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从东巡日录》吉林行迹及御制、唱和诗研究

2019-01-10 06:59闫雪莹
关东学刊 2019年6期

[摘 要]康熙二十一年(1682),清圣祖康熙东巡盛京沈阳,以平定三藩告祭祖陵,至吉林城松花江岸遥祭长白山,检阅水师,在今吉林省境内活动凡26天。翰林院侍讲高士奇随驾扈从,著《扈从东巡日录》记载东巡行迹,随录圣祖康熙东巡诗及其个人扈从诗作。本文据《扈从东巡日录》,比照《康熙起居注》《清实录》等文献,考录圣祖此次东巡吉林行迹及高士奇扈从诗作,考证区分圣祖两次东巡吉林(1682、1698)御制诗的内容及创作时间。

[关键词]清圣祖;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吉林行迹;御制诗;扈从诗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19B151),吉林财经大学博士基金项目(2019B16),2018年度吉林省高等教育学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闫雪莹(1976-),女,文学博士,吉林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长春130117)。

清圣祖曾于康熙十年(1671)、二十一年(1682)、三十七年(1698)三次东巡,先后因除鳌拜、平定三藩、剿灭噶尔丹“寰宇一统”功成,率领皇子、王公大臣往盛京告祭祖陵,借机巡行边界,加强军备。时任翰林院侍讲的高士奇著《扈从东巡日录》,以日记体形式记载了康熙二十一年第二次东巡盛况,其在吉林境内的行迹尤值得关注。高士奇(1645-1704),字澹人,浙江钱塘人。少颖悟好学,经明珠举荐入内廷供奉,后充翰林院侍讲,詹事府詹事,《大清一统志》副总裁官。高士奇文思便捷,甚得圣祖康熙宠信,凡有巡狩出猎皆命其扈从。《扈从东巡日录》以日记体贯穿上、下卷,补以附录,记载了圣祖东巡时行经之地的地置沿革、土人日用饮食、风俗民情,并錄圣祖、高士奇等即兴吟咏诗作,文辞雅致清新,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本文以《扈从东巡日录》为主线,参以《康熙起居注》《清实录》,将圣祖一行在吉林省境内的行迹作以比照,辑录高士奇扈从东巡吉林诗5题12首,即《流民叹》《扈从杂记诗》(四首)、题乌喇故城题绝句二首、《扈从杂纪诗》(四首)、《奉和御制望祀长白山》;扈从东巡吉林词3首,即《金缕曲》《水龙吟》《南楼令》;同时考辨、补录康熙二十一年东巡吉林御制诗5首,即《望祀长白山》《松花江放船歌》《江中雨望》《经叶赫废城》《柳条边望月》。冀望对吉林省地方史、文化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一、康熙二十一年东巡吉林行迹考述

康熙二十年(1681)冬,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得平定,次年正月十七,谕礼部:“逆贱吴三桂背恩反叛,扰乱地方,仰荷祖宗在天之灵,默垂庇佑,克奏荡平,应躬诣山陵展祭,以告成功。”

康熙此次东巡的缘由,系平定三藩,告祭先祖。见[清]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卷上,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第84页。另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整理的《康熙起居注》载: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癸巳,上以云南底定,海宇荡平,前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中华书局,第825页)又,《清实录》卷100康熙二十一年二月载:“癸巳,上以云南底定,海宇荡平,躬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命皇太子允礽随驾。是日启行。”(《清实录》第5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第3878页。)圣祖年方二十九岁,此次东巡意在告祭先祖庇佑之灵。

经过近月的多方筹备,于二月十五(癸巳),圣祖偕皇后和太子胤礽、诸王及八旗禁旅等从北京出发,“旌旗羽葆,络绎二十余里。”

[清]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卷上,第84页。随行“总共约有七万人”,“皇帝自己骑马走在前面,其次是随驾的十岁王子,他就是几年前册立为辽阔帝国的继承人。后面是三位主要后妃,各自乘坐镀金轿子。再后是各位王爷、朝廷贵戚、各等官员,这些人又为众多的随员和侍从簇拥着。”

[比利时]南怀仁:《鞑靼旅行记》,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第136页。此次随行的还有大学士明珠之子、时任一等侍卫的纳兰性德(1654-1685),曹雪芹的祖父、时任銮仪官的曹寅(1658-1712)等。

