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侍岭中心学校 吴 魁
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数学没有具体的对象,更多的是数字和几何的形式,是抽象的;数学的结论往往通过严密的推理和证明,很难找到符合条件的情况来进行实验,需要严密的逻辑;数学来自生活,运用于生活中,是其他自然学科的基础。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如何让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是老师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1.老师要有扎实的教学能力,能够做到在课堂上幽默教学、在课下和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老师的人格魅力。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留给人第一印象更多的是严谨和严肃的,对数学老师的印象也往往是死板、不知变通的,这是思维的局限性。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利用当今信息发展的特点,把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多媒体教学是在教学实践中效果相对不错的,教师制作适合小学生思考和理解的课件,使原本复杂、抽象化的问题变得具体和生动,把问题变得简单和容易思考。比如:在讲授“加法运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而不是枯燥的计算。一道很简单的5+2=?教师可以先做好一棵有5只鸟的树,然后又飞过来2只鸟的图画,通过学生对动物的好奇与兴趣,调动他们对于计算的乐趣。
2.在给学生的评语中加入“温暖”,提高作业的质量。小学生比较贪玩,对待作业的态度不尽相同,完成作业的质量也各有千秋。教师可以通过对每位同学作业的不同评语来督促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教师应当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做出不一样的评价和激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帮助学生自己重视自己的数学学习。比如:对于一些内向的学生,就多做出一些鼓励:“你做得很好,继续加油!”对于一些掌握得比较好,数学思维较强的同学,就可以写“你的解题思路是独特的,值得鼓励。”对于一些总是犯马虎错误的学生,就可以帮学生把错误圈出来,写道:“你与成功只差一个马虎”等诸如此类的评语,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倡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应该“填鸭式”教学。传统的教学中,大多数都是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很少有思考和继续深究的时间,死记结论的学习办法在做题中难免出错,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对数学产生一种枯燥、厌烦的主观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课堂还给学生,做好知识的引导工作,带动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规律。比如,在学习“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这一节知识时,先向学生提问:“图形的周长是什么?”学生会展开讨论,在学生能够对边长的定义有大概理解以后,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多边形,让学生去描绘图形的边长。在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以后,教师不要着急去讲授“三角形面积”的运算,而是利用图形的分割和拼接,引领学生自己去思考。先给出个等底等高的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向学生提问:“这两个图形是等底等高的,已知长方形的边长,有没有什么办法求出三角形的面积?”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把三角形放入长方形中,学生很快就能发现同底同高三角形面积是长方形的一半,之后再对“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适用这个定律”提出质疑,让学生思考。当然,毕竟学生的年龄较小,思维总会出现阻碍,逻辑也不严密,教师应该及时掌握学生的状况,面对学生思考时的难点及时给予点拨,带动学生思维的发散。经过这个过程,学生对这一课的知识会更深刻,积极地调动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同时引领学生去主动思考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1.利用数学的历史和故事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是来自人类对世界探索后的积累,本身就蕴含着自然科学里的规律和乐趣。有些教师主观认为数学只是计算和思考,没有像语文一样有着浓厚、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来深究,这种想法毋庸置疑是错误的。古代的数学符号、结绳计数、生活中的秤等等,这些都是数学在历史中留下的价值。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向学生传递数学趣味故事,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见识到数学的魅力。如在讲授“圆周率”这一课时,书本上已经对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小数点后七位,早于欧洲1000多年的事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教师可以对祖冲之通过车轮发现这一现象做更细致的讲解,同时扩展祖冲之的其他故事,向学生介绍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2.在教学中加入趣味性十足的游戏,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又活跃了课堂的氛围,激发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求知欲。阿莫纳什维利曾说:儿童是活泼好动的人,对他们来说,如果没有形式多样的活动供他们选择,那么,自由和自由活动时间是毫无意义的。在数学教学中加入趣味游戏,相对容易地激发了学生的挑战性,对数字的兴趣,以及探索未知领域的好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正确对待输赢关系,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在学习“倍数”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和学生玩“拍七”的游戏,让同学轮流说数字,遇到带七的数字和七的倍数就跳过,在游戏中帮学生了解七的倍数,以及倍数的含义。
1.数学学习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及时地纠正学生在理解和运算上的错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在学习中加入自己的思考才是掌握一个知识的最好学习办法,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思考空间,让学生能够自己检讨自己的问题,主动地改正。比如,数学中的“简便运算”,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题型来出题:(1)利用乘法分配律:25×(4+8);(2)近整数的运算:87×99;(3)提出相同的数:17×23-23×7等等,让学生在练习中寻找出运算的规律。如果是简单地把计算规律告诉学生,在使用中学生很容易因为记忆混乱而造成错误。要让学生多做练习,帮助学生自己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错误,主动对自己存在的错误进行改正,还可以警示学生下一次不犯同样的错误。
2.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不足,上课时活泼好动,数学教学如果一味地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来教学,很容易让学生感觉到枯燥和无聊。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帮助学生对一些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和运用。比如,在学习“角”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寻找周围的不同种类的角,扇子打开是钝角、课本的角是直角、钟表在3点以前形成的是锐角……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生活中细节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和意义。这样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为学生年龄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的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学习数学,喜欢上数学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拥有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加速学生成绩的进步。
总之,有温度的数学学习,是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有深入、全面的了解,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所在来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帮助学生发现数学隐藏的乐趣,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数学学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对学生有不一样的要求,同时需要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