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实验小学 孟伟伟
长期以来,大多数老师视口语交际教学为“鸡肋”。口语交际课对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能力的梯度序列呈现不够清晰,故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年段特征区分度小。不过,统编教材的问世,足可见编者的用心与智慧——它站在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角度,明晰了每一次口语交际训练的要素。纵观整套教材,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是呈螺旋体系的。
以一、二年级教材为例,一年级上册重在从说的角度提出要求,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听的要求是注意听别人说话。一年级下册侧重于说清楚,听清楚。说清楚:声音要大;一边说一边做动作;有礼貌。听清楚:借助图画记住内容;请对方重复。二年级上册在“敢说”的基础上,侧重说清楚,听明白。教学目标体现了从“敢说”到“说清楚,听明白”的发展过程。
举一隅,二年级下册口语交际的编排,分布在一、三、五、八单元,间隔编排。《推荐一部动画片》是在第八单元。从编写次数上看,虽说统编版比鲁教版的口语交际减了一半,但要求是没有降低的。统编教材编写的口语交际内容,选择的交际话题更贴近学生生活了,且对他们的日常生活有指导意义;训练要素更明确了,每次口语交际的训练重点,教材均以小贴示的方式呈现出来,它一般从 “表达”“倾听”“应对”三个能力维度确定能力发展点。这些训练要素也都是依课标而来的。这是课标中对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材编者把这些目标要求分解到了每一次口语交际之中。比如课标中的第二条“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关于“怎么听”,一、二年级的教材提到五次:涉及“听”的态度,要“注意听”“认真听”;“听”的方法,可“边听边借助图画记内容”,“记住主要信息”,“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了解别人讲的内容”。老师们一定发现了,在听的训练上,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其实“说”的训练也是如此。应该说,统编教材为我们建构了一个清晰的口语交际目标体系,它将课标要求细化分解到不同的单元,为的是一课一得,让每一次口语交际扎实落实这些训练要素,从而实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螺旋上升。
在研读过课标之后,再进一步解读教材,教材布局很清晰:交际话题、文字说明(任务驱动)、情境图、小贴士(训练目标)有两个:注意说话的速度适宜;认真听,了解别人讲的主要内容。“说”的要求在于语速适中,这样“推荐”,别人才能听清楚;“听”的要求在于“能了解别人讲的主要内容。”这是对一年级“大胆说”“认真听”基础上的发展,也是对前面“说清楚,听明白”的具体化及能力上的提升。如果从“知”“练”角度看,“知”的是何为适宜的速度;“练”的是“说什么”“怎么说”“怎么听”。这些都很明了。
可是,我们在磨课的过程中还是有几个方面的问题比较费脑筋:
1.独白型口语交际如何创设情境?
老师们都知道,口语交际课分两种:功能型口语交际课和独白型口语交际课。像“请你帮个忙”“打电话 ”“商量”“注意说话的语气”等等,都是功能型口语交际。我们听的、看的名师的口语交际课,大都是这种。这种课完全可以在课堂上还原生活情境,在一种很强的交际场中频繁交际,以训练学生“听”“说”“应对”的能力。可像“讲故事”“自我介绍”“推荐一部动画片”这样的独白型口语交际课,它以说者为主体,侧重信息输出,交际的内容相对单一、独立。如“推荐一部动画片”口语交际的目的就是通过“推荐”让别人有意愿去看,交际的内容相对集中,推荐时需要说清片名、人物或片段,最后还应该有激起别人兴趣的结束语等,整体结构比较严谨,对表达的要求较高,听众与说话者没有直接的言语交流。那么问题来了,怎样努力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会有持续的说的兴趣,听者也不会疲倦?我们在思考。
2.学生说到什么程度才算是推荐成功?
推荐动画片从哪方面推荐,教材中有方向,但推荐又不等于介绍,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说到什么程度,才是准的、对的?那个“度”很难拿捏。如果降低要求,让学生自主表达,只是将日常生活语言简单“回放”,这样推荐,可能就不够精彩,听者也不感兴趣,学生语言表达上也没有生长。可如果拔高要求,学生势必会有畏难情绪,失去说的兴趣。怎么办?我们在思考。
3.如何训练“听”的要求,能了解别人讲的主要内容?
我们自然知道,口语交际课,不是“说”是最重要的,“听”和“应对”就是次要的。“听”和“应对”的能力点虽不是很多,但要每课落实。前面提出来的,后面仍需加强练习。相比“说”,“听”和“应对”的其中任何一个能力点,都需要更长时间练习,方可形成能力。那“推荐一部动画片”要求“认真听,了解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对于这一“听”的要求,课堂上我们该如何落实?是感兴趣的地方多问一问,还是复述或对答?我们在思考。
基于这些问题,我们经过不断地试讲与讨论,确定了我们的上课思路:
1.设计活动载体,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
由于独白型口语交际以单项的言语输出为主,形式相对比较单一,当个人表达时间过长时,会引起听者的疲倦,因此设计恰当的活动载体,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发学生的自主表达就显得十分重要。于是,我们用视频提供范例引领,让学生学习模仿,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用表演创设了“向小宝推荐动画片”的情境,在表演中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态度。设计了“动画片推荐大会”活动,于比赛竞争金牌推荐者的氛围中,让交际真实地发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以乐说为先,以能说为重
我们基于二年级学生言语表达水准的考量,明确口语交际的表达并非说得越多越好,辞藻越华丽越好,只要表达的内容切题,能选择印象最深、最吸引人的方面去推荐。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说得有条理,能让听者听清楚明了即可。当然,针对“推荐”这一主题,能引导学生恰当地运用体态语来表达,以增加感染力这一点,当然是不强求的。
3.学会用目光倾听,听完点评,以训练“听”的能力
我们为了不让“推荐”变成一味地单向的独白式训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用目光倾听,还采用学生评点的方式,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努力营造听、说、评、议的良好氛围,以有效训练“听”的能力。教者也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立适切的奖项,如“金耳朵”奖,以此来激励学生学会“听”。
总之,我们的理想课堂,就是要在口语交际课上努力实现:知练结合,以练为主;说听并举,相得益彰;境趣当重,提高实效。培养习惯,提升素养。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交际方法、礼仪实践于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让交际能力于情境互动中自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