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芳
【解读】
童话是一种以儿童为阅读主体的文学体裁,它常常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夸张、拟人等手法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社会生活,让学生明白真善美和假丑恶,滋养心灵,陶冶情操。
《七颗钻石》这篇课文是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一个小姑娘抱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的故事。小姑娘的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语言生动,情节曲折,告诉人们: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爱心为世界创造了奇迹。爱心就像钻石、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基于此,《七颗钻石》一课的教学价值可以为:(1)感知全文,紧扣“变”字,把握故事内容;(2)品味语言,感悟主题意蕴;(3)发挥想象,学会表达。有了这样的价值考量,教学中就要找准童话故事的要点突破,层层深入,实现童话类文本的教学价值。
童话不同于别的体裁的文学作品,它的语言生动活泼,符合小学生的语言习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带到童话的世界中。童话般的意境中,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读童话,感知故事的大意。读通读顺课文后,着重让学生读读课文的2、3、4自然段,课文的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故事的“神奇”,是什么让水罐发生着一次又一次神奇的变化?充分利用这一抓手,把整篇课文的学习和整个课堂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再重点关注文中直接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用图画一画,文中的水罐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
《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有着很深的道德内涵,寄托着作者追求“善”和“美”的道德理想。在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还要能透视文本的意义。儿童的思维明显带有童话特点,童话的幻想性和强烈的游戏精神能满足儿童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的需求。教学童话故事,就要遵循这一特点,充分利用童话的幻想性和游戏精神,摈弃对故事的理性分析。在感知故事情节后,发挥想象,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深入小姑娘的内心,进一步体会故事给孩子的道德影响。角色替换,模拟中体验。通过巧妙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替换故事中的主人公,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把童话故事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表现出来,情感出于内心,而外显于动作。这样的换位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童话之中,成了童话中的一员,体验到童话中人物的情感,使课堂充满情趣,这种体验是阅读学习活动所不能达到的。在教学《七颗钻石》这一课时,可以和小姑娘角色替换。
环节一:小姑娘,你当时出去找水容易吗?哪里可以看出来?在找水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小女孩去的地方,找水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从而来理解小女孩对母亲的孝顺和爱。
环节二:开记者招待会,采访小姑娘:当时你自己渴吗?那为什么还把水分给小狗,甚至分给陌生人呢?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走进小姑娘的内心深处,体会她的善良和对别人的爱,而这种爱创造了奇迹。
小学生思维发展处于想象力“敏感期”,在阅读童话故事时,在想象的世界中遨游,为文中的主人公或悲或喜,或打抱不平,或对课文后的故事的发展充满期待,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椐学生的这些特点,抓住教学契机,巧妙引导,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让他们续编、改编童话故事或独立创作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许多童话的结尾言已尽、意未尽,于是我们可让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顺着课文的思路继续写下去。学完了《七颗钻石》这一课后,可引导学生写写有了水后,地球发生了什么变化,写出地球生物欢天喜地的场面。以童话续编为起点和铺垫,然后才能水到渠成地让学生自己编写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让他们以现实生活为蓝本,以教材为依托,不受客观中的“不可能”的限制和束缚,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心灵在童话世界里翱翔,完全地释放他们的童真,真正体会创作的乐趣。
通过课内阅读内容和方法的回顾,感受童话角色鲜明形象,初步感知写作手法,再课外迁移相关群文的阅读。具有结构性的文本是土壤,给学生广阔的视野;群文阅读和写作,语言文字是根须,可让学生反复咀嚼和品味。选择相关联的文本,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教学拓展时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就这篇课文的教学而言,可选择相关联的《七色花》,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选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部分,与精读课文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是培养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载体,再加之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外迁移的对比阅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鲜明的人物形象,体会回环反复的情节对童话的表现力,明白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深刻道理,让学生将精读童话的方法策略进行实践运用。
【策略】
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类文章的兴趣,才能挖掘他们深藏于内在的无限潜能。童话,稚气童真的语言,色彩明丽的配图,精彩纷呈的内容,扣人心弦的情节,无一不深深吸引着学生的目光,触及着学生的心灵。
学生乐于读童话故事,童话故事中节奏鲜明、语言纯美、感情真挚的语言本就十分适合学生朗读。对于每一篇课文的学习,读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中年段的童话教学,可以抓住童话的主问题,带着问题思考,感受情节变化,整体把握故事内容。先引导学生浏览文章,从故事的发展顺序中理清思路,提取故事的要素,形成对文本的初步理解,理清情节。再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复述及生动讲述故事的能力,使文章语言内化。
让学生进入情境,充当角色,让学生充当文中的角色,体会故事表现的思想感情。如上文中,让学生想象故事的环境,体会小姑娘的内心,进而更深一步体会小姑娘的爱心。像这样的方法在童话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许多童话的结尾言已尽,意未尽,于是我们可让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顺着课文的思路继续写下去。也可以模仿文本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着编童话故事。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阅读去发现童话中故事的情节确实出现了多次反复,段落的模式甚至标点都与前文非常一致,反复结构非常明显,故事十分有趣。在有了发现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模仿着创编一个相似的段落,从微写作开始训练起,学生感兴趣、易上手,有了这样的创编训练,学生的语文素感和写作水平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童话,是学生最喜欢读的故事,只要在教学中选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定能让学生亲近童话,走进童话,享受到童话的乐趣。浸润童话,享受阅读!
资料存盘
童话是一种比较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体裁,它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
童话一般有拟人体童话(代表作如《木偶奇遇记》)、超人体童话(代表作如《巨人的花园》)、常人体童话(代表作如《皇帝的新装》)、知识体童话等等。阅读时,要深入作者幻想的世界,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有的童话在文章中借主人公之口或用总结性语言把要说的道理直接说出来了,有的则须认真阅读理解,深入分析文章,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因此阅读童话时,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领悟生活真谛。童话这一文本体裁体现出独有的特点:想象丰富、情节曲折、手法夸张。塑造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同时也表现了深刻的道理或表现了美好的愿望。想象是童话的主要特征,能够吸引儿童的阅读兴趣。这些充满童真童趣的故事是小学生阅读课本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