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中有关盐业女性的形象描述

2019-01-11 12:05张银河
中国盐业 2019年10期
关键词:盐商

张银河

中国是诗的王国,自上古至明清时期,留下的诗歌数以万计。在这些诗歌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描写盐业生产及其社会现象的作品。它们从不同方面记述了盐业生产的艰辛、战争及其自然灾害对盐业生产者身心的摧残,这种社会现象在女性身上体现尤为明显。由于她们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在生活内容与精神面貌方面都有别于其他阶层的妇女,笔者借助中国古代诗歌,全面客观地评述盐业妇女的各种生活形象。

一、劳动中的女性形象

在封建社会,劳动妇女无疑生活在最底层。古代不少诗人都能够关注劳动妇女的疾苦,并写一些同情劳动妇女疾苦的诗篇,揭露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人们对劳动者无衣无食的极端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普遍存在着不满,而这在诗人的笔下也得到了反映。

(一)杜甫《负薪行》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代诗人。开元中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最后定居成都。其诗广泛反映时代社会,为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杜工部集》。

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堪咨嗟。土风坐男使女立,男当门户女出入。十犹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盐井。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

由于当时四川长年战乱不断,夔州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煮盐伐薪本是男人们干的活,少数妇女为生活所迫也不得不上山砍柴来勉强维持自己的生计。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诗中刻画了一位女性,年已四五十岁,头发已经斑白,不仅没有结婚,而且为了维持生计,还要整天背负柴薪去换食盐贩卖来维持生活。她是夔州所有女性惨淡人生的写照。

(二)陈椿《熬波图》

陈椿,浙江天台人,元诗人,生卒年不详。元统年间,任浙西华亭具下砂盐场司令。他在盐场前人《熬波图》遗作的基础上,详细修订字善为四十七幅,于元统二年(1334年)完成刊世。后被收入《四库全书》。

1.《盖池井屋》

穿凿池井完,上盖数椽屋。老妇挽茅柴,壮丁担竹木。檐楹苫著地,难用擎天柱。固非人所居,但防天雨雨。

作者原注:“池井筑叠既完,又忌雨损,故于上造房屋以覆之。收买竹为桷椽、木为梁柱,织芦为笆,束茆为苫,工食之费,时时修葺,以防雨漏。若人生水浸淡,又须再别淋过,然后可以煎盐。”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女性的角色是“老妇挽茅柴”。

2.《担灰摊晒》

海天无风云色开,相呼上场早晒灰。满场大堆仍小堆,前担未了后担催。少妇勤作亦可哀,草间终日眠婴孩。正苦饥腹鸣如雷,转头馌妇从西来。

作者原注:“灰乃垯内淋过卤水,残灰及拌内半消……每日添生灰两担,收担入淋之时,一担铺底一担盖面,灶丁每日侵晨看天色睛霁,逐担挑开于摊场上……男子妇人若老若幼,夏日苦热,赤日行天则汗血淋漓,严冬朔风则履霜,蹑水手足皴裂,悉登场灶无敢闲情。”这首诗记述了夏日里灶团内人们担灰入淋“少妇勤作亦可哀,草间终日眠婴孩”的场景。

(三)逎贤《卖盐妇》

逎贤(1309年-1364年),元诗人,字易之,本葛逻禄氏,译言马,世居金山(在今内蒙古东境)西。后因寓居南阳郏县,称南阳人。随兄塔海宦游江浙,卜居于鄞(今浙江鄞县)。再至京师,以能文名。归浙东,辟为东湖书院山长。以荐授翰林编修官,出参桑哥失里军事,卒于军。有《金台集》。

卖盐妇,百结青裙走风雨。雨花洒盐盐作卤,背负空筐泪如缕。三日破铛无粟煮,老姑饥寒更愁苦。道傍行人因问之,拭泪吞声为君语。妾身家本住山东,夫家名在兵籍中。荷戈崎岖戍明越,妾亦万里来相从。年来海上风尘起,楼船百战秋涛里。良人贾勇身先死,白骨谁知填海水。前年大儿征饶州,饶州未复军尚留。去年小儿攻高邮,可怜血作淮河流。中原封桩音信绝,官仓不开口粮缺。空营木落烟火稀,夜雨残灯泣呜咽。东邻西舍夫不归,今年嫁作商人妻。绣罗裁衣春日低,落花飞絮愁深闺。妾心如水甘贫贱,辛苦卖盐终不怨。得钱籴米供老姑,泉下无惭见夫面。君不见,绣衣使者浙河东,采诗正欲观民风。莫弃吾依卖盐妇,归朝先奏明光宫。