三月初四(壬子),圣祖一行冒着雾雨抵达盛京沈阳,初五至初八,谒祭福陵(今东陵,太祖努尔哈赤)、昭陵(今北陵,太宗皇太极),十一(己未),在大雪弥天中告祭永陵(清远祖,今辽宁新宾启运山)。十二(庚申),从永陵出发北上,经嘉祜禅(今辽宁铁岭境内)、曾家寨(今辽宁开原境内),哈达城、耿家庄、鹞鹰坡、庚格等地(均在今辽宁西丰境内),向东北吉林城方向行进。

自三月十七(乙丑)进入吉林省境内,驻跸库鲁

库鲁,《康熙起居注》(以下简称《起居注》)、《清实录》均作“库鲁地方”。(今辽源东辽境内)。次日万寿节,诸王、大臣、从官皆诣帐殿前行礼,庆贺圣祖生日,道旁始见春色,驻跸三丸山

三丸山,《起居注》作“三丸地方”;《清实录》作“宜阑穆哈连地方”。(今东辽境内)。十九日起,行经夸兰山

夸兰山,《起居注》作“夸兰河地方”;《清实录》作“夸阑毕喇地方”。(今东辽境内)、阿尔滩讷门

阿尔滩讷门,《起居注》作“阿尔滩讷门地方”;《清实录》作“阿尔滩诺门地方”。(今四平伊通大孤山)。行围狩猎是满族先民的传统,圣祖一行在吉林省东辽、伊通等地多次行围猎,射虎多头。

二十一日(己巳),驻跸塞木肯河

塞木肯河,《起居注》作“赛穆恳河地方”;《清实录》作“色穆恳毕喇地方”。(今四平伊丹)。在这里,高士奇遇到了从奉天(今辽宁沈阳)迁徙到新辟驿道的“江南”流人。清政府为了加强东北边防,抵抗沙俄侵略,将“康熙年间平定逆藩吴三桂之俘虏,编管盛京兵部,发往边台、驿站,充当苦差。”

王树楠等:《奉天通志》卷167,沈阳:沈阳古旧书店,1983年,第3919页。这些流人无钱少粮,饥寒劳瘁,在边台守边挑壕,在驿站传递文书。高士奇见到这些远戍东北的江南流民,耳闻他们的痛苦遭遇,目睹饥疲瘦削之状,作《流民叹》诗:

将军重武备,旷野开新边。再徙境内民,跋涉戍寒烟。摇落早无家,何堪更远迁?趋驰数百里,囊底无一钱。裹粮日不给,锄锸多弃捐。空山绝四邻,豺虎时盘旋。伐木营板屋,粗具三两椽。连朝雨复落,举室无安眠。寡妻病哀惫,丁男衣不全。有地皆蓁荆,手足徒胝胼。长子被官役,辛苦恒经年。鹄面向行客,欲语先涕涟。云自江南来,未谙严寒天。微躯历患难,异域谁见怜。闻有宽大诏,归梦犹迍邅。藜藿免饥饿,性命聊苟延。哀哀叹茕独,乡信难为传。

[清]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卷下。

二十二(庚午),驻跸黄河

黄河,《起居注》作“黄河地方”;《清实录》作“苏瓦颜毕喇地方”。(今长春双阳境内)。二十三(辛未),驻跸萨龙河

薩龙河,《起居注》作“萨龙河地方”;《清实录》作“萨隆毕喇地方”。(今吉林永吉岔路河),深夜无眠,高士奇作《扈从杂记诗》四首,如下:

漠漠荒陂路不分,千山立马对斜曛。彩旄时杂岩前树,黄辔遥飞岭外云。出队狐狸人共逐,合围麋鹿自成群。扬雄羽猎无能赋,后乘空惭托圣君。(其一)

关山日落解征鞍,祗讶重裘客里单。浅草围中看射虎,平沙洲上候停銮。人迷暮雨归营晚,马惜障泥渡水难。边地萧条风景别,今宵有梦到长安。(其二)

旷野春深日驭迟,猎场近远奏先知。凌晨清跸齐分队,薄暮安营各认旗。飞鞚金衔驰狗监,离绦绣帽脱鹰师。新翻艳谱天鹅曲,偏向回中静夜吹。(其三)

东风花信总无凭,灌木丛条望眼凝。结靷行踪遮洞壑,褰裳去路绝沟塍。山寒未减深春雨,磵冷常存隔岁冰。努力驱驰人尚健,三千弱水念何曾。(其四)

