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户部分校 庄谨源
动手操作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极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旨在给予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机会,使学生在自主性的发挥下,经历数学探究过程,建立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同时积累学习经验,提高数学学习质量。在新时期,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可以灵活地运用数学教具,借助摆动、拼、测等方式,将自身的身体机能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从而在直观体验的过程中,实现问题的解决,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操作能力。基于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我一般会这样对此进行应用,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其不再强调教师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以此为基础,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引导学生经历将抽象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学解释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在体验情境中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基于此,我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会结合所要解决的问题,立足学生的发展实际情况,为其创设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在情境中积极探索数学的奥秘。以“轴对称”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初,我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轴对称事物,如蝴蝶、树叶等,使学生在大量的观看中,建立对轴对称图形的感性认知。立足这些事物我同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仔细观察这些物品,你们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在提问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动手操作活动:现在,我们要用手中的剪刀和纸张,剪出与多媒体展示类似的图案,在剪切的过程中,看看所剪出来的图案有什么特征。在这样的动手情境体验的过程中,学生会发挥其自主性,在剪一剪、折一折的过程中,找出图案在折叠后会重合的特点,进而在解决问题中建立对轴对称图形的深刻理解,为之后教学的继续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形式是难以实现这一点的。由此,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不仅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还要关注活动的组织,创设多样形式的活动,从而给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在完成调查、制作图形等过程中,既能体验到动手操作的乐趣,又能实现问题的解决,提升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时、分、秒”为例,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对时间的深刻认知,学会时间之间的转化,我精心地设计了角色扮演活动。首先,在讲解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我先采取实物展示的方式,向学生呈现了生活中常见的时钟,并鼓励学生自主地拨动时钟,在秒针、分针、时针等位置变化下,发现时、分、秒之间存在的关系。接着,我引导学生将左手拿在自己右手的脉搏上,细细体会一分钟的时间里,脉搏跳了多少下,以此在身体感知的过程中,建立对时间的深刻认知。然后,我鼓励学生自主地用手中的笔和纸张,制作一个钟表,同桌两人,其中一个说出自己每天的生活情况,如早上几点起床,几点吃饭,下午几点放学等,另一个学生则需要根据时间在“钟表”上指出来。如此活动的实施,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实物展示、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建立对时间知识的深刻理解,还可以在体会知识的过程中,将数学与自身的生活建立联系,从而为其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实现问题的解决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看似是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其实是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地发挥其自主性,在动手操作实践下,不仅可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还可以在问题解决中,获得动手能力,尤其是数学探究能力的发展。而且,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要做到不是听教师在说什么,而是要做数学,在做的过程中,暴露自己的不足,或学习优势,从而由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查漏补缺中不断地提升自我。同时,在如此活动参与中,学生也会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在迁移知识的过程中,对新旧知识进行加工、组合,进而从不同的角度探寻解决问题的对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我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会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依据,结合教学所需,为学生精心地设计探索活动,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多种能力的发展。以“认识100以内的数”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我为学生设计了“摆一摆、想一想”动手操作活动。我向学生展现了一颗玻璃珠和一个“数位表”,告诉学生,当这个玻璃珠跳到十位的时候,它就会变为10。就此提出问题:玻璃珠还可以跳到什么位置呢?在这个位置上它是多少呢?在此问题的引导下,我为各小组发放玻璃珠和“数位表”,引导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探究这个问题:条件一:这个数字是用10个玻璃珠摆出来,它可能是多少呢?条件二:这是一个三位数,接近于100。以此驱使学生在“数位表”上进行操作,一一探寻数字,对100以内的数进行认知和理解。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善于打破学科之间的限制,将语文、美术等学科融入其中,使学生在融会贯通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在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数学不是独立存在的一门学科,其往往与语文、科学等学科相伴出现。基于数学学科的特点,我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会结合教学所需,联系与之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创设操作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既能灵活运用所学,又能在问题解决中实现综合能力的发展。以“对称图形”为例,在组织了新知教学之后,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学科活动:首先,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与对称图形有关的介绍,然后,制作对称图形,并观察其特点,制作大字报将其特点展现出来。在这样的活动体验中,学生可以建立对对称图形的感性认知,同时也可以实现语言表达,感受到对称图形的美,提升审美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在学生的发展需求指导下,结合教学所需,创设多样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体验中解决问题,获取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