诗作刻画出了一位因战争而导致家破夫儿皆亡的妇女,最初过着噩梦般的生活。岂料,改嫁盐商后,仍然过着日不寥生的贩盐生活。作者通过这位妇女的形象,揭露了战争与苛政是造成社会底层百姓不幸的根本原因。

(四)王毓奇《烟溪即事》

王毓奇,清朝人,生卒年不详。曾任云南黑井提举。《烟溪即事十首》之三写道:

井汲常常涸,编氓渐渐贫。鹾煎十万釜,课办百千缗。裸体男抬卤,蒙头女负薪。元宵与除夜,谁许岁更新。

这首诗写盐工们“裸体男抬卤”的悲惨生活状况,其中“蒙头女负薪”是指女性即蒙面不愿意看到男性劳动的场境,又不得不为盐业生产工地运送煮盐用的柴草。

(五)李瑜《雷波竹枝词》

李瑜,字念南,清浙江钱塘人。道咸问游于蜀,后官绵州知府幕僚、蕲州知府。有《李念南诗稿》。

帕帽笼头赤两跌,六环缀耳贯蕉珠。负盐驼笋羼提劫,也曳腰裙学汉姝。

雷波旧时属叙州府,在今四川雷波,属大凉山区。诗作刻画出了当地彝族姑娘忍辱负盐,不畏艰难的情形。

二、洪水中的女性形象

古代的食盐来源主要是靠海盐。由于地理及历史的原因,海盐产地遭受暴风雨及洪水的侵袭最为严重,而描写其盐产区女性遭遇洪水的诗,更多是在海盐产区。

(一)沈聃开《海潮行》

沈聃开(1615年 -?),明末清初诗人。淮南泰属安丰场人,字亦季。清顺治、康熙间以诗歌名于时,尤擅长歌行体。有《汲古阁诗存》。

乙巳之秋秋七月,三日食时飓风发;须臾天色昏如夜,雨雨纵风威行杀伐。初犹拔木摧民,继则崩山震太虚;十家九家墙尽倒,十里九里烟少。屋瓦蝶散声琅琅,屋茅席卷余空梁;人尽水立夜不卧,杳无一室留灯光。此为城市尚如此,濒海之地复何似?夜夜防潮潮不来,此夜虽防人亦死。风声能使潮不声,毒龙怪鳄驱潮行;潮行迅驶有如箭,翻使风声居其殿;雨工巽二怒不戢,努力助潮如不及。海上有墩设烽火,尺计何止四五十。潮来一瞬无群墩,侧闻其上波狂奔。老者斯时甘殉屋,壮者恃强还出门;出门低徊念父母,入门复念糟糠妇;或负或携相呼号,不知何处无波涛。远近呼号当午夜,有船之家方欲驾;其中忽满无船人,船主欲入翻无罅。可怜浪拥船难支,人人皆作水中尸;老者幼者及妇女,入水不得相携持。独有壮者犹倔强,腾出洪波十余丈;口喷乱沫如溅珠,至死犹然与波抗。有船无船等倾覆,问有逃者身附木;霞蛇赢蜡纷求生,人附什四彼什六。自南徂北西迄东,茫茫一白何终穷?畜产民舍五百里,尽化为潮掀冷空。君不见范公堤畔尸相籍,昔尝煮海皆供公家役;又不见,东海漂来木如山,昔为卤棚镦厂千万间。海水海水奈尔何,又复伤我之田禾;海禽飞飞无止所,啼上城头枯树柯。

这首诗主要写康熙四年(1665年)淮南通、泰盐区海啸浩劫。《通州志》记载:“飓风拔树,海潮高数丈,漂没亭场、庐舍及灶丁男妇数万人,历三昼夜风始息,草木尽枯死。”海啸给人们生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生活在海边的盐民更是首当其冲,盐民妻离子散,而盐场也全被海水淹没。其中描写盐民四处逃散的局面更是惨不忍睹。其中“可怜浪拥船难支,人人皆作水中尸;老者幼者及妇女,入水不得相携持。”描写了“壮者”对家里人的惦念和关爱。

