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德惠市第二十九中学小学部 杨晓雪
班级这个整体对于刚进入体制化管理的学习环境的小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极其重要的,这时班级公约就可以发挥作用了。下文将就现阶段班级公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公约制定与实施的解决方案,以促进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1.班级公约的制定过程不够民主公正。现阶段的小学班级公约目的性太单一,仅仅是为了维护班级的秩序,且大都是由教师一人制定,学生基本没有参与班级公约的讨论的机会,甚至没有质疑的可能。班级公约只是站在老师的角度进行考虑,很少听取学生的意见与想法,所以教师忽略某些关键的地方也在所难免,但这种做法是很不民主的,剥夺了学生发言的权利。另外,这些班级公约不合理的地方,老师没有考虑到的地方,得不到及时的纠正,也只有在出现问题之后,老师才会重新考虑班级公约的合理性,这对学生来说也是很不公平的,毕竟班级公约的真正践行者是学生本身。
2.班级公约的具体实施缺乏管理机制。良好的监督机制是班级公约顺利执行并发挥作用的保障。但是现阶段的班级公约管理机制并不完善。可将目前的监管机制分为三类:班主任监管、班干部监管和值日生监管。以上三类监管方式都存在着些许不足。
首先是班主任监管,虽然班主任的严厉监管可以促使班级公约得到较好的管理保障,但是长期的严厉监管,只会让班级公约成为不可逾越的、古板的“班规”,违背了班级公约的初衷。学生面对班主任的监管,长期处在压力下,也会产生厌烦和抵触的心理。这种监管制度将对学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也不利于班级公约的健康发展。其次是班干部监管,学生监管会比老师更加亲近,但是也容易出现班干部滥用“特权”的情况。加上班干部的经验不足,在日常的评价与打分方面难免出现有争议的地方,因此容易导致同学之间的纠纷,且班级公约的公平性也得不到保障。最后是值日生监管,这种监管制度考虑到了让每一个同学参与到班级公约的监管制度中,确保了打分的公正,但是由于监管者能力的不同,监管的标准也会参差不齐,最后还是无法确保管理的公平。
3.班级公约的可操作性差。部分班级不够重视班级公约,直接将校规或者学生行为规范手册作为班级公约,导致班级公约没有起到其特有的作用。校规和学生行为规范手册等往往是大范围的概括,具有普适性,内容与班级公约相比较为宽泛,不够具体详细,对于不同班级出现的问题没有针对性,加上语言往往生硬,不够贴近学生的生活,缺乏指导效果。在某些问题上,这些规定也只能告诉学生是对或是错,却无法指导学生如何去改善。
班级公约的关键在于“公”,即公平公正。它是班级群体成员为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而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努力,最后共同达成的约定。班级公约的制定绝不是敷衍枯燥的。我们不仅注重制定的结果,更注重制定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是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思考,学会团队合作和增强班级凝聚力的良好契机。作为教师,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通过多个途径去践行这一有着明确教育目标和重要意义的教育过程。
1.鼓励学生参与到班级公约的观察过程中。班级公约的制定不是凭空想象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问题,并根据具体问题来制定具体的班级公约,最后解决问题。比如,在班级公约制定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去发现班级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并记录下来。一段时间之后,教师通过开班会的形式,发放问题调查表,收集学生发现的问题。在调查表中,学生可以具体地描述问题以及问题表现人数,甚至可以备注自己对问题的简单分析。最后,教师可以表扬发现问题最多、最细心的学生,进一步鼓励大家去发现问题。
2.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会更加有活动的参与感,对于自己也是班级不可缺少的一分子的意识越来强,对于班级公约制定的兴趣会越来越大。学生在最后也会明白班级管理不仅是班主任和班干部的责任,而且是每一个同学的责任,每一个同学都应该为班级的建设出一份力,成为集体的一部分。
3.引导学生加入到班级公约的制定讨论中。在发现问题的工作告一段落之后,接着就要进行问题的总结与整理分类的工作。首先是汇总大家的问题,然后老师组织课下学生分组对资料进行分类。比如,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并选出一名组长、一名记录员和一名统计员,其他学生在小组长的安排下进行分类工作。具体就是组员将相同、相似的问题放在一起,统计员负责统计出现的次数,记录员进行表格的抄写与记录。
小组工作结束后,教师将所有小组的问题进行汇总,做成最终的表格,并反映在黑板上。学生和教师在课上根据学生行为规范守则一起讨论将不同的问题进行归类,比如课堂纪律类、课间纪律类、生活卫生类、班级清洁类、文明礼仪类、学习习惯类等等。分类完成后,对问题进行适当的删减。那些一次性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可以不纳入班级公约的考虑范围,尽量简化班级公约的内容,因为班级公约主要是针对学生容易反复出现的问题。
最后,就是班级公约的具体编写阶段了。这一阶段,教师也算一分子,但不能过于干涉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根据分类整理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用自己的话去编写班级公约。每写一条约定,老师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然后作为集体的一分子进行投票,只有三分之二的人数表示赞同,那条约定才能通过。在公约制定结束后,老师将最后的结果汇总排版,完成最后的制定。
4.在班级公约的宣传中加入游戏元素。为了防止公约成为一纸空文,教师除了可以将大家一起制定的公约成果打印发给每一个人,并在教室醒目的地方贴上公约,提醒大家自觉遵守,也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去学习班级公约。比如可以在班会开展班级公约知识竞赛,题目由学生们预先准备,通过抢答的方式回答班级公约的相关问题。答对者可以获得老师的小奖励,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去展现班级公约的内容,作品在班级的板报上进行展示。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只起到辅导的作用,提供学生们自我展示的舞台。
1.加强班级公约的监督管理。班级公约的监督管理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并不是老师一个人或者班干部几个人的责任。可以根据学生的想法进行班级公约监督管理的排班,按照排班的顺序进行管理,使得人人都有事做。每隔一段时间对值班同学进行换班并对其工作进行评价,表现优异的同学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这种制度可以增强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同学之间互相制约,也可以减少值班同学工作不负责的现象。
2.注重班级公约的适时改进。养成一个好习惯的时间是三个月,因此在学生完全适应现有的班级公约之后,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班级公约进行适当的改进。在三个月的实践中,发现班级公约不完善的地方以及新出现的问题,然后在以后某一时间,进行班级公约的修改,提出更高的要求,使班级公约发展到下一阶段。
3.培养学生的自主约束能力。班级公约的核心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监督管理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关键在于学生发自内心去遵守班级公约。通过班级公约,创造好习惯养成的氛围。教师在班级公约实施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经常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表扬,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综上所述,班级公约的制定与实施需要所有学生的参与,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让班级公约发挥最大的效益。当学生从被动地遵守转换为主动地维护时,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将得到很大的提升,班级的自主管理工作也将更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