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玲 杨猛
【摘 要】校企合作是目前将学校、企业和学生联系起来,培养出应用型专业化人才的最有效模式,本文以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校企协同培养模式的重要性为研究基础,对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制药相关人才的模式建设进行了细致的探索,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方案以及促进方案有效实施和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校企合作;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TQ460.1-4;G64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6-0077-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6.036
制药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与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学科,但是目前高校的制药工程学科依然固守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学习和实践结合不紧密,这种学习模式往往会出现两种发展方向,一种是理论性较强但缺乏具体实践能力的学科型人才,另一种是实践能力较强但缺乏理论指导的技术型人才,却没有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双向型”综合人才[1]。基于这种培养弊端,应用型人才校企协同培养模式注重将企业、学校、个人三者的发展要求与能力有效结合起来,充分考虑企业的人才建设需要,学校根据企业的发展要求制定专业化的培养方案,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的同时可以到企业中去进行具体的实践, 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完美融合。
1 校企合作培养制药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
1.1 紧跟行业发展,避免教学内容的滞后性
现代制药技术发展迅速,设备更新速度加快,行业企业标准也在不断更替,高校作为传授知识和培养实践技能的场所也需要与时俱进,因此,高校教师必须走出校园走进企业,才能及时了解到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根据现实情况将最新的技术、设备和行业标准融入到教学中。但是只有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关系,教师才能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运营机制和岗位需求,并获取最新的行业发展信息,从而有效的避免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滞后性,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完善和更新,保证高校教学质量的不断的提高,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制药专业人才[2]。
1.2 校企共同培养,减少人才培养成本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对药品的需求不断加大,我国制药市场的规模也逐渐扩大,这就导致制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的提高,而企业的人力资源是有限的,高校则是人才的聚集地,通过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校企双方共建实训基地,一方面为高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丰富了学生对制药各个环节的认知,提高了学生对制药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企业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得学生一毕业即能符合企业的岗位需求,避免了就业后的二次培训,实现毕业于就业之间的无缝对接,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3]。
1.3 了解岗位需求,增加学生工作经验
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后,学生走进企业可以对制药企业有切实的了解和认知,明确自己喜欢并合适的岗位,合理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且现在多数企业招聘时偏向具有一定工作年限或工作经验的求职者,高校应届毕业生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的劣势,而且这一现状在短期内无法改变,学生只有通过校企合作的关系,在校期间就参与到制药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去,获取一定的工作经验,弥补自身的这一短板,有效的在应聘时增加竞争力。
2 校企合作培养制药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模式
2.1 制药实践环节企业负责制模式
制药工程专业是一门理论性强、实践操作要求高的专业,因此要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行业前沿新兴的设备、科技和技术等,还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学校的实验实训产地较小、设备数量少、型号较为落后,通常仅能满足于基础实验的要求,并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研发和生产需求,因此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将制药相关的实践环节,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等交给企业人员负责,打破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的界限,针对制药专业特点,将孤立、分散的基础实验(例如基础化学等)和专业实验(例如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的内容相结合,实现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的一体化,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并掌握具体的操作技能,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零适应”[4]。
2.2 “三层次、四段式”的培养模式
“三层次”是指在实验和实训教学过程中按基本实验、专业实践、综合设计三个层次设计实验项目,合理分布实验内容。“四段式”是指通过“基础实训-认识实习-仿真训练-顶岗实习”这4个阶段的操作训练形成完整的生产实践培训链,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实践能力,满足其由学校到企业的转型发展需求[5]。为保证该培养模式的正常的开展和实施,校企双方必须建立长效的深度合作机制,为学生的实验实训设立开放的实验室,确保有合适的场所和实验设备满足学生完成实验课程、科研课题课题、各项大学生技能竞赛等,最终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的目的。
2.3 订单式培养模式
传统的订单培养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学生的培养成本,根据企业的需求设定专业和班级,因此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已经确定好专业以及入职的企业和岗位,中途不能退出企业,不能更换专业和未来就业岗位,形式不够灵活。现在的订单班倾向于定向培养,校企合作建立后,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确定培养目标,由学校进行具体的培养過程,最后在即将参加毕业顶岗实习的学生中,挑选有意向的学生组成订单班,进行集中的定向培训,培训结束后,由企业进行考核并确定进入企业正式工作的学生名单,形成了“人才共育、就业共担”的教育共同体[6]。
3 校企合作培养制药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举措
3.1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的内涵是将学校和企业的资源高度融合,培养出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而二者共同构建的实训基地是既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学生实践演练的的训练场,也是企业获得对口人才的孵化器,同时也弥补了学校实验室设备更新换代不足的缺点。目前,很多高校都有制药工程专业,为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学校要通过校园招聘会、企业专场讲座等进行调研,深入的了解和探究企业的发展,在空缺人才以及专业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加深合作力度[7]。
3.2 仿真训练和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
仿真训练平台采用真实的、等比缩小的实际装置为操作环境,其厂房布局、工艺流程、重要参数等由相应的行业企業提供[5]。学生通过仿真实训,可深入到企业的各个厂房和实验室,熟悉制药企业厂房和车间布局,掌握药物制备的工艺流程、控制系统、岗位规程、管理规范等,大大提升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应变能力和职业素养[8]。
3.3 培养高素质的双师教学团队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完备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过硬的实践技术能力。因此,要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具体的实践与探索,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同时通过校企合作让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组成指导教师团队,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建设政策措施和考核评价办法,不断增强教师的薄弱技能,为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开发稳定的后备资源[9]。
4 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各大高校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本文阐述了培养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同时探讨了目前针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的制药工程人才是当今高校人才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校、企业、学生”三者的不断融合实现最终的培养目标是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10]。因此,我们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方法,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制药人才。
【参考文献】
[1]左慧琴.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06):103-104.
[2]祝媛媛,詹婧娴,吴绍艳,等.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77):1-3.
[3]李华,胡国勤,梁政勇,等.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1,28(4):24-31.
[4]贺克强,程弘夏,吴谦,等.制药工程专业产学结合“3+1”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9,6.
[5]翁德会,程弘夏,许腊英.培养应用技术型制药工程人才内涵建设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山东化工.2017,46(24):160-161.
[6]郭艳,王敏,周浩.关于制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11(4):72-74.
[7]孟凡欣,吴丽艳,赵成国等,药学学科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5):91-92.
[8]汪朝旭,郑柏树,申少华等,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广州化工,2017,45(1):169-171.
[9]郭艳,王敏,周浩.关于制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11,4:72-74.
[10]王晓季,吕常山,郑鹏武,等.制药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0(15):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