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涉县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旺生
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教师是教育之根本,是提升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涉县教育体育局按照河北省教育厅和邯郸市教育局的有关要求,紧紧围绕“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全要素管理”理念,强力实施“强基固本”战略,建立了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长效机制,为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优质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有助于实现教育资源合理流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协同发展,对教育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为做好此项工作,我县根据“控制总量、盘活存量、补充能量、优化结构、合理流动”的原则,实施多项措施,保障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完善政策保障。我县制发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交流轮岗保障机制,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纳入督导室督导范围。通过实行常态运行、动态监测,确保交流轮岗工作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为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政策保障。二是落实奖惩制度。我县出台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奖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对积极交流、执行到位的校长和教师给予绩效考核、职务晋升等方面的倾斜,对交流轮岗工作不认真、执行力弱的校长和教师采取必要的批评教育、降薪降职等惩罚措施,在县内教育系统形成人人愿意轮岗、主动交流轮岗的教育新常态。三是大力实施“强基固本”战略。我县先后投入8000万元完善教育“三通两平台”,投入2000多万元提高新“一无两有八配套”标准,确保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学校软硬件设施不落后,便于校长和教师开展日常管理与教学工作。
根据《河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的有关文件精神和相关要求,涉县县委、县政府印发了《涉县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6—2020年)》,旨在提高乡村学校校长、教师待遇,打通乡村学校校长、教师上升渠道,增强乡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激发城镇校长、教师向乡村学校交流轮岗的动力。一是职称评聘指标向偏远乡镇倾斜;有交流轮岗经历的教师,同等条件优先考虑。特别在对教师副高职称评聘时,将是否具有乡镇学校和薄弱学校交流轮岗工作经历作为硬性条件,以此吸引更多优秀的校长、教师积极参与交流轮岗工作。二是在分配年度考核评优评先指标时,适当向乡镇倾斜。县城内学校评优评先优先考虑交流轮岗人员,以此激发校长、教师到偏远乡镇学校和薄弱学校交流轮岗的积极性。三是创建实施集团校、联盟校、结对帮扶校办学路径,通过联合办学,提升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内驱力。四是调整全县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提高乡村学校校长的岗位津贴标准和乡村学校教职工补贴标准。2019年,我县以校长、教师在乡村工作6年、16年、26年为时间段,每月相对应补发280、360、440元的标准,一次性补发了自2015年以来的乡镇补贴,进一步激发了广大乡村学校校长、教师的工作热情。
广大校长、教师既是交流轮岗工作的参与者,又是交流轮岗工作的重要对象,如何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对开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至关重要。为此,我县主动作为,创新举措,打破常规谋路径,调动校长、教师参与交流轮岗工作的积极性。
校长交流轮岗方面:一是积极促进现任校长、副校长常态化交流轮岗。按照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的实施方案,根据校长任职年限和工作实绩(任职同一岗位,局直属中小学和乡镇中心校校长6年为一周期、副校长4年为一周期,周期末调岗交流;工作存在重大失误或在任职周期内考评三次以上,在考评末尾的校长淘汰出管理岗位),开展常态化交流轮岗,并逐年加大交流轮岗力度,以此增强校长们的竞争意识和工作动力。二是大力实施空缺副校长职位公开竞聘上岗制度。竞聘副校长严格通过笔试初选、答辩复选、实绩考核等环节,公开竞争上岗,并全部安排到偏远义务教育阶段乡村学校开展交流轮岗工作。三是精选优秀管理人员挂职支教。2017年,我县印发了《关于选拔管理人员赴边远乡村学校挂职支教的通知》,从城区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选拔年龄在40周岁以下、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精的校级领导,选派到位置偏远的后池、青塔等小学挂职支教,以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动偏远乡村学校的发展。近四年来,我县先后交流轮岗校长28名、副校长40名,竞聘选拔副校长22名,校长支教人数达50人次以上,得到了师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在教师交流轮岗方面,结合县域实际,采用分层实施的办法,将教师交流轮岗分为县域教师交流轮岗和校域教师交流轮岗两个层面。
县域教师交流轮岗层面:一是鼓励城区内优秀骨干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锻炼。凡在同一学校任教8年,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且教学成绩优异的教师,均可申请交流任教。支教教师除了完成常规教学任务外,还要指导学科教学和科研活动。二是选派乡村优秀教师到城区学校跟岗学习。这些乡村教师不仅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且还要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争取回校后能付诸实施。例如,龙虎乡的江红军老师、王彩虹老师到龙北小学跟岗学习,回校后成功实施“魅力校园阳光课间”模式。近三年来,我县城乡间累计交流轮岗教师610余名,保证了县域内师资配备均衡高效。
校域教师交流轮岗层面:一是各中心校根据完全小学及教学点学生增减、教学质量变化等情况,对本辖区内的部分教师进行调岗交流。例如,偏店乡中心校苏晓琴老师由窑则小学调岗交流到偏店小学,这样的调岗交流在我县其他乡镇也多有实施。二是对音体美科目紧缺教师实行走教制。例如,索堡镇的音乐教师李俊杰、美术教师张荧荧到高联、下温走教,有效缓解了中心校内教师结构性紧缺的难题。近三年来,全县17个乡镇中心校内共交流轮岗教师820余名,有效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实现了县域教育质量整体均衡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