(二)吴嘉纪《陋轩诗集》

吴嘉纪(1618年—1684年) 明末清初著名盐民文学家泰州安丰场人,字宾贤,号野人。祖名凤仪,字守来,泰州庠生,少师从泰州哲学家王艮,老年授学里中。一生居处破屋,号陋轩。以能诗鸣于时,著《陋轩诗集》。

1.《堤上行二首》之二写道:

岸旁妇,如花枝,不妆首饰髻低垂。达官大贾画船近,长跪欲告肠中饥。举头不觉双泪堕,隔涧望见露筋祠。

此诗写洪灾决堤后运河堤上见闻,作于康熙八年(1669年)。湖,指未退尽的洪水。贾,指盐商;露筋祠,俗称仙女庙,在高邮。相传宋时有女子露处于野,义不寄宿田家,被蚊叮咬,露筋而死,后人立祠以祀。

2.《流民船三首》之二写道:

拨棹欲何之?远投烟火处。岁俭窃盗多,村村见船怒。男人坐守船,呼妇行乞去。蔽体无完裙,蔽身无完絮。娇儿置夫膝,临行复就乳。生长田舍中,那解逢人诉!一米一低眉,泪湿东西路。

《流民船三首》作于清康熙九年(1670年),是年五月淮扬大水。次年二月二十四日,李宗孔上《请拨盐课赈济淮扬疏》云:“去岁淮扬两府水灾滔天漫地,如高、宝、兴、盐、江、安、山、桃等处十一州县之民,田地陆沉,房屋倒塌,牛畜种粮飘浮;父子兄弟夫妻儿女死于洪波巨浪者,不啻千百人,而无衣无食,露处江干,号泣之声,震动天地。”

3.《逋盐钱逃至六灶河作十六首》其中之一写道:

故里水荡荡,垣倾巷无扉。吾妻此卧痾,终日谢铺糜。甑上泽蛙跃,床前秋藓肥。无金可籴米,病肠幸不饥。壮年鲜共林,衰疾更分飞。何当似菜子,织畚隐翠微?

诗作写盐民因“故里水荡荡,垣倾巷无扉”无力偿付欠债,而逃离家园躲避官府追逼的痛苦。其中“吾妻此卧痾,终日谢铺糜”;“无金可籴米,病肠幸不饥。”以自己亲身经历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洪水下盐民的生活惨烈。

三、思夫中的女性形象

在古代,盐业活动十分活跃,这种现象在诗歌中自然会有所反映。如唐代杜甫《夔州歌十绝句》之六云:“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如风。”《柴门》云:“风烟渺吴蜀,舟楫通盐麻。”《客居》云:“蜀麻久不来,吴盐拥荆门。”写的就是长江流域包括食盐在内的各种货物互通有无的现象。这其中有一些描写到盐商妻子思夫的形象。

(一)李白《江夏行》《长干行》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人。幼时随父亲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县)。二十五岁远游中在湖北安陆成家。唐著名诗人。性情放荡不羁,爱饮酒,有“诗仙”之称,一生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其诗歌雄奇豪迈,感情奔放,幻想丰富,形象鲜明,语言流畅,音律和谐多变。有《李太白集》。

1.《江夏行》

忆昔娇小姿,春心亦自持。为言嫁夫婿,得免长相思。谁知嫁商贾,令人却愁苦。自从为夫妻,何曾在乡土?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使妾肠欲断,恨君情悠悠。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未知行李游何方,作个音书能断绝。适来往南浦,欲问西江船。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一种为人妻,独自多悲凄。对镜便垂泪,逢人只欲啼。不如轻薄儿,旦暮长相随。悔作商人妇,青春长别离。如今正好同欢乐,君去容华谁得知?

