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019-01-11 15:57:01江苏省泰州市实验小学
小学时代 2019年25期
关键词:习题数学知识数学

江苏省泰州市实验小学 王 伟

【关键字】小学;数学;应用能力

应用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活动的最重要的目标,但是小学生通常难以意识到对知识的使用,因此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方法进行培养。本文也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并且提出了以下四个方法:一、以生活案例引入数学知识,设定应用型学习方向;二、利用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三、增加习题练习,夯实数学基础;四、组织开放课堂,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一、以生活案例引入数学知识,设定应用型学习方向

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因为人的一切社会实践都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的,而学校教学的最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如果学生仅仅将知识的学习停留在课本中,停留在课堂上,却不能将它们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那么数学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毫无疑义,首先就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上引入生活案例,用实际生活的案例开启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始终置身于教师所提供的生活场景,正如在生活中学习一样,因为受到这样的暗示,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场景时,自然也就能够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应用其中了。

以学习《认识人民币》为例,由于人民币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出现,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我在开始上课之前向学生们说:“同学们,每当过年的时候,大家是不是都会收到压岁钱呀?你们认识自己收到的这些压岁钱吗?”学生们都摇摇头,我继续说:“今天老师就带你们看一看不同样式的人民币各代表多少钱吧。”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创设出一个压岁钱的案例来引出认识人民币的学习主题,对于学生来说更加自然,熟悉的场景也能够让学生将课堂上认识的人民币和生活中使用的人民币建立联系。

二、利用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小学生在初次接触数学学习的时候,很容易将数学学习仅仅当成一种课堂任务,而不会把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场景联系起来,对于这样的情况,如果教师仍然采取单一的口头说课方式,很难保证不会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这种思想。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观察学生的应用能力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仅“会学习”,而且“会使用”。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来说,情景教学是常常被提及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通过构建具体的使用场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将这些内容和应用场景建立紧密的联系,从而挖掘出能够使用这些知识的场景。教师在构建教学情景的时候,一方面要注意所构建的应用情景要与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有紧密而自然的联系,不能让学生产生突兀、不适应或者不明就里的感觉;另一方面,对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说,教师构建的应用场景应当尽量简洁明了,让学生能够听得明白。

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相关内容的时候,我在课堂上构建出了一个简单的百货商店的应用场景:学生们每人可以在“百货商店”里选择两件自己要购买的“商品”,然后由我来带领学生学习如何计算自己所选择的两件“商品”的总价。通过这样的应用场景的教学,不仅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同时也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购物的应用场景联系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增加习题练习,夯实数学基础

应用能力的培养固然非常重要,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增强应用能力首先要学生拥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否则,就算学生在面对一些应用场景时能够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但是真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却无从谈起。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首先就要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不需要深究任何的数学原理,所以在掌握了教材中的基本数学知识以后,就需要一定量的练习题帮助他们熟悉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从而达到能够熟练应用的程度。尽管题海战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应该被提倡,但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让学生进行合理题量的数学习题练习。

例如,在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对于每一个知识点,我都会结合相应的习题来帮助学生练习和理解。同时,在课后我也会根据当天所学习的内容以及学生们掌握和理解的情况,给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而练习题的具体数量我会仔细根据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合理安排。一方面,要保证题目能够涵盖到学生当天所学习的每一个细小的知识点;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对之前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防止遗忘现象。从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经过合理数量的习题练习,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会有很大的提高,但如果教师留给学生的练习任务过重,则有可能会让学生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结果适得其反。

四、组织开放课堂,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不同于初中、高中乃至大学数学课堂,这一时期的数学课程中所涵盖的内容体量较小,难度较低。可以看出在小学阶段,不仅仅是注重对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增量的提升,对于数学学习的深度的要求也较低,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数学各项基本能力的启蒙。这些基本能力包括学生对于数字的认识和敏感度、动手能力、积极思考的意识以及简单的运算能力等。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仅仅通过形式单一的封闭式课堂是无法满足教学要求的。因而,为了培养学生的基础数学素养,建立基本的学习数学的框架,做好学生的数学启蒙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开放式的课堂来辅助传统的教学方式。开放式的教学是一种通过教学活动,将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计算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结合在一起,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提高数学素养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这节课的时候,我大胆地使用了开放式课堂的教学方法。首先,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出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多边形,然后开动脑筋,思考如何计算这个多边形的面积。尽管学生们很少有人能够想到合理的方法来计算多边形的面积,但是在这个开放课堂的学习中,却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以致用。尽管在古代教育体系不够完整,教育的理念也不够深刻的时代,人们就已经非常重视对于应用能力的培养了,由此可见,应用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时,首先应该得到锻炼的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需要时间和精力的过程,尽管如此,作为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仍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学有所成”的同时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猜你喜欢
习题数学知识数学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28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