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比喻
——生物学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2019-01-11 08:09:55屈任务刘小利
生物学教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细胞质比喻种群

屈任务 刘小利

(陕西省西安交大韩城学校高中部 韩城 715400)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让课堂焕发出无限的生命力,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同仁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打造优质高效课堂的核心就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进来。

那么,如何让学生参与进来呢?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几则学生比喻的实例,谈谈比喻在构建高效课堂过程中的应用。

1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1 教材原文 一般来说,动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在35~40℃之间;植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40~50℃之间。细菌和真菌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差别较大,有的酶最适温度可高达70℃。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0℃左右的低温虽然使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但能使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因此,酶制剂适于在低温(0~4℃)下保存。

1.2 学生的比喻 冬眠与长眠: 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但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如同冬眠的动物一样,到来年春天气温升高后苏醒。而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如同被“烫死了”一样,必将长眠。

2 ATP与糖类

2.1 教材原文 物质的主动运输需要能量,肌肉收缩需要能量,细胞内还有许多化学反应是需要能量的,这些能量从哪里来呢?我们知道,细胞中的糖类、脂肪等有机物都储存着化学能,但是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却是另一种有机物——ATP。

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有些是需要吸收能量的,有些是释放能量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也就是说,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流通。因此,可以形象地把ATP比喻成细胞内流通的能量“通货”。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2 学生的比喻 现金与存折: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但其中的能量无法被细胞的生命活动利用,就如同存折一样,虽然里面有钱,但不能在市场上直接流通,必须兑换成现金,既转化成ATP中的能量,才能供生命直接使用,即ATP是直接能源物质。

3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3.1 教材原文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3.2 学生的比喻 赚钱与花钱: 一株植物好像一个家庭,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同一个家庭的毛收入(赚钱),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如同一个家庭的支出(花钱),净光合如同纯收入,一个家庭财富的积累。

4 细胞凋亡与坏死

4.1 教材原文 像这样,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叫细胞凋亡。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不同。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确解答该题。

3 总结

总之,首先要立足教材,以图表的形式将概念的层次关系或相互联系,简洁直观地绘制出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自主构建不同层次的概念图或表,不断积累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其次要加强对学生图表题的训练,注重多种典型题的分析,把题目中图—表—文字与教材中的图—表—文字交互翻转,搭建已学知识与新考问题之间的桥梁,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总结解题规律。

5 基因的表达

5.1 教材原文 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我们知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而蛋白质的合成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那么,DNA携带的遗传信息是怎样传递到细胞质中去的呢?当遗传信息到达细胞质后细胞又是怎样解读的呢?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成为转录(transcription)。

mRNA合成以后,就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translation)。

5.2 学生的比喻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运筹帷幄之中——携带遗传信息的DNA存在于细胞核中,虽然不能出细胞核,但可以通过转录将遗传信息传给mRNA, RNA一般是单链,而且比DNA短,因此能够通过核孔,从细胞核移到细胞质中,以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为原料,在核糖体上合成具有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从而决胜千里之外。

6 正反馈与负反馈

6.1 教材原文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feedback regulation)。

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这样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就不至于过高。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

6.2 学生的比喻 推波助澜与迷途知返: 反馈调节是高中生物学中一种重要的生物学思想。负反馈是最常见的一种反馈,结果是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作用是能够使机体或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态,即在外界因素影响下,偏离稳态后能迅速纠偏,回到平衡状态,所以可用迷途知返比喻。正反馈是很少见的反馈,其作用正好与负反馈调节相反,即机体或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一系列变化,反过来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因此正反馈调节的作用往往是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例如,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体死亡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的鱼类死亡。所以正反馈可用推波助澜或火上浇油比喻。

7 “J”型曲线与“S”型曲线

7.1 教材原文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模型假设: 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建立模型: t年后种群数量为: Nt=N0λt;模型中各参数的意义: 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不论哪种生物的种群,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carrying capacity),又称K值。

7.2 学生的比喻 理想很丰满与现实很骨感:“J”型曲线是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十分美好的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种群数量增长较快,没有K值,可以用理想很丰满来形容。而“S”型曲线是在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等总是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因环境阻力影响曲线画出来的,一位学生把它比喻为一位有“S”型身材的骨感少女。同时也可以教育学生,不仅要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更要有一种脚踏实地的精神,将宏大的理想变成现在勤奋学习的原动力,刻苦好学、勇往直前、练好本领、才能积极面对现实。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适时、灵活地引导学生运用贴切、有趣的比喻,就会激活课堂气氛、启迪学生的智慧,从而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猜你喜欢
细胞质比喻种群
作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实现快速创制
科学导报(2024年20期)2024-04-22 09:54:13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4:16
比喻
文苑(2020年12期)2020-11-19 13:16:26
中华蜂种群急剧萎缩的生态人类学探讨
红土地(2018年7期)2018-09-26 03:07:38
比喻最爱
什么是比喻
节水抗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沪旱7A 的选育与利用
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中国蔬菜(2015年9期)2015-12-21 13:04:38
坛紫菜细胞质型果糖1,6-二磷酸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再析比喻义的“像……似的”
语文知识(2014年3期)2014-02-28 21:5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