此诗首四句写女主人对结婚的心理期待是夫妻俩经常团聚在一起,而事实却是夫妻分离。原来说好了分别一载,而事实上却分别了三年,丈夫还没回家。自己的丈夫过了三年还没有回家,而东家西舍同时出发的人还没到一个月就回来了。自己忍受着夫妻分居的痛苦,而人家当垆女却整天和丈夫厮守在一起。青春年少正是与丈夫同欢乐之时,而女主人却要忍受着与寸妻长期分别的痛苦。

2.《长干行》

忆昔深闺里,烟尘不曾识。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八月西风起,患君发扬子。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诗作开头表现女主人一旦嫁给长干人就把自己同丈夫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丈夫在外行船,自己到江边观察风向。接下去描写丈夫依据不同的风向到不同的地方去做生意。嫁给商人之后,夫妻俩见面的机会少,而离别的时候多。

(二)张潮《江南行》

张潮(一作张朝),唐代诗人。曲阿(今江苏丹阳县)人,主要活动于唐肃宗李亨、代宗李豫时代。他的诗在《全唐诗》中仅存五首除了一首《采莲词》是写采莲女的生活,其余都是抒写商妇的思想感情。

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

唐代盐商经商活动的范围非常广泛,往往还会依据具体隋况而改变自己原订的行程。同时,盐人重利轻离别,为了便于来往经营,一般盐业商人往往并不随带家属,这样就造成了妇人同丈夫离居现象。

(三)褚人获《吴歌》

褚人获(1625年—1682年)清初小说家。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字稼轩,号石农。平生不求闻达,于书无所不阅,尤谙明代野史稗乘。雅好著述。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著笔记《坚瓠集》,五十八年,著成长篇小说《隋唐演义》。

送郎八月到扬州,长夜孤眠在画楼。女子拆开不成好,秋心合著却成愁。

这是一首爱情诗,作者用吴地民歌形式,模仿女子口吻,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之情。情郎到扬州贩盐,女子思念爱人孤枕难眠。最后两句在“好”和“愁”两字上做文章,巧妙暗示女子思念爱人的愁苦。

丈夫出外经商后,留给离妇的只是殷切的等待。唐代水上交通十分发达,因此沿江靠水的城市很自然地成为商人妇聚居的地方。诗人写商人妇盼夫,往往在口岸,而不在闺房,便反映了这一情况。唐代诗人自居易《琵琶行》云:“大嫁作商人妇,商入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唐代诗人刘采春《啰喷曲》云:“莫作商人妇,金钱当卜钱。朝期江口望,错认几人船。”清道光山东淄川诗人王培笋《嘉州竹枝词》云:“盐船个个似浮鸥,四望关前日暂留。贾客不知离别恨,又随明月下渝州。”这种情况,难免会引发妻子的思念。

四、饥饿中的女性形象

由于受生产环境、生产方式、生产资料和政府政策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古代盐业劳动者的生活待遇、生活质量十分低下。居无定所、衣不蔽体、饭不饱腹、债台高筑的现象时常存在。这些现象往往要影响到家庭父母、妻子、儿女的生活温饱问题。不少诗人在作品中都有所记述。

(一)郭五常《悯盐丁》

郭五常,明嘉靖十一年(1533年),任长芦盐运使。

煎盐苦,煎盐苦,濒海风霾恒弗雨。赤卤茫茫草尽枯,灶底无柴空积卤。借贷无从生计苦,十家村落逃亡五。晒盐苦,晒盐苦,水涨潮翻滩没股。雪花点散不成珠,池面平铺尽泥土。商执支牒吏敲门,私负公输竟何补。儿女呜咽夜不炊,翁妪憔悴衣蓝缕。古代水旱伤三农,谁知盐丁同此楚。我欲挽回淳古风,深惭调燮无丝补。且以仁煦摩,且以义鼓舞;忽使心如墨,忽使政如虎。中和一致雨旸时,煎晒应务当日苦。

盐丁是明代封建制度的一种产物。其方法是按户籍编排,规定每几口人中必须有一人充当盐丁,参与政府组织的盐业生产。这首诗反映的就是长卢盐区盐丁在封建统治者压迫和剥削下,过着背乡离井、食不饱腹,衣不蔽体的生活窘境。作者在最后不仅提醒官府和商人不要心太黑,不要“苛政猛于虎”,并且期盼着盐丁早日过上政通人和风调雨顺的日子。同时可以看出《悯盐丁》中,最让诗人怜悯盐的是“儿女呜咽夜不炊,翁妪憔悴衣蓝缕。”

(二)吴嘉纪《七歌》《后七歌》

1.《七歌》(之五)写道:

夫没三月儿出腹,我妹心苦无人告。四体饥困不得乳,儿哭母哭声满屋。纴绩一日得十钱,手作口哺到三年。昨夜灯前初学语,向舅呼爷音楚楚。儿语翻令阿母悲,急掩儿口泪如雨。呜呼五歌兮雨霏霏,孤燕将雏何处飞?

