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德惠市升阳中心小学 黄文华
新课改明确指出:小学教学需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教师在学生展开学习时,需要充分优化自身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构建出和谐、快乐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遨游在知识海洋中。教师更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响应我国教育改革的号召,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构建出快乐式教学,从而开展高质量的数学教学活动。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教育行业有了新的要求:教育行业需要将育人为本当作教育事业的基本要求,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对其进行指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学校需要将推动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当作学校工作的出发点以及落脚点。在素质教育开展如火如荼的当今,数学教学课堂需要重视快乐式教学,教师需要最大程度地活跃课堂氛围,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热情。
教师开展快乐式教学能够大幅度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做到利用最少的时间以及精力使教学活动产生的效果最大化,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发展空间。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有效果、有效率以及有效益。教师对学生进行快乐式教学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愿意主动去学,而教师对其进行高质量的教学引导,最终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
小学数学学科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对数学产生的印象就是单一的数字、符号以及计算公式,很难对其产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转换自身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快乐式数学课堂中能受到教学环境氛围的影响,对教师讲解的数学知识产生好奇心。学生经过教师的积极引导,能够在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对数学知识展开探索,对现存的知识内容产生思考,最终高效掌握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因此,教师需要时刻保持精神饱满的状态,并通过幽默的教学语言带动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高涨,在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时产生新的感悟,并推动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教师与学生经过快乐式教学活动,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学生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通过与教师的沟通以及引导能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感受到更多的学习乐趣,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
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索,而充满趣味性的数学问题能够让学生进行更好的探索行为,学生利用自身的数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数学课本中的趣味性,对学生提出趣味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探索问题解决方法的同时也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时,首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几分之几”的含义,教师则可以根据这一内容对学生提出趣味问题:今天是小红的生日,小红的爸爸妈妈为庆祝小红的生日买了一个大蛋糕,小红的妈妈将蛋糕分成了四份,爸爸和小红各吃了一份。同学们,那么现在蛋糕还剩多少呢?小红和爸爸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呢?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这一问题,对数学教材进行分析、研究,逐渐掌握了什么是分数以及“几分之几”的含义,最终成功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自主探索,能够发展自身的思维逻辑能力,并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中。
小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教学内容加入部分游戏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并激发学生对数学课堂的热情。比如,教师在讲授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课程时,为了让学生可以深刻掌握“分”的教学内容,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跳绳比赛,看看哪位同学在一分钟内跳得最多。学生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一分钟的时长以及“分”的含义。此时,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将简单的时间认知逐渐转化成数学知识的认识。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也让学生的身体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除此之外,教师在将数学知识结合到游戏中时,需要不断创新,便于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不同及其中蕴含的无穷魅力,最终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构建出快乐式的数学教学。
综上所述,快乐式教学属于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并不需要教师消耗大量的精力对数学教学进行更改,教师只需要转变自身以往的教学方式,并根据小学生所具有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创建适合其的快乐式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在教师创建的快乐式教学课堂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逐渐对数学知识产生一定的好奇心以及学习兴趣,从而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以及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最终发展成高素质、高能力的综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