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妆淡抹总相宜
——《扁鹊治病》(同课异构)教学对比与反思

2019-01-11 16:14陈晓霞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蔡桓公结合点扁鹊

○陈晓霞

【案例甲】

一、全心品读,感悟寓意

师:在这个寓言故事中,有三个耐人寻味的角色,你们发现了吗?谁来说一说?

生汇报交流三个角色。(扁鹊、蔡桓公、近臣)

师:我们先走近文中的人物,从字里行间体会三个人物的不同特点,可以用文中的词概括,也可以自己概括。

师:扁鹊的特点藏在他对蔡桓公病情诊断的三次劝告中,请大家细细品读体会。

师:(出示并完成填空)蔡桓公浑身疼痛,想起扁鹊此前的话,心里感到_____________,因为他终于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生交流)

二、以读促读,收获心得

师:扁鹊临行前的一番话说得多好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皮肤病用热水敷……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师:蔡桓公的悲剧结局只是因为他自己造成的吗?如果不是,你认为还有谁?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蔡桓公?

师:蔡桓公本来是幸运的,他身体里的小问题被扁鹊诊断出来了,并且能够很快治好;蔡桓公又是不幸的,明知自己有病,不是积极配合,而是讳疾忌医,最后医生也“无能为力”,自己命赴黄泉。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又有什么新的认识?(生写后交流)

三、拓展延伸,群文阅读

师:刚才我们一起走进故事,认识了两个角色,通过阅读,体会到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从中还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教师板书:1.找角色 2.概括特点 3.明白道理)

师:这里还有两个有趣的寓言故事,想不想用这种方法试着读一读?听清楚要求:读完两个故事后,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男同学重点填写《买椟还珠》,女同学重点填写《滥竽充数》。

(生分组阅读《买椟还珠》《滥竽充数》并合作完成表格汇报交流)

【案例乙】

师:课文中的三个角色分别是扁鹊和蔡桓公以及蔡桓公的近臣。

师:如果按照主次来,谁是主角,谁又是配角呢?再进一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生:扁鹊是主角,蔡桓公是次主角,蔡桓公的近臣是配角。和文章主要内容密切相关的就要详写,关系不大的就可以略写了。

(教师板书:描写有详略)

师:有人说“蔡桓公的近臣”就是打酱油的,在文中完全可以去掉,你同意吗?

生:不可以去掉,“蔡桓公的近臣”虽然写它的文字不多,但它的作用可大了,通过他的出现,把扁鹊和蔡桓公这两个人物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把蔡桓公对待扁鹊前后的态度进行了对比。(教师板书:“角色有对比”)

师:这里有几组对比段落,体会“角色有对比”的妙处。(略)

师:扁鹊被誉为一代神医,是有真才实学还是浪得虚名?为什么?(生交流)

生:我觉得扁鹊被誉为“神医”是名副其实的。他对蔡桓公病情的诊断,在故事的后续中蔡桓公出现了相对应的病情症状体现。

师:此时我们能找到这篇寓言的第三个密码,就叫“情节有照应”。(教师板书)

【反思与总结】

细细回味两次不同的设计,均为我们呈现了群文阅读的读写结合最佳切入点的寻找方式。

“案例甲”中,教者带着学生总结学习寓言的方法:找角色;概括特点;明白道理。因为读的充分,所以学生在进行群文阅读训练读写训练的时候迸发出了智慧的火花,感悟到了寓言想传达的思想内涵,达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案例乙”教者抓住了《扁鹊治病》这篇课文的寓言文体,用板块式结构去探寻寓言这种文体写作的“密码”,牵一发而动全身,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总结出“密码”的三个特点。设计的读写结合点,正是学生学习有所得后迫切想交流的关键话题,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一、依托文本,结合群文阅读,以“写”固“读”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指导,实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应该既是我们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整个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怎样依托文本资源,有效地设计读写结合呢?

1.向课文借“语言”,读写同步,补充空白。在语文课堂上,最常见的读写结合方法是教师引领学生学习课文某一段落的写法,这个段落的写法往往比较经典,很容易通过方法指导让学生习得,然后指导学生尝试用相同的方法,模仿着写一段结构完全相似的话。

2.向群文借“选材”,为读而写,加深理解。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能找到读与写的结合点,以及可以仿写的段落,那针对找不到文章写法迁移的课文,我们该怎么办呢?笔者认为,重课文内容的阅读,并通过“写”来深化“读”的成果,这未尝不是又一个读与写的最佳结合点。

3.向课文借“题目”,为写而读,积累素材。既然可以为读而写,加深理解,那么肯定也可以为写而读,积累素材。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语言不够丰富,内容理解没有难度的,特别是思想性凸显的课文,我们不妨放手课文内容的精细化阅读,让学生读懂课文人物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即可。

二、读写结合,寻找最佳切入点

1.找准心灵的交融点。“案例乙”中,从探寻文本“密码”的角度入手,选择读写结合训练点,当学生明白近臣虽然只有只言片语,作用可不小,为了让扁鹊与蔡桓公形成对比,教师抓住这样一个契机,设计了上述读写结合点,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认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找准激发想象的空白点。“案例甲”中,故事行将结束之时补充了两则寓言故事,通过分析三则寓言故事的相同之处,小结出寓言这一文体的特点,掌握了“找出文中角色,感受角色特点;品读语言文字,收获哲理”,这一寓言类故事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习作水平。

猜你喜欢
蔡桓公结合点扁鹊
写作要找到“结合点”
黑龙江省史志系统抗“疫”风采(下)
词句中的人物性格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三个“结合点”分析
讳疾忌医
扁鹊与牛黄
扁鹊兄长,你在哪里?
讳疾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