在《七歌》中,诗人以深挚感情历叙父母、兄妹、好友饱受贫贱、冤苦无告的悲惨境遇,展现清初淮南盐区平民真实生活图画,是作者最具份量的代表作品。《康熙重修中十场志》评语:“集中最著善《七歌》诸作,即起工部(杜甫)于今日,弗能易也。”此诗描写了自己妹子及幼稚外甥在饥饿面前“四体饥困不得乳,儿哭母哭声满屋”的惨境。

2. 《后七歌》(之四)写道:

有妹有妹颓舍里,沉疴别后今何似?饮食断绝痴儿啼,疾病不死饥亦死。门前青草昼无人,床上白骨谁收尔?呜呼四歌兮歌思长,车轮日夜转中肠。

此诗作于康熙元年(1662年),在《七歌》基础上,续写兄妹稚子悲惨境遇,揭示清初淮南盐区社会不平等和政治黑暗,与《七歌》同为诗人“工为严冷危苦之词”的典范作品。

(三)冯家吉《锦城竹枝词》

冯家吉,清光绪年间在四川成都任职。有《锦城竹枝词百咏》。

年酒年糕预备周,富人欢喜人愁。债余七事犹堪急,柴米茶盐酱醋油。

这首诗通过年节前夕,普通百姓苦子没有“柴米茶盐酱醋油”,反映了当时四川锦城贫富严重不均的社会现象,其中反映的社会问题,令人震惊。

五、战争中的女性形象

战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战争对人类物质财富和肉体乃至精神上的摧残也极为可怕。由于古代战争频发,因此写征人妇的诗常常出现,同时反映盐业妇女因战争受到创伤的诗兼而有之。

(一)吴嘉纪《凄妇行》《难妇行》

1.《凄妇行》

凄风堡搏何连绵,昼暗如夜飞湿烟。几千万家东海边家,六七十日无青天。生计断绝,老人幸先就下泉。孩提无襦,长随母眠;阿母眠醒,腹馁不得眠。壮者起望西邻,乞食尘市,不复来还。回望东邻,八口闭柴扉,扉外青草春芊芋。水响溅溅,鬼泣涟涟。官长怒然,分俸籴谷,更日夕劳苦,劝富户客茁籴容金钱。富户踟踌聚议,此户彼户,一斛两斛商量捐。

2.《难妇行》

宁为野田莠,不为城中妇。莠生雨露培,妇命如尘埃。江头六月举烽燧,东南风吹战艘至。官长首严出城禁,娇娃艳妇缩无地。愚者争向船舱匿,覆木覆石水关出。木下石下填人肤,日蒸气塞人叫呼。舟子耳闻眼不顾,往来逻卒逢无数。短篙刺刺渐离城,岸上骨肉喜且惊。夫来携妻父携女,开舱十人九人死。吁嗟乎!城外天地宽如此,此身得到已为鬼!家人畏罪不敢啼,红颜乱葬青蒿里。

作者自注:“壬寅六月瓜洲事。”壬寅,即康熙元年,误,应为顺治十六年(1659年),是年夏六月,郑成功水师十旁破瓜洲、人镇江,盐场戒严。诗记扬州城中妇女为避兵祸潜逃出城反罹其难的惨剧。

六、商业中的女性形象

汉代以后,农业、手工业获得巨大发展,商业因而也空前繁荣。国家众多的大城市,都是商业中心,中小城市的商业活动也很兴旺。隋唐之后水陆交通事业发达,也为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唐会要》卷八七《漕运》:“贞元二年五月敕:漕运通流,国之大计”。这期间,由于食盐属于国家专营物品,盐商是当时最大受益者。不少盐商的物质生活非常富裕。

(一)刘禹锡《贾客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贞元九年(793年)进士。登博学宏词科,授监察御史。参与王叔文集团革新朝政,失败后贬朗州司马,迁连、夔、和州刺史。累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作品通俗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有《刘宾客集》。

