的养成,实质是一种动态发展过程。数学教师在引导小学生观察、研判、总结以及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经过反复实践,在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思辨能力的同时,获得修正性经验增长,但绝不是单一的经验累积。教师在这过程中还要注意,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的整个动态过程,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3.综合性。小学数学活动经验是将数学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相结合的活动经验。在其培养过程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及时了解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情况,而且要组织小学生定期开展个人学习经验分享会,通过师生间良性沟通互动,实现活动经验的进一步提升。
4.实践性。人的经验都是从反复实践中获得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活动经验,要注重实践活动的渗透,通过分析、整理相关数学实践资料、经验,并对其中的思想活动进行总结、概括,帮助小学生理解、掌握抽象化数学知识的本质,真正将活动经验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储备。
1.激发小学生的数学活动动机。数学活动经验具有亲历性与体验性两方面本质属性,基于这两方面特性,数学教师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必须提升数学课堂的活跃性,让学生以积极、饱满的状态进入数学学习中。同时还要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已有经验,创设生活化的活动情境,才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欲望。而数学活动情境,不仅包括小学生已有经验情境、数学实际问题情境,还包括借助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所创设的数学化情境。所谓数学化情境,是指运用数学语言、思维以及方式方法,解释、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并从中组织、整理数学规律。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数学活动情境的构建,将模糊的数学知识变得清晰,将抽象的数学内容变得形象,从而实现活动经验的提升。
2.小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养成策略。学生的数学活动过程包括建立对数学活动的初步认知、发现其中数学问题、分析探索数学问题等等。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小学生能够获得各种不同数学体验与发现。正是基于这些体验与发现,小学生才能够建立对数学工具的利用意识,并将其在具体生活现象中充分运用;同时还可以帮助小学生掌握具化数学问题的方式以及简化数学对象的表达方式,并最终让小学生领悟思考数学问题的不同角度与方式。而上述所有内容,都是小学生在探索数学问题过程中所积累的活动经验。
教师需要注意,要想激发小学生参与活动经验探索的积极性,首先要把握好以下两方面:其一,具备充足的活动时间。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是基于已有活动经验,对其进一步反思、评价、内化并最终实际运用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巧妙地选择数学活动方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获取活动经验;其二,为每位学生提供公平的活动机会。在开展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探索的机会,并能够从中获得活动经验,而绝不能只偏向成绩优秀的学生。
例如,“鸡兔同笼”是小学数学学习中最为常见的问题。针对这一类型的数学问题,教师就可以引导小学生开展举一反三式的探索活动,并顺其自然地引入“龟鹤同行”的数学问题,帮助小学生在反复的数学实践中,总结、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不同角度;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数学知识,教师还可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对数学学习重点与难点进行交流、互动,分享彼此的数学学习感悟,对于具有别出心裁解题思路的同学,教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活动经验的积累。
3.数学活动经验的系统化形成策略。数学活动教学的真正价值,绝非只是单纯地为了活动而开展数学活动,而是让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探索数学知识,并最终掌握创造数学知识的方法,从中体验到科学的数学方法的内在价值,从而培养并发展其数学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的研判、反思以及总结等活动,能够帮助小学生理清数学思维与数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发散数学思维,形成系统化数学活动经验。
需要注意的是,系统化活动经验的获得,绝非只是单纯的回忆活动过程,也不是利用数学符号想象数学活动的具体过程,而是对数学过程的进一步提炼与压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活动经验更高水平的重构,也就是活动的内化过程。例如小学生在学习“加法运算定律”这部分内容时,所开展的数学化探究活动,要充分领会这一活动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体会之前在学习“加、减法的意义”过程中所掌握的加法运算方法,回忆起加法的运算方式。掌握这一数学思想后,再将这种数学转化思想运用于加法运算定律中,开展对加法运算定律的探索活动,最终得出加法运算定律的学习方法。
显而易见,上述一系列探索活动,并不只是单纯回忆、反思、总结以往的活动过程,而是真正实现了数学活动经验的内化。如此一来,才能真正实现小学生活动经验的系统化培养与发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的实践与实际运用能力做出了明确规定与整改标准。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讲,要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科学地设计、组织小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知识实践活动,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数学实践机会,让小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得以启发、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