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石化第一小学 金立卯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教材分析】
教材呈现的内容主要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一些物品,通过分一分、摸一摸、玩一玩、搭一搭等活动,逐步让学生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基本特征,并且能分辨出生活中的这些立体图形,这是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开始。逐步引导他们将已有的感性经验进行抽象,这对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非常重要。在低年级加强对各种形体的直观感知,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将为后续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学情分析】
认识图形是学生认识几何体的一个情境载体,孩子们在入学前对生活中的这些物体的形状叫不出它们在几何中的名字,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大多数孩子能分辨出这些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状不同的图形的名称以及初步了解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是这节课需要探讨的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看一看、摸一摸、猜一猜等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3.能正确识别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4.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四种基本的立体图形。
2.在生活中逐步抽象、辨认出基本的立体图形,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学具准备】
师生分别找一些不同形状的盒子、相机、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1.谈话交流: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袋子,装着些什么呢?一起看看(出示袋子里的磁带、笔盒、固体胶、球、骰子、魔方)。
2.巡视学生学具,选择部分学具作为教师的教具。
你们也带来了哪些物品呢?放在桌上,让老师看看。师巡视,如果有孩子带来的物品比较多,师就借一点放在讲台上。
过渡语:很高兴我的讲台上有了这么多的物品,有你们的功劳。
【设计说明:对于刚入学不久的孩子来说,很多习惯需要老师耐心引导。在课一开始,老师便巡视孩子们的学具准备情况,并让他们将多带的物品与老师一起分享,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老师讲台上的物品丰富了,并为接下来的分类环节和认识立体图形提供了素材】
(1)说感觉。
看到老师讲台上摆放的这些物品,你感觉怎么样?(乱、看着难受)
(2)给建议。
怎么办呢?你能给我一些建议吗?(分类摆放)
(3)说类别。
【设计说明:动手操作前,教师先引导孩子们进行思考,培养先思考再实践的好习惯,对于刚入学不久的孩子尤其重要】
(1)分类标准。
按什么来分类呢?你们将自己桌上的物品进行分类,老师学一学。
(2)学生活动,师巡视,并选择一些学生的分类进行拍照。
(3)集体汇报。
师将拍下的照片在实物投影上展示。
(4)看一看,说一说。
他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圈出同类。多交流一些孩子分类的照片。(5)再次分一分。
学生指挥教师操作,把讲台上的这些物品按照形状的不同进行分类。
【设计说明:通过让学生指挥老师将讲台上凌乱的物品进行分类,再次巩固了新知,激发孩子们学习热情,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老师在巡视时随即用相机拍下学生有特点的创作,为接下来的全体交流提供了更多、更广的真实的交流素材,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揭示概念
你们将老师讲台上的物品分成了四类,在数学中,我们把这些形状的物品称为“图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你们想认识哪一类的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认识四种图形,并板书出四种图形的名称)
【设计说明:根据孩子的意愿,自主认识图形,由会的孩子教不会的识认,在集体遇到问题时,教师适当引导,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1)看一看、摸一摸。
你可以用眼睛看一看,也可以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的感受,谈一谈这些图形长成啥样。
(2)说一说、指一指。
你们说出来自己心目中的四种图形的样子,接下来,我说图形的名称,你们指这些图形在哪里。
(3)想一想、收一收。
①收自己的学具。
我们来玩送图形回家的游戏,我说到哪种图形,你们就把它们收到自己的塑料袋中,同桌相互监督,看谁送得又对又快。
②送所借图形回家。
刚才你们借给老师的图形,你们说出名称,我将它们还给你们。
【设计说明:在充分地观察、操作中,孩子们才能积累和形成对物体的感受,所以本环节设计了大量的活动,如: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收一收等,在亲身体验中获得对不同形状物体的充分感知。看似简单的活动,实际上培养了孩子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整理等好习惯】
师给出四种图形的立体框架,放大、缩小或旋转,让学生认一认。
【设计说明:给出立体图形的框架辨认图形,将这些立体图形放大、缩小或旋转,让学生认一认,使得学生的思维不受局限,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在各式各样的“玩”中,孩子们了解并喜欢了这些立体图形】
1.“神奇的口袋”——师遮住物体的一半,学生猜一猜。
2.按照老师的要求摸出对应图形。
3.学生描述摸到的图形,其他同学猜一猜。
【设计说明: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演示,让学生明确游戏的规则,领会合作的要求,开展有效的合作活动。学生在观察、推理中运用了所学知识,感受到数学的神奇和魅力】
愉快的一节课快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在生活中找一找四种形状的物品并和父母介绍,拍视频上传班级群。
【设计说明:设计多样化的有趣的课外作业,架起了家校沟通的桥梁,搭建学生相互学习的平台,大大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