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第一小学 吴婷婷
近两年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正式进入课堂。通过分析已经与小学教师见面的四部语文教材可知,这些教材在课文收录与单元分类上相较于传统教材均有了或多或少的变化。在编者做出的诸多改变中,值得一提的是知识点的集中程度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2015年的教材中,识字篇章以分散在不同单元的独立形态出现,而今却被集中收录在同一个单元供学生品读。那么,该如何通过读促进识字教学呢?
1.“和韵脚”诵读。韵文认字是一种新的识字方法。教师在利用该篇章形式授课时可避免学生在吟诵时的逐字记忆,而是借鉴古今韵文识字的经验,遵循“教师在意教,幼儿无意记”的原则,采取整体感知、理解记忆的方法加深学生对于汉字的笔画结构,以及内涵意义的印象。这在一方面加快了学生的记忆速度,还有效避免了短时记忆带来迅速遗忘的尴尬。教师在识字小韵文的讲授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其字里行间表达的中心思想来记忆,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消化吸收韵文作者企图表达的精髓思想。对于许多识字小韵文来说,作者为了赋予文章字句更加打动人心的音韵美、节奏美和声调美,往往在句末汉字采取押韵手法,教师应当深刻意识到“和韵脚”为学生记诵带来的便利,才能充分将作者这种对于文字别出心裁的设计作用发挥到极致。
如在小学二年级上册《树之歌》课文中,教师可以采取班级分组教学方法,在第一组洪亮诵读“杨树高,榕树壮”时,另一组配合吟诵出“壮”。紧接着,前组吟诵出“枫树叶儿像手掌”,后者再诵读“像手掌”,接下来的教学步骤以此类推。此法不仅有效为语文课堂增设了趣味性、灵活性、生动性,完美契合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个性特征,令具有活泼贪玩天性的他们注意力更集中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还充分将小韵文的韵律美、声调美展现在学生眼前,这种反反复复吟诵的方式无疑能加深学生发声肌肉对核心字词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将学生集体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发挥得淋漓尽致,引导他们发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乐趣。
2.答问式诵读。在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范畴内,课文诵读任务往往就是通过反反复复地独声朗读,结合其中经典字句的理解与教师的课堂讲解来达到成诵的目的。然而,随着当今时代对于课堂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团队不断研发出了新型的教学法和学习法,使教育手段与教学模式多样化,完善性得到了保证。当然,在学生诵读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同样也可采取问答式诵读这一具有新颖性的方法。该法为韵文教学课堂效果带来的好处是妙不可言的,一方面,问答式诵读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为学生创设出来具体的情境背景,充分调动学生在背诵过程发动脑筋,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无论问答式诵读采取的是师生间的互动模式,还是同学之间的互动模式,都能使学生充分体察到团队精神培养的重要性,这无疑也是对他们思想道德水平的一次提高机会。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课文《动物儿歌》时,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大概内容后,采取问答式诵读方式来组织课堂活动环节。教师可以向学生发问:“蜻蜓半空干什么?”学生回答:“蜻蜓半空展翅飞。”教师再次发问:“蜻蜓哪里干什么?”学生回答:“蜻蜓半空展翅飞。”教师继续发问:“什么半空展翅飞?”学生回答:“蜻蜓半空展翅飞。”之后的教学步骤以此类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令学生在对于关键语句反反复复地作答过程中加深记忆,避免迅速遗忘的状况,还能通过做游戏的方式令学生体察到韵文学习不再是传统刻板乏味的模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有效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积淀和语文知识储备。
1.斟字品读法。在语文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对于课文意境的欣赏品鉴,并深入理解作者的意境构建手法以及通过该意境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小韵文的学习来说亦是如此,由于韵文篇章具有较为浓厚的民族气息和传统国风,其会运用大量精练传神的字词来营造特定的意境,因此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小韵文的这一特色来引导学生进行酌字品读。一方面,斟字品读法在使学生反反复复品味单独汉字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语感,锻炼了他们精准用字、遣词造句的能力,这无疑附带着提升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针对部分学生常怀着敷衍了事的心态在课文诵读时偷工减料、囫囵吞枣的现象,斟字品读法有效为他们创造精心赏玩文章精准独到之处的机会,同时为他们的心灵洗去浮躁贪玩的尘土,令他们深深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及语言艺术着迷,从而为之后的教学工作创设便利条件。
例如,在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田家四季歌》中,有一句精练传神的关键句“桑叶儿正肥”,其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运用精准的字,这时思维敏捷的学生便会发现是“肥”字。接着,教师可以问他们:“‘肥’字好在哪里,用别的字代替可以吗?”在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后,教师可以用图片呈现的方式示出农家庭院苍翠欲滴的桑树叶,学生便会通过亲眼所见体会到用“肥”字来形容桑叶外形状态的精准与传神。
2.想象品读法。无论对于哪一门科目的学习过程来说,教师都十分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因为想象能力能够唤起学生脑海中虚拟场面的构建技能,激发他们对于课文意境身临其境的切身体察感,还因为想象力也有助于数学、自然与科学等的学习。首先,在讲授一篇小韵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热身与导入环节给学生们补充相应的历史知识和文化背景,必要时也可简单介绍一下作者的生平概况,这有助于学生将自身带入久远的历史情境中,达到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目的,有利于唤起学生与课文的情感共鸣,方便他们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文章主旨。其次,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丰富想象的同时也要杜绝学生思维开小差的现象,针对该方面的解决方案有教师布置给学生若干思考题,令学生带着问题去构思联想。
例如,在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课文《春夏秋冬》中有这样几个关键词:池草绿,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教师可以明确教诲学生这些词语的意境美就在于,“红”“绿”鲜明色调的对比与搭配,以及“池草”“山花”这类静物与“鱼”“鸟”这类动物的动静结合之美,此外,“出”“入”这对表达动作的反义词体现出了万物在四季中充沛的盎然生机。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来绘出文章描述的景致,在想象品读法的帮助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3.补白品读法。古典小韵文具有言简意赅,词句精练等特点,其篇幅往往短小精悍,作者擅长于意境的创设和构造,留给读者较大的想象余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无论是学生还是读者,在阅读古典韵文时,都会结合自身的真实经历与切身感想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基于此,教师可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供他们进行补白品读。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应在学生补白品读过程中给予适当引导,指引学生围绕特定的主题与关键点进行补白思考,尽量避免学生朝着错误的方向仔细思考。在该环节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立即记录下来在当堂课的所思所想,以便后续的复习与修改工作。
例如,在《田家四季歌》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文章是这样描述秋季农事的:“秋季里,稻上场,谷像黄金粒粒香。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简短几行文字定能带给学生们内容各异的遐想余地和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这是因为学生在读该类文章时,会不由自主地给字里行间加入自己的想象和情感。在课堂中,教师尤其需要鼓励儿时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将他们补白品读的内容分享出来,因为对于这类有切身感受的学生群体来说,他们的情感共鸣往往更加深厚,内心体验也定是更加丰富的,教师需要令整个班集体从他们身上学到最真实的东西。
总之,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来说,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学会最基本的表达艺术和修辞手法,还要将具有中国风格的识字小韵文讲授给他们,以使他们“读”出汉语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