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文元育英中学 邱海燕
核心素养是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社会需求和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创新实践和合作参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能力与品格都能够得以发展,最终让学生拥有一定的史料实证能力,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所谓的时空观,就是一个人对特定的时间或空间内发生的事件以及事件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的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可以通过绘制年代尺的方法对历史进行学习,对重大的历史事件进行详细的了解。而且,通过时间轴还可以有效地将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发生地点进行有效结合,让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得到培养和提升。同时,学生在史料实证方面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提升。史料实证强调尊重历史,对不经权威证实的历史资料不轻信,而是要结合多方面的实践考证和史料之间的相互实证来确定一个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可信性。这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态度。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和史料分析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对历史朝代的更替顺序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知,这样,学生就可以知晓自己在哪一块有欠缺。例如,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材对五代十国的介绍不多,因此,很多学生在接触到这一时期的历史时难免会产生困惑,并且有些学生又没有参考课外书的习惯。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运用时间轴及时查漏补缺。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的时空观得到强化,史料实证能力得以提升。
所谓历史理解,就是通过对一个历史事件进行叙述,从而对这个历史事件的意义和情感取向产生的认知。在具体教学中,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历史学习可以依靠一些真实的史料认知到具体史实,而且还可以更好地感悟和理解历史事件,掌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历史解释则强调以史料为前提,以自身对历史的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和判断。这两种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
要强化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解释能力就要以真实、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依据进行历史教学。例如,教学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两极格局的形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进而使学生能够吸收以及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让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还可以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和解释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大有裨益。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被记录下来的历史事件都有其深刻的借鉴和警示意义。唐太宗李世民也曾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了解历史、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为了让后人以史为鉴。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历史是为了对历史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这也是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例如,教学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中国抗日战争》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让学生勿忘国耻的同时不能滋生仇恨情绪。良好的历史观能够帮助学生辩证地、客观地看待历史问题,让学生在更深层次的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中走得更远,同时,也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这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至关重要,这不仅是对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积极响应,而且也是历史教学改革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从绘制时间轴、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等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