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梦溪学校 仲其胜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题不仅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能力等。学生在进行应用题解题时,要开动大脑,将所学基础知识灵活串联到一起,对于提高学生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应用题题干内容多,很多初中生无法捕捉应用题题干中的重点,失去解题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应用题教学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当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时,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会轻松许多,对应用题的训练也不会产生排斥心理。如果教师在课堂中只是选择单纯地讲授解题技巧,这样学生不能彻底理解应用题的内容,也很难引导其对数学产生兴趣,对应用题产生兴趣。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要为学生创设符合题目的教学情境,与学生之间也要保持密切的沟通,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知识讲解,学生的理解能力便会得到提升,课程效率也会得到突破。当今数学教师在讲解应用题时,要从实际出发,将研究的问题融入现实生活中,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例如:小红家与学校相隔3.8 千米,有一天小红起床晚了,她走到一半发现还有10 分钟就要上课了。小红不想迟到,那么后一半路程需要用什么速度前进?这道题是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学生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如果让学生阅读题干进行解答,可能学生就失去了解题的兴趣。但是,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简化应用题资料,学生能够轻松理解问题的意思,教学效率就会有效提高。
学校生活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教学的辅助,要保证学生能够动脑思考,主动探究。因此,教师不能占用所有的课堂时间,一定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空间,让其回顾教师所讲授的课程重点,加深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答案,也可以组织讨论小组,认真回答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学生畅所欲言,有助于其思维发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状态,对于积极思考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也要引导在讨论环节中沉默寡言的学生,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课程中,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例如:小王从家到学校的移动速度是8km/h,他打算在一定时间内赶到学校。当他离学校还有1.5km 时,小王改变了想法,改变了自己的移动速度,以6.5km/h 的速度向学校移动,他在预期时间半小时之前就到达了学校。那么,根据给定材料,是否可以计算出小王家和学校之间的距离?小王之前预估多久能到达学校?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点拨,当学生有了解题思路之后,便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讨论,自主探究。学生能够掌握解题方法,后期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也会迎刃而解。
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掌握解题技能,为学生解题提供想象的空间。然而现阶段初中生的思维较为局限,数学知识储备环节较为薄弱,基础知识掌握不好,无法构建完美的数学模型。因此,教师在进行建模教学时,要注重解题方法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建模方法,不断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只通过计算得出答案,要学会构建数学模型,学会用多种方式解题。
例如:大国家正在装修,大国的爸爸让大国去商店买照明灯。商店里有售价2 元的100 瓦照明灯,售价32 元的50 瓦节能灯。这两款灯的照明效果相似,使用寿命相同(3000 小时)。已知大国家电价是0.5 元/千瓦时,那么大国买哪一种灯最合适?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前,要帮助学生解读题干,为学生讲解节能灯和普通照明灯的区别,让学生找到耗电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当学生能够理解题目内容时,将灯的使用时间当作未知量x,学生便能轻松地列出不等式:2+0.1×0.5x >32+0.05×0.5x,由此得出答案。教师可以开展专题课程,增加对学生的训练量,在练习的过程中锻炼学生解题思维,进而帮助学生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技巧,突破应用题学习瓶颈,提高其数学成绩,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综上所述,想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面对数学应用题的解题速度,就要求当代初中数学教师在授课时结合现实生活,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课堂利用率。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找出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将课堂交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开发学生大脑,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