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沂市新店小学 顾长坤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开展数学教学实践的时候,如何有效提升教学的成效,是我们广大教学工作者积极探讨的重点。下面结合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实践,从加强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角度,谈谈对于教学成效的促进意义。
促进每一位学生个性发展,是我们教学的目标。但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教学理念、教师个体因素、学生个体的差异等,缺少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或者互动活动过少,表现为教师的讲解过多,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只是简单的被动接受,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较差,学习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因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成效。
1.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小学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它具有基础性、逻辑性、抽象性等诸多方面的特征,所以若想提升本学科的教学成效,首先应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致入手,让学生积极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教学实践证明,在课内和课外通过开展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他们主动参与探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成效。如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中的“首位不能整除”时,虽然学生对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有过接触,但是本节内容的竖式有其不同之处,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致,我创设了以下情境教学:学校新开设了两个羽毛球兴趣特长班,现在买了一些羽毛球,准备平分给两个班。然后引导组织学生互动交流,发挥其学习主动性探讨如何进行分配,让学生通过动嘴、动手、动脑等行动来解决。
2.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包括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品质等,这需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多种教学活动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数学互动交流的开展,能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在互动交流中通过聆听、分析、借鉴来提升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在交流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使自己的数学素养不断提高。仍以上述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学习为例,在组织学生开展互动交流如何进行羽毛球的分配时,首先进行列式计算,引导学生探讨从中发现了什么?接着组织学生先拿出52根小棒,以同桌两人为一组,开展分小棒活动,学生自主交流如何平分,从多个角度进行献计献策:先平分4捆,剩下的1捆和2根合起来分,再通过笔算进行板书、检验,学习素养得以很好提升。
下面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教学为例,谈谈在开展互动交流活动中的个人做法。
1.营造互动交流的氛围。互动交流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浓厚的氛围环境,只有在和谐、民主、有序的交流氛围中,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才会有序开展,实现预期的目标。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塑造:平等师生关系的建构;关注、熟知每一位学生个体的状况;积极创设互动的平台;合理地安排互动任务等,在营造的互动交流氛围中,充分给予每一位学生个体展示自己的机会。如在学习“平移现象”时,为了实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来初步感知平移现象,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录像:火车运行、电梯升降、升国旗的画面。让学生以前后四位同学为一组,积极开展互动交流活动:如何想办法进行模拟这些运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运动?学生的兴致很高,纷纷逐一做出模拟的动作,从身边生活实际入手进行举例。
2.精选互动交流的问题。给予学生互动交流的平台,让每一位学生都从中获得发展,这是我们开展活动的目的。针对数学学科的特征,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活动交流的问题选取相当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成效。平时选取互动交流的问题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层面:能激起学生的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问题的层次性;围绕知识重点、难点设计;侧重于提升学生的学生素养等方面。如在学习探究“旋转现象”时,先引导学生从身边入手,罗列有关旋转的现象,然后让全体学生抬头观看教室内的风扇,分析它是平移现象吗?接着提问:“它为什么不是平移现象?我们可以用手势来模拟这种运动吗?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旋转的现象?”这样通过逐层提问,逐步引导学生交流探讨,开展互动活动将“旋转”的现象很好地加以辨别。
3.丰富互动交流的方式。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活泼爱动,所以在选取师生、生生互动交流方式的时候,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个体差异,应丰富其方式、类型,让学生保持饱满的学习状态和激情,如情境创设互动、问题互动、情感互动、合作学习互动、探讨学习互动、实践互动等类型,都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时常采取的互动方式,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潜能。如在学习感受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时,组织开展动手操作互动交流活动:先开展师生互动——教师示范操作(板擦运动、翻书运动),学生进行观察、描述;接着开展生生互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做平移运动,和同桌交流);最后做旋转运动,和同桌之间互相展示交流;最后通过游戏——“米奇的转盘”,来感受多样的平移和旋转。
4.关注互动交流的过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在小学数学开展师生、生生互动时,教师应充分发挥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注意教学的策略;关注双方的活动参与度,参与热情;进行耐心的倾听、指导、引导;启发学生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通过互动活动来启发学习、获取知识、学会运用,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学习素养。如在开展游戏活动——“米奇的转盘”时,通过四个场景来展开互动交流活动:一是米奇大街(探讨车轮的转动);二是宝藏湾(树叶的平移);三是梦幻世界(俄罗斯方块);四是探险岛(道路选取的平移实践),在整个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发挥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让每一位学生乐于参与、积极参与,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
5.检验互动交流的成效。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成效如何?如何进行有效评价?这是我们开展互动活动应研讨的问题。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定其成效:学生个体的参与度、课堂的活跃度、学生思维的敏锐度、学生与教师的配合程度、实践运用的检测等方面,从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人人参与前提下教学成效的提升。如在学习了“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后,为了有效反馈、检测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平移和旋转的作用如何?”设计了两道生活运用交流题:相信楼房可以搬家吗?如何做一名聪明的设计师(帮助米奇家设计平移门和旋转门)?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互动交流,最后班级共享探讨,从而将有关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很好地巩固运用。
面向全体学生、动员全体学生,积极研讨、开展小学数学的互动交流活动,尊重、欣赏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成为数学知识的学习者、研讨者、运用者,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提升数学教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