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建湖县上冈小学复兴校区 徐 一
童话,是以夸张、拟人等手法表现内容的儿童文学,它想象大胆、富有童趣与美感,能超越生活、超越时空,具有灵活的创造性,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让学生能通过想象出的形象去感受作品的魅力。童话作品有主题之美,能宣扬正义、批判丑陋,能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力量。童话能通过拟人等手法描写荒诞离奇的情节,产生独特的荒诞美。童话中的人物、动物、故事都来源于现实生活,都体现了人的主观意识。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投入到角色之中,可以通过扮演角色感受人物形象,传达重要思想。学生通过阅读,能释放自身的情感,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童话是儿童的精神乐园,充满着友爱、自由、忠诚、正义,能让人在欣赏中获得轻松与快乐,能促进人的自我解放、自我发现、自我唤醒。在儿童与成人之间存在“第三世界”——童话,将成人与儿童世界和谐相融,充满着微妙情感的碰撞、细腻的心理体验。教师可以借助童话作品对儿童进行“温和”的品德教育,让他们在无痕的阅读中体味,各种意识在不自觉中得到唤醒。童话更贴近生活的本质,其中渗透着人性的真、善、美,能以率真、暖意的笔触拨动儿童的心弦。童话,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神奇的世界,能展示浓缩的社会生活,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在阅读中能融入自己的情感,感受人物的心理,并将故事中的观点与自己的生活相对比,从而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在阅读童话中获得精神的食粮、心理的满足、情感的陶冶。在儿童的世界里一草一木皆有生命,他们会对有趣的故事充满兴趣,教师要摆脱理性思维的制约,还儿童一片精神的家园。
在当前童话教学中,教师往往认为童话作品显得“幼稚”。童话能满足不同年龄学生的需求,能滋养儿童的心灵。部分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反复记诵、默写,对其情感、态度等缺乏关注。部分教师注重道德的教化,站在成人的视角去定位教学目标,以此来告诫学生应该做什么,这样的教学把有温度的童话变成空洞的说教。语文教学具有工具性,教师如果过于重视词句的讲析,忽视了文本的情感价值,会影响文本其他价值的挖掘。部分教师只注重目标的达成、难点的处理,忽视了童话教学的特点,忽略了想象力的丰富,使学生的想象力受到束缚。部分教师过于强调预期,没有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对偏离预设的答案予以否认,影响了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如果他们的游戏天性受到压制,他们的游戏精神被压制,只会去索求“标准答案”,他们的童趣就会丧失。在童话教学中,部分教师偏爱成人化的教学方式,以讲解、朗读、探究等方法为主,而忽视了儿童的表演、活动等体验,这样会使课堂变得僵化。
童话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教师要强化童话的教育功能,要将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体验、道德的教化等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教师要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要关注儿童的情感教育、态度养成,提高儿童的调控能力。儿童是情感培育的关键时期,童话作品能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蕴含着情、爱、善、真等内容,是儿童品德形成、意志培养的重要素材,会促进儿童想象、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发现童话作品独特的教育价值,以内容之美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
童话作品离不开丰富的想象,无论是情节、人物都不同于现实世界,是融入艺术性的奇特形象,能引发学生想象,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创造性的思考。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囿于教案的“权威化”解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灵活选择教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进他们创造生成。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兴趣维持、注意力聚拢等起到调节作用,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的积极情绪。童话作品情节生成、情感丰富,符合学生性格活泼生动、偏向思想思维的特点,教师要丰富教学形式,融入情境、游戏、表演等活动方法,促进学生的介入,增进学生的体验。如在学习苏教版六下《卖火柴的小女孩》内容时,学生难以理解主人公命运的悲惨,教者让学生扮演卖火柴的小女孩,当看到他人收到礼物,与家人幸福地团聚在一起时,说说自己内心的感受。教师可以创设情境、音乐渲染,营造饥寒交迫的气氛,让学生与作品的情感基调产生共鸣,能切身体会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如果囿于预设,机械地将内容传授给学生,势必会造成学生思维的僵化。教师抛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说出预设的“答案”,其实这种引导是为学生套上思维的枷锁。教师要抓住能引发学生经验冲突之处,或营造让学生认知失衡的场景,当他们运用自己的经验无法解决问题时,就会驱使他们投身于探索之中。在童话作品中有诸多困惑点,教师要借“点”引思,让学生在探寻问题中能使认知再度平衡。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预设,要深入研读文本,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焦点,挖掘其中的深刻道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大多都配有插图,编者选择典型性的场景,用艺术手法静态呈现内容,促进学生对童话内容的理解。插图是教材的第二语言,教师要以插图弥补学生阅读的不足,能促进情境的构建。如在人教部编本一年级上册《小蜗牛》一课教学中,插图为学生呈现一年四季的图画,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结构,促进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材中的童话选文大多经过编者的改编,甚至有些文章与原著大相径庭,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拓展学生的阅读知识面,促进学生对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教师要依据不同学段、不同年龄学生阅读能力、不同风格的差异,为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文章。低年级学生对魔幻的童话感兴趣,当学生到了高年级后,他们对科学童话则更感兴趣。教师要为学生推荐不同内容、不同主题的童话,满足学生个性化阅读的需求。低年级学生可以阅读图文精美、通俗易懂的童话,能满足学生的识字写字、情感熏陶的需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篇幅长的文章,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获得愉悦感的同时,能从多种修辞手法中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教师要丰富阅读活动,定期组织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分享童话故事,以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习作是学生加工、创造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释放自己的想象,创造出童话作品。学生可以将自己假想成其中的一个角色,融入到童话的情境之中,去理解人物的心理。学生通过延伸思考,能促进对童话人物内心的感悟。童话作品为学生仿写提供了较好的范本,学生在仿写中能促进由读向写的迁移。教师不必过多为学生设定条件,要激发学生的想象,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让他们在表达中促进创新意识的发挥。
总之,在小学童话教学中,教师要借助童话陶冶学生的性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去追求真、善、美。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将知识的传授与品格的陶冶、情感的体验结合起来,让学生去感悟、想象、扮演,促进学生语言综合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