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柱 那学勇 童 琛 金 哲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上海201203)
“海洋石油630”号油田守护船为TUNA A80型首制船,是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为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基本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由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工程辅助船。船长68.84 m、型宽14.8 m、最大吃水5.7 m。该船船型紧凑、空间狭小、功能齐全,给设计和施工带来不少困难。目前,该系列6艘船的首制船已顺利完工交船,因此分析梳理设计和施工中出现的典型问题,以优化后续“海洋石油630”号油田守护船。
掣链器是船舶在航行或抛锚时锁住锚链的装置。按照中国船级社(CCS)规范要求,掣链器应能承受相当于锚链的试验负荷,且其应力应不大于其材料屈服强度下极限的90%,在此情况下,其受力构件应不产生永久变形[1]。
该船配备2套掣链器,左右各1套。按照锚设备布置图安装掣链器后发现掣链器底端已超过锚链筒防磨半圆钢且处于悬空状态(见图1),达不到完全焊接的要求,对掣链器的受力产生影响。因此,将掣链器悬空部分割除并增加滚轮的加强肘板(见图2)[2],重新校核受力情况并送审设备资料,满足CCS现场验船师要求(见图3)。
图1 掣链器
当起锚作业时,锚链在冲洗后仍有部分淤泥滞留其上,这些淤泥随时可能掉落于甲板。为保证甲板面的清洁,需要从锚链筒到锚机链轮处增设挡泥槽。该挡泥槽一端紧靠锚链筒防磨半圆钢上端,另一端紧贴锚机链轮且呈喇叭口状。由于挡泥槽布置在掣链器和锚机之间的狭小空间内,需将该挡泥槽设计为可拆式(见下页图4),以利于焊接、打磨和油漆工作。
图2 掣链器
图3 实船掣链器
图4 挡泥槽
船首结构采用封闭上盖形式,当带缆作业时,不便实时观察舷外带缆情况,需要在导缆孔和滚柱导缆器上方设置观察孔。该观察孔的大小在满足结构强度的条件下尽可能大,以保证充足的观察视野(见图 5) 。[3]
图5 导缆孔/滚柱导缆器的观察孔优化前/后
舷墙采用内、外舷墙和顶盖的框架结构形式,且内舷墙与外舷墙有400 mm的高度差。斜梯按照 CB/T 81-1999 B45°×800×3 606, 甲 板 层 高2 750 mm设计,安装在FR48~FR53之间,从主甲板往上数第3个踏步向上量起,梯宽中心位置距FR49强框架下沿1 650 mm,影响正常通行(见图6)[4]。经结构校核后,FR49在舷墙盖板下的T型框架取消,两侧扶强材止于钢管,原斜梯开孔向船尾增加600 mm。
图6 斜梯与舷墙结构
原登艇平台为直上直下的直梯形式,不利于担架运送伤员(见图7),未满足CCS现场验船师的要求,经多次协商后,设计方案定为平台高1 900 mm和斜梯为B 45°宽700 mm的样式(见图 8)[5]。
图7 登艇直梯和平台
图8 登艇平台和斜梯
在靠船尾布置活动栏杆和钢丝绳的设计不满足船员的日常使用,船员要求在靠尾滚筒的位置设置活动栏杆门的形式,即沿船宽方向把栏杆门分为2~4部分(视尾滚筒处开敞宽度定),在船体甲板上焊接30 mm的复板,栏杆门与复板用螺栓固定(见下页图9)。
该船设置6个泥浆舱,每个舱在二甲板上的纵舱壁和上甲板各布置1个B 600×400的人孔盖,同时每个舱内布置1台泥浆搅拌器。该泥浆搅拌器桨叶的保护罩的直径是774 mm,且与搅拌器本体焊接,不能拆卸(见图10),已超过人孔盖的出入范围,其中4个泥浆舱在完整分段中,以致搅拌器无法进舱安装,另外2个泥浆舱在合拢分段中,搅拌器可以正常安装,但出现设备检修出舱的问题。最终将纵舱壁上人孔盖规格由B 600×400改为B 800×800的特殊型。
图9 尾滚筒处可拆栏杆
图10 泥浆搅拌器
机舱右舷的斜梯通道恰巧布置在主机旁,当中冷器完全平行拔出检修时,斜梯的钢质扶手和梯架有一小部分与之发生干涉,影响中冷器正常检修,因此把斜梯向船首移动100 mm,并将斜梯上眼板焊接固定到上平台的下沿(见图11)。
本文通过分析“海洋石油630”号油田守护船在建造中的典型问题,提出相应的修改方案,总结设计经验,汲取设计中的优点,希望为后续海工船的优化及同类型船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