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杨富兴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田静敏 刘小龙
《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发挥美术课程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和审美品位方面的积极作用,河北师大附属小学尝试将德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美术教学有机整合,开发了陶艺校本课程。
搭建陶艺制作工作室。学校将两间连通的活动教室规划为陶艺工作室。工作室内无论是捏制区和拉坯区的装修材料选择,还是小坐凳、竹帘、展示柜的设计,都有学生参与的身影。同时,学校还专门购置了十余台专业的拉坯机,在一块室外的卫生死角建造了电窑。
加强陶艺课程师资培训。教师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也是校本课程的主力军。为提高陶艺课程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学校不仅选派任课教师到唐山新明陶瓷厂学习制陶和烧窑技术,还从景德镇陶瓷大学聘请年轻艺术家做陶艺课程顾问。此外,学校鼓励陶艺课程指导教师与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教师沟通交流,开展学科延伸活动。例如,科学课教师向同学们介绍电窑、气窑和柴窑的区别,以及陶土变成陶瓷的科学原理。
组织开展系列陶艺课程特色活动。一方面,将陶艺课程列入学校课程表,每周三下午的后两节课为陶艺课程时间。课上,教师首先分主题引导学生欣赏优秀陶艺作品。随后,向学生介绍制作泥条、泥球、泥片的基本手法,以及制作粘结和肌理的技法。最后,学生分小组制作陶器,小组中有的负责领、还陶泥,有的负责卫生监督,还有的负责上釉和装窑。另一方面,开展以陶艺为主题的游学活动,如组织陶艺社团的骨干成员参观唐山陶瓷博物馆,到阳原县体验土法烧制陶泥作品。
开展陶艺文化交流活动。师大附小依托陶艺课程,与校外机构开展陶艺文化交流活动。一是为其他想开设陶艺课程的学校培训专业教师,帮助他们设计陶艺教室,提供陶艺校本教材;二是积极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河北省画院等单位联系,让大学师生、专业画家来学校体验陶艺。
师大附小团队在资金、场地、师资、教材等严重缺乏的条件下,经过三年的努力,打造出了广受学生喜爱的陶艺特色课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少任课教师成了省内小有名气的陶艺专家,该校自主编写的《少儿陶艺教室》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并公开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