[清]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卷下。

二十四(壬申)驻跸苏敦

苏敦,《起居注》作“苏通地方”;《清实录》作“搜登地方”。(今永吉搜登站)。二十五(癸酉),途中见一杏树高三四丈,“繁葩细萼”,欣然色喜,赋《金缕曲》词云:

绝塞山无数。动羁愁、马头雁底,黑云黄雾。拼得今年春草草,落尽垂杨柳絮。知道是、东君留否?蓦地花开横小阜,据吟鞍、错认江村路。吹几点,洗红雨。天斜似解怜人语。问春风、玉门关外,绿何也度?嫩蕊秾香空艳冶,不见蝶围蜂舞。只惹却、晴丝牵住。已断青旗沽酒店,待踟蹰、画角频催去。摇鞭影,日亭午。[清]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卷下。

二十五日入乌喇鸡陵

乌喇鸡陵,《起居注》作“乌喇吉临地方”;《清实录》作“吉林乌喇军屯地方”。(今吉林市)。长白山去吉林“六百里”,相传为满族先人的“卵化”之地。圣祖一行到松花江边,向东南望秩长白山,行三跪九叩之礼,遥拜祖宗龙兴之地。

乌喇鸡陵,又称船厂,即今吉林市,据萨英额《吉林外记》载:“国语(指满语)‘吉林沿也,‘乌拉江也,以军民住居沿江之一带也。康熙二十四、五年间,御旨内谓‘几林乌喇,旧志又谓‘吉临乌喇,曰‘几与‘吉、‘临与‘林,汉字音同也。今通称‘吉林,从汉语之讹,省文也。”

[清]萨英额:《吉林外记》卷2,清光绪庚子年广雅书局本。清初,吉林城是抵抗沙俄入侵的军事重镇。顺治十五年(1658),清政府在吉林城西门外松花江北岸设船厂,水师船舰均在此处制造。《扈从东巡日录》卷下载:“康熙十五年(1676)春,移宁古塔将军驻镇于此,建木为城,倚江而居。所统新旧满洲兵二千名,并徙直隶各省流人数千户居此。修造战舰四十余艘,双帆楼橹,与京口战船相类。又有江船数十,亦具帆樯。日习水战,以备老羌。”老羌即指沙俄侵略者。

三月二十七(乙亥),圣祖“率领二百多艘船和几名贵戚”泛舟松花江,顺流驶往大乌喇虞村

大乌喇虞村,《起居注》同,作“大乌喇虞村”;《清实录》作“捕塔海噶山”。(今吉林乌拉街)。“由于船只所限,其余的王公全部留在吉林”,大乌喇虞村又名“乌喇”,“是全州中最著名的城市,古代各鞑靼王居住之地,王宫废墟,犹可看见”,也是“临江城市”,距离吉林“三十二里”。

南怀仁:《鞑靼旅行记》,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第144页。船队“溯松花江顺流而下,风急浪涌,江流有声,断岸颓崖,悉生怪树……风涛迅发,往往惊人。”

[清]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卷下。

江水滔滔,军威赫赫,场面极为壮观。圣祖即兴作《松花江放船歌》:

松花江,江水清,夜来雨过春涛生,浪水叠锦绣縠明。

采帆画鷁随风轻,箫韶小奏中流鸣,苍岩翠壁两岸横。

孚云耀日何晶晶?乘流直下蛟龙惊,连樯接舰屯江城。

貔貅健甲皆锐精,旌旄映水翻朱缨,我来问俗非观兵。

松花江,江水清,浩浩瀚瀚冲波行,云霞万里开澄泓。[清]萨英额:《吉林外记》卷1。

二十八(丙子),时值立夏,圣祖及随从抵达乌喇故城。闲来无事,高士奇游访乌喇故城(今乌拉街)。故城“方广数里,土墉四面,中有一台。落日登临徘徊,寓目江岸,瓦屋数间。信步访之,题曰‘保宁庵,佛殿三楹,左右僧寮各三间。住僧为江宁人,虽不识文字,而对客恭谨,献茶乞诗。”保宁庵原迹现已不存,今重建新庙曰“保宁寺”。高士奇即兴于壁上题绝句二首:

