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庆香 潘 胜(江苏灌云县白蚬中心小学)
慢教育倡导的是一种日常的教育,将教育融入生活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性发展。随着“慢”教育理念的融入,如何践行慢教育,从而进行更优的班级管理,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核心力的缺失让人深思,我们的教育是快生产、流水线设计吗?教育的目标和意义是什么?传统的教育观念更加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作为主体所需要的情感抒发和价值观的引导。不论教师、学校、家长还是学生本身,总是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去不断比较和追赶,期望得到提高。殊不知,提高的最佳方式是自我与自我之间思维的碰撞,只有自我不断超越,才能专注自我本身,获得发展。“慢”是教育的特色,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发挥,都是需要教育给予空间的。因此,慢教育需要教师引导,融入学生日常生活。
慢教育理念下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以下几个误区:首先,误将班级管理当作一种条约式的束缚。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总是以成年人的角度自居,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制定一系列班级规章制度,并且大多规定都是以“不”字开头,这不仅容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还违背了慢教育下的尊重主体理念。其次,对慢教育理念的误解。慢教育不是在管理效率、质量方面降低标准,提倡拖沓的处事风格。恰恰相反,是依据班级、学生的差异性和阶段性发展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去开展适应学生需求的教育活动。最后,管理过程中教师心理素质和专业素养不足,导致教师处理突发事情过于急躁和焦虑。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事件时,常常渴望能当场解决冲突。教师内心急躁,很容易以大声、不耐烦的语气让双方形成表面上的和谐。其实,用冷处理的方法更能让学生自主反思,认识错误,关键就是教师要保持淡定从容的心态去进行管理。
教师在管理过程中,常常以刻板印象看待学生,固化对学生个体认知。学生作为社会个体,是复杂的,具有多样性。教师从平时的观察、书面作业或课堂表现方面评价学生,大多认为成绩差的学生作业完成度高就是抄的、班级丢失东西就是坏孩子做的、成绩优异的学生就不会犯错。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不问缘由,张口就训斥。长此以往,学生排斥与教师沟通,教师也很难知道学生的真实想法。首先,我们强调,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用客观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注重自身管理水平和专业素养的提高,成为学生可信赖的人师。教师的从容心态和处事不惊的态度,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促使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形成向师性,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不仅增强师生之间的联系,还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在进行管理时,将管理固化为制定约束性的规则,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甚至个体思维,期望班级的管理工作能完全达到规定上所写那样。直奔结果而去的管理违背了慢教育理念,忽视了学生在被管理过程中良好氛围的构造,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减弱。因此我们强调,注重管理过程,让管理进度“慢”一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由于生活经验和认知不足,也会犯错。教师不能期望学生通过惩罚达到自我约束的目标,而是缓慢地引导学生。例如在学生迟到问题上,有的教师采取惩罚措施,让学生在讲台做保证,为的是下一次保证不迟到;而另外一些教师,惩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天比今天多早到一点。学生在被管理的过程中,逐渐改变错误的行为习惯,享受并认可这种管理模式,这才是班级管理需要做到的。
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理性观念和感性情感并存,除了理性观念以外,学生的发展和生活很大程度上,依靠感性情感,生活才会更加丰富多彩,因此,管理工作很难忽视情感管理在其中的重要性。规则和规定不能打破,在不违背管理条件和规则的基础上,真情实感的抒发才能促进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交流和沟通。一方面,加强真情实感的沟通。这要求教师在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长期发展为主,真正做到语言上和实际上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另一方面,建立民主的管理氛围。情感管理是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需要调整心态建立民主的沟通环境,在双方之间建立出一种以关心互爱为主的融洽氛围。
慢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工作,需要教师和学校转变教育观念,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班级管理制度在“慢工出细活”中,管理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学生也能在其中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