五方之贾,以财相雄,而盐贾尤炽。或曰:“贾雄则农伤。”予感之,作是词。

贾客无定游,所游唯利并。眩俗杂良苦,乘时取重轻。心计析秋毫,摇钩侔悬衡。锥刀既无弃,转化日已盈。邀福祷波神,施财游化城。妻约雕金钏,女垂贯珠缨。高赀比封君,奇货通倖卿。趋时鸷鸟思,藏镪盘龙形。大艑浮通川,高楼次旗亭。行止皆有乐,关梁自无征。农夫何为者,辛苦事寒耕?(录自《全唐诗简编》)

此诗反映的是“贾雄则农伤。”在唐朝而最为受崇并获暴利的商人首先是盐商,与刘禹锡同时期诗人白居易在其《议盐法利弊,论盐商之本》一文中说:“臣伏以国家盐之法久矣,盐之利厚矣。盖法久则弊起,弊起则法隳;利厚则奸生,奸生则利薄……臣又见自关以东,上农大贾,易其资产,人为盐商。率皆多藏私财,别营稗贩;少出官利,唯求隶名;居无征徭,行无榷税;身则庇于盐籍,利尽人于私室。此乃下有耗于商农,上无益于筦榷,明矣!”

(二)白居易《盐商妇》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幼年家贫,避乱江南。历官翰林学士、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品揭发时政弊端,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语言通俗晓畅。存诗三千首。有《白氏长庆集》。

盐商妇,多金帛,不事田农与蚕绩。南北东西不失家,风水为乡船作宅。本是扬州小家女,嫁得西江大商客。绿鬟富去金钗多,皓腕肥来银钏窄。前呼苍头后叱婢,问尔因何得如此?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每年盐利人官时,少入官家多人私。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远不知。何况江头鱼米贱,红脍黄橙香稻饭。饱食浓妆倚柁楼,两朵红腮花欲绽。盐商妇,有幸嫁盐商;终朝美饭食,终岁好衣裳。好衣美食有来处,亦须惭愧桑弘羊。桑弘羊,死已久,不独汉时今亦有。(《全唐诗简编》)

劳而不获,不劳而获是旧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唐代“安史之乱”后,国计仰给于盐税,而盐商遂成为“红人”。此篇描写盐商妇生活之悠闲自得,正是当时商业资本发展的反映。扬州为唐代经济繁荣的都市,系巨商富贾全集之所,许多商人乘船,每年来往江西、淮南之间,多娶扬州娼女为妾。篇末指出桑弘羊,为“不被汉世今亦有”,似指盐铁使李绮。

(三)许有壬《贾客乐》

许有壬(1287年—1364年) 字可用,汤阴(今河南)人。元延二年(1315年)进士,为同知辽州事。所任江南行台鉴察御史。他前后历事七朝,近五十年,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卒谥文忠。有《至正集》等。

鼓声震荡冯夷宫,帆腹吞饱江天风。长年望云坐长啸,移驾万斛凌虚空。主人扬州卖盐叟,重楼丹青照窗牖。斗帐香凝画阁深,红日满江犹病酒。

及时行乐,在元代是一种社会思潮,尤其在东南城市更为流行。不合传统道德的思想观念,在文学作品中被不断表现出来。这首诗,是扬州一位盐商的生活写照。前半部分,营造出盐船在江上的辽阔画面。后半部分,重在述写老盐商在外逍遥洒脱,在家不乏金屋藏娇,整日生活在醉生梦死乏中。诗作虽显消极,但充满着浪漫无限的情致。古代写船上商贾生活的诗很多,但大多数是在写其商人的辛勤劳苦及安危难卜。在这首诗中,作者摒弃了悲天悯人的内容,独辟蹊径,反映出作为盐商生活腐化堕落、浪漫袭人的一面。

中国的诗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殿堂里绚艳夺目的瑰宝。盐业,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一直属于历代文人及诗歌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不仅是因为食盐是广大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而且食盐在历朝历代,对国家的政治稳定及经济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国历史上,诗歌不仅与盐业结伴而行,同时不乏描写女性参与盐业生产劳动及其现实生活的作品。

猜你喜欢
盐商
“癫狂”与“无奈”
盐商文化群景区——财富扬州
盐商为何跨不出资本经营这步
烛光有烟
烛光有烟
大清盐商很任性
揭秘清代盐商生活资金周转不灵时朝廷借给钱
论盐商园林的旅游创新与传播
郑板桥办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