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县教育局局长 许俊良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使命和机遇,我们这代人赶上了精准扶贫,能够亲身参与扶贫,为群众办点实事、办点好事,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我县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路走来,感受颇深。
教育扶贫是整个扶贫工作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教育均衡内涵发展为教育扶贫取得成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为推进教育均衡内涵发展,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5.13亿元改善办学条件,全面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山区寄宿制学校建设、义务教育学校三年行动、教学装备购置、厕所改造提升等专项计划,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二是强化师资补充,夯实学校持续发展基础。2015年至2017年,我县共招聘教师834名,其中特岗教师560人,充实了贫困地区师资力量,优化了农村学校师资配置。三是创建特色学校,提升内涵发展水平。在全县学校普及诵读《弟子规》、播报天气、手绘中国地图三项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通话水平、口语表达能力和肢体语言表现力等综合素质。各学校还结合地域历史、地理、文化特征,推动学校特色建设,使全县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增强了学校办学吸引力,很多山区学校基本消除了片内学生外流现象,有效改变了社会上固有的“越偏远的学校学生越少,越偏远的学校学生素质越差”的观念。
教育脱贫工作离不开各部门、各乡镇村的支持,我们加强与县民政、残联、工会、妇联、团委等部门联系,争取广泛力量促进工作开展;加强与各乡镇村联系,按乡镇村部署做好入村、入户、村镇档案核实完善等工作。
我们开展了教育系统“扶贫大家访”活动,要求老师们要具备最基本“三心”,即对人类文明要有敬畏之心,对待父母要有孝敬之心,对待弱势群众有怜悯同情之心。我们动员教师走进贫困学生家里,看他们的生活环境,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切身感受贫困户艰难生活,从而有效激发起教师的责任感,让教师真正理解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重大意义,让教师真正意识到“国家贫困、匹夫有责”,而作为教育人,更是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扶贫逐渐由“要我干”变为“我要干”,由“我要干”变为“我参与,我幸运”。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广大教职工牺牲课余时间、节假日,白天入户走访,晚上整理数据,感人事迹不断涌现,这些教师真正把心放在扶贫上,把贫困学生放在心上,是最可爱、最值得尊敬、最应该感谢的人。
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成效显著,这给我们的教育改革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借鉴,即“谋事要精,干事要准”。今后工作中,我们也应该以“精”字当头,“准”字为先,切实增强项目建设、安全管理、课程改革、特色创建等各项教育工作举措的针对性,推动教育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