野寺荒寒江水滨,门前寂寞长荆蓁。经过莫漫伤歧路,幸是天涯扈从人。

我来异地逢春尽,才见花开一两枝。蔓草孤村人迹断,乡心遥与白云期。

[清]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卷下。

由于乌喇“稍上游处盛产鲟鳇鱼,皇帝的乌喇之行,是为了钓这种鱼。”

南怀仁:《鞑靼旅行记》,第84页。不巧昼夜连下大雨,四月初三(庚辰)清晨,细雨犹零,圣祖登船赴冷堋(今九台莽卡塔库村龙棚屯)捕鱼,亲自操舟、下网,大鱼小鱼载满牛车,冒雨晚归。在大乌喇虞村驻跸凡6日。

初四(辛巳)初晴,圣祖登舟返回吉林。沿岸风雨骤至,骇水腾波,江烟泼墨,舟不能行,紧急靠岸停泊。过午,风色稍定,牵缆甚缓。又行了20里上岸,乘坐牛车,上下在山崖间行进,泥滑难行,到吉林船厂时已是深夜。高士奇因赋《水龙吟》词以纪之:

晓峰新翠飞来,锦帆半渡春江楫。恰才回首,碧罗天净,弱云微抹。咫尺苍茫,狂飔骤卷,怒涛喷雪。讶盆翻白雨,松林转黑,红一线,雷车掣。如此风波怎去!急回船渡头刚歇。野炉争拥,征衫未燎,薄寒犹怯。辽日遗墟,金源旧事,断垣残堞。有当年献纳,埋钱满瓮,听渔人说。[清]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卷下。

四月初六(癸未),康熙赐镇守诸臣筵宴。吉林初夏多雨,但天公作美,圣祖“赐宴时,雨晴日出”,至宴毕大雨复降,为这场盛宴增添了诸多天意。

初七(甲申),江雨初晴,銮舆晓发,圣祖离开吉林市,日行120里,驻跸萨龙河(今岔路河)。次日起,渡英儿门河

英儿门河,《起居注》作“义儿门河地方”;《清实录》作“伊尔门毕喇地方”。(今飲马河),驻跸黄河、伊巴旦

伊巴旦,《起居注》作“伊巴旦村”;《清实录》作“伊巴旦噶山”。(今伊通伊丹)。四月十一,驻跸小雅哈河

小雅哈河,《起居注》作“小雅哈河地方”;《清实录》作“阿济格雅哈毕喇地方”。(今伊通小孤山河),地气稍温,草茵初碧,倦马荒途,得饱食矣。是夕,高士奇作《扈从杂纪诗》四首,诗云:

镇城南面依江居,长白分来一派余。隔岫晓烟笼紫鼠,临流夜火打鳇鱼。招来甲士强能挽,住久流民籍未除。共说年年曾望幸,不图今日度銮舆。(其一)

复茆板屋牖低穿,土锉周通短灶烟。猿臂丁男多矫健,蛾眉少妇本便娟。三餐但煮玲珰麦,独桨轻操舴艋船。货殖往来惟镪布,市中全不识缗钱。(其二)

虎韔陪游直禁营,十三通籍尽知名。御前捧牍初传奏,围里弯弓学射生。褶剪鹅儿迎日艳,翎翻孔雀倚风轻。三畋古礼升平重,漫说微行伴富平。(其三)

橐笔橐书渡黑河,遐方日月又旬过。山坳井臼遗墟在,站道鸡豚旧俗讹。马给圉人牵上驷,幕张宫罽载明驼。仗前时见天颜喜,鹿尾熊蟠赐独多。(其四)

[清]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卷下。

四月十二(己丑),驻跸乌鸦岭

乌鸦岭,《起居注》作“乌鸦岭地方”;《清实录》作“噶哈达巴汉地方”。。山岚突兀,岭外云生,复愁阴雨。十三(庚寅),雨中船行夜黑河(今四平铁东叶赫河),岸边有梨花一树,惨淡含烟,高士奇赋《南楼令》词:

浅草乱山稠,惊沙黑水流。好春光、只似穷秋。刚得一枝花到眼,冷雨打,几层休。遥忆小红楼,玉人楼上头。月溶溶,吹和香篝。谁信东风欺绝塞,都不许,把春留。

是日,驻跸西塔克图昂阿

西塔克图昂阿,《起居注》作“夜黑城西塔克图昂阿地方”;《清实录》作“叶赫和屯西塔克通阿地方”。。十四(辛卯),圣祖车驾经开原、铁岭,十六(癸巳)返还盛京沈阳。十九(丙申)向福、昭二陵行辞谒礼,五月初四(辛亥)回到北京。“出以仲春,入以仲夏”

[清]汪懋麟:《扈从东巡日录·序》,载[清]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第79页。,圣祖此次东巡历时80日,在今吉林省境内巡行26天。

二、康熙东巡吉林御制诗考

圣祖于康熙二十一年、三十七年两次东巡,均曾驻跸吉林,赋诗多首,诗载《吉林外记》《(光绪)吉林通志》

[清]李桂林:《(光绪)吉林通志》,清光绪十七年刻本。和《清圣祖御制诗文集》

[清]玄烨:《清圣祖御制诗文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由于两次东巡时在吉林境内部分路线有重合之处,又都曾进行祭祀和捕鱼活动,故较难区分御制诗作于哪次东巡。下面根据史料记载,统计康熙东巡吉林御制诗的内容及数量,考证其创作时间。

《吉林外记》可称为吉林省第一部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志书。作者萨英额,该著成书于道光七年(1827)八月。全书10卷,约8万字,考订详明,条目清晰。其卷1《御制诗歌》载入康熙两次巡行吉林所作御制诗共9首:《御制松花江放船歌》《经叶赫废城》《入乌拉境》《松花江网鱼最多颁赐从臣》《驻跸乌拉之船厂,忆壬戌春夏巡行此地,每五日一奏请圣祖母、太皇太后安,今不可得矣,书志慨慕》《乌拉山山奥间,古木灌莽,泽潦遍野,即黄龙府之地也,今人未暇详考,赋诗二首》《行围所经辉发、叶赫、哈达诸屯,皆我祖宗之所开,并遗迹存焉,赋诗二首》。其中,《御制松花江放船歌》诗题下明确标注“康熙二十一年”。

《吉林通志》较之《吉林外记》,内容广博,规模也更宏大。《吉林通志》于光绪十七年(1891)编修,光绪二十年(1894)成书,共122卷,是晚清地方通志中较好的一部,多为中外学界引用。《吉林通志》卷6《天章志》载“圣祖仁皇帝御制诗”14首,如下:《柳条边望月》《望祀长白山》《松花江放船歌》《江中雨望》《经叶赫废城》《入乌喇境》《松花江网鱼最多颁赐从臣》《泛松花江》《阅窝集》《驻跸乌喇之船厂,忆壬戌春夏,巡行此地,每五日一奉请圣祖母太皇太后安,今不可得矣,书志慨慕》《乌喇山山奥间,古木灌莽,泽潦遍野,即黄龙府之地也,今人未暇详考》(二首)、《行围所经发、叶赫、哈达诸地,皆我祖宗之所开,并遗迹存焉》(二首)。《吉林通志》所载康熙东巡吉林御制诗较《吉林外记》多出5首。

在以上14首康熙东巡吉林御制诗中,经笔者考证,有5首诗作于康熙二十一年。

首先,《(嘉庆)大清一统志》(下同)明确记载《望祀长白山》《松花江放船歌》《江中雨望》《经叶赫废城》4首诗作于康熙二十一年。据《大清一统志》卷67“吉林城·山川·长白山”条载:“康熙二十一年有御制《望祀长白山诗》”、“《松花江放船歌》《江中雨望》诗”。

[清]穆彰阿:《(嘉庆)大清一统志》卷67,四部丛刊续编景旧钞本。卷68“吉林古迹·叶赫城”条载:“康熙二十一年有御制《经叶赫废城》诗。”

[清]穆彰阿:《(嘉庆)大清一统志》卷68,四部丛刊续编景旧钞本。

此外,《柳条边望月》亦应作于康熙二十一年。据《大清一统志》卷60“奉天府二”载:“盛京边墙:南起岫岩厅所辖凤凰城,北至开原,折而西,至山海关,接边城,周一千九百五十余里,名为老边;又自开原威远堡而东,历吉林北界,至法特哈,长六百九十余里。插柳结绳,以定内外,谓之柳条边。……本朝乾隆二十一年,有御制《柳条边望月》诗。”

[清]穆彰阿:《(嘉庆)大清一统志》卷60,四部丛刊续编景旧钞本。按,该条“乾隆”乃“康熙”之误。考乾隆帝曾于乾隆八年(1743)、十九年(1754)、四十三年(1778)、四十八年(1783)四次东巡盛京,祭拜祖先,乾隆二十一年(1756)未有东巡之举。《柳条边望月》诗云:“雨过高天霁晚虹,关山迢递月明中。春风寂寂吹杨柳,摇曳寒亮度远空”,创作于春季雨后的夜晚,与康熙二十一年春东巡吉林的季节也正合,其时行经吉林柳条边段。故《柳条边望月》应是圣祖于二十一年东巡吉林时所作。

另,考康熙三十七年(1698)东巡吉林御制诗共有9首。《大清一统志》明确记载康熙三十七年御制诗有8首,如下:《入乌拉境》《松花江网鱼》《泛松花江诗》《阅窝集》《乌喇山山奥间,古木灌莽,泽潦遍野,即黄龙府之地也,今人未暇详考》

[清]穆彰阿:《(嘉庆)大清一统志》卷67:“三十七年,有御制《松花江网鱼》《泛松花江诗》。”“有御制《阅窝集》诗并序,又,御制诗序云:‘乌喇山

山奥

间,古木灌莽,泽潦遍野,即黄龙府之地也,今人未暇详考,赋诗二首。”《行围所经辉发、叶赫、哈达诸地,皆我祖宗之所开,并遗迹存焉,赋诗二首》

《(嘉庆)大清一统志》卷68:“康熙三十七年,有御制《行围所经辉发、叶赫、哈达诸地,皆我祖宗之所开,并遗迹存焉,赋诗二首》。”。另一首作于康熙三十七年的御制诗是《驻跸乌喇之船厂,忆壬戌春夏巡行此地,每五日一奉请圣祖母、太皇太后安,今不可得矣,书志慨慕》,因该诗题中有“壬戌春夏”字样,查壬戌年为康熙二十一年(1682),又诗中有“重来往事俄追忆,转眼光阴十七年”句,“十七年”:两次东巡吉林时间正好相差十七年,显然这首诗是圣祖第二次东巡重游吉林,即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有感而作。

康熙二十一年东巡吉林,今存圣祖与高士奇的君臣唱和诗各一首,这是留给吉林省的重要文化遗产。圣祖有《望祀长白山》诗一首,应作于三月二十五日,当日东巡一行进入今吉林市松花江边,圣祖率皇子、重臣等遥望祭祀长白山。其诗云:

名山钟灵秀,二水发真源。翠霭笼天窟,红云拥地根。千秋佳兆启,一代典仪尊。翘首瞻晴昊,岧峣逼帝阍。

[清]李桂林:《(光绪)吉林通志》卷6,清光绪十七年刻本。

高士奇作《奉和御制望祀长白山》诗:

神区当紫极,毓秀敞珠宫。典祀云亭外,灵祗陟降中。黑河流不尽,青海气遥通。封禅宁劳颂,升歆拜舞同。

[清]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卷下。

高士奇擅长诗赋,颖悟过人,入参近侍,出奉銮舆,深得圣祖信任,圣祖多有赋诗。在康熙二十一年的东巡返程途中,四月二十七(甲辰),驻跸宁远城(今辽宁兴城),圣祖于行殿披阅前史,与高士奇深夜谈论古今,作《行殿读书示翰林侍讲高士奇》,抒发君臣相得之意:

六御东巡海上回,夜深思古帙重开。秘书日日随行幄,玉辇前头珥笔来。

[清]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卷上。

圣祖另有诗赠高士奇,如《赐高士奇》《夏日登景山同翰林张英高士奇作》《下戒坛将至潭柘马上同高士奇联句二首》《题西溪山庄以竹窗二字書赐士奇》《咏杜鹃花赐高士奇》,从中可见圣祖对高士奇的欣赏。

三、余论

东北作为清王朝的发祥之地,圣祖对东北的经营不仅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也饱含着对祖先浓厚的情感寄托。康熙二十一年(1682)东巡时,自三月十七至四月十三,在今吉林省境内巡行凡26天,不仅检阅松花江水师,鼓舞边防士兵的士气,而且亲自撒网捕鱼,体察民生民情,并创作御制诗,成为吉林地方史上的一段佳话。而作为记载这一活动的笔记,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是研究吉林与东北史,尤其是研究吉